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状况,以期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河南省土地变化特征,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河南省土地空间利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最大,耕地、水域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地空间变换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之间的变换。由土地利用综合区可知,不同土地类型转换过程中,草地是转换比率最小的类型。[结论]河南省的各类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制度、土地政策和土地管理,因此,有必要加强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1997~2004年,湖南省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和空间特征入手,对比,各类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和景观特性,可以看出:常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而耕地相应的减少;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人口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城建扩张、土地管理政策是常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珠三角经济区对各种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成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三个方面构建了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但空间分布不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惠州等地。建设用地集约度呈现稳步提高的状态,从2000年的0.3914上升到2008年的0.9777,增幅达0.5863。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来自遥感影像建立起的常宁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进行提取,然后运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形模型,获得了2005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各个土地类型的分形维数和不稳定性指数,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松柏镇耕地、林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形态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而草地形状趋向简单化。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区域景观格局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常德市的四个县市:桃源县、汉寿县、临澧县、津市市,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等五个方面对常德市2009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的城镇、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2 2009-2012年期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增长的趋势;3常德市2009-201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大,并且区域不平衡;4 2009-2012年期间,四个县市中相对变化最大的为临澧县城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最佳综合效益以及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5年这3期TM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济南市长清区2001年从郊县改为市区之后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长清区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时间维度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在这期间也相对较大,其中,水域、林地、建设用地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他用地、草地和耕地呈现递减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土地利用结构变动明显,呈现明显的非农化趋势,耕地面积减少,城镇用地、交通用地等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另外受期内生态退耕政策影响,林地面积也持续增长。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角度来看,耕地是其他用地类型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最后主要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因素和自然因素四方面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重庆市綦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预测2010—2020年规划调控影响下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以期为目标情景下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文章通过构建Dyna-CLUE模型分别模拟研究区在自然增长和规划约束引导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对照自然情景进而分析规划约束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表现特征。[结果]比较AutoLogistic模型与传统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发现,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地类的ROC值都有显著提升;对比两种情景模拟结果发现,到2020年,研究区内耕地、农村居民点、未利用地较自然情景显著减少,林地、园地显著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规模较自然增长情景减少171.86hm~2;规划情景约束下,2010—2015年研究区地类转移以耕地转建设用地为主,2015—2020年以耕地转林地为主,耕地转建设用地次之,再次为农村居民点转耕地。[结论]Dyna-CLUE模型模拟中,运用添加自相关因子的AutoLogistic模型代替传统Logistic模型进行空间驱动力分析,能够显著提升模型模拟精度;规划约束下,退耕还林、农村居民点复垦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的开展是耕地减少、林园地显著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得以控制的重要原因;退耕还林成果在规划约束情景中得到较好体现,表明规划目标对于引导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定向变化有重要作用,但是丘陵山地的耕地减少态势也需得到足够重视,建议推进耕地产能建设从而协调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间的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两个方面,对福州市(1996~2004)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影响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段内福州市的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建设用地增幅最大,而耕地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幅最大,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面积的转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宏观政策的变化是影响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变化率指数对1996年以来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建设用地结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省域范围内建设用地结构趋向均衡化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来均衡化发展速度加快,但多样性和均衡度变化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变化速率相对大小在区域间是有所差异的.最后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同区域建设用地供给方向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一轮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集体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系统论问题,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应该是土地系统中两个平等的子系统.从系统的角度通过分析当前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集体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应当遵循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多目标物元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耕地动态平衡以及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体系和目标的特点,建设性地改进可拓学物元评价方法为多目标物元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森林公园组织结构设置的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公园作为企业应根据市场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的组织结构模式。并以陕西省平利县千家坪森林公园为例,对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合森林旅游特点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年新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 1353-2009《玉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玉米不完善粒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检测过程中需引起注意的事项,统一了检验尺度,有利于缩小个体间检验结果的差异和提高玉米不完善粒的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