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20年来,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思想大解放和实践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为回顾和总结二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与实践经验,探讨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本刊特辟“改革开放20年”专栏,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来稿。  相似文献   

2.
1978年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同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党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拨乱反正,统一了全国人民思想。1992年邓小平提出姓“资”与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我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两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邢台市委在全市布置开展了“破除封闭保守,加快开放发展”的大讨论,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邢台市委书记荀凤栖同志.记者:二十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旧观念束缚,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和经济的大发展.今年恰逢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请你谈谈邢台市委组织这次大讨论的主要目的好吗?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5.
孙锦林 《江南论坛》2008,(12):17-18
一 、湖州改革开放30年主要历程 一是以农村为起点的改革启动阶段(从1978年12月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湖州全市上下逐步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系统清除“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破除经济工作中的“唯成分论”,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改革率先以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发展多种经营,逐步扩大生产者的自主权,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兴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一22日)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在经济建设问题上,要求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相似文献   

7.
学习十五大精神,推进第三次思想解放,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必须统一几个认识问题。 一、必须充分认识思想解放的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践证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飞跃,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出现了第一次高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又带来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来看待发展生产力的形式和手段,为党的十四大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20周年。这20年,是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20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和总结这段极不平凡的历史,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三中全会作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代名词,作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是从真理标准讨论发端的,而首先是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实现了突破,包括推倒教育“两个基本估计”、恢复高考制度等。教育科技战线最早迎来了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9.
与全国和全省一样,常州20年改革开放发展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20年来,常州市以思想解放为契机,先后抓住了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发表和十五大召开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机遇。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曾被“四人帮”称为“唯生产力论的黑样板”的常州人,冲破在发展城市集体经济和农村乡镇工业上的种种思想禁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性也空前高涨,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农村乡镇工业都实现了一次大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发表后,常州人大胆解放思想,大踏步推进常州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92年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在30%以上,1996年全市GDP达到431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3.5倍;财政收入达到34.3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1.62倍。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掀起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热潮,常州市紧紧抓住这次大机遇,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的突破,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真理标准讨论20年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进程中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五大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决策,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是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粉碎“四人帮”,人民欢欣鼓舞,强烈要求平反冤假错案,全面拨乱反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面临历史转折的机遇。但是,当时中央的主要负责人提出“两个凡是”,维护“文化大革命”及其理论、  相似文献   

11.
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马约》标准与国际安全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关于我国财政政策的讨论中,欧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提出的赤字和债务标准(以下简称《马约》标准)经常被有关人员引为所谓的“国际安全线”或“国际警戒线”,实际工作亦在某种程度上受这一标准的影响。然而这是值得讨论的。 一、《马约》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欧共体成员国加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标准 欧共体《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因欧共体国家首脑于1991年12月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就条约内容达成协议而得名。根据《马约》规定,欧洲联盟有三大支柱,其一是经济货币联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条思想路线。正是这条思想路线的贯彻,才使我们有可能实事求是地重新检验我们多年来所一贯坚持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在本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马伟 《江南论坛》2008,(10):12-14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伴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和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后的思想大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深人人心,祖国大地兴起了一波又一波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经济成果不断涌现,社会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经济体制快速转型,与此同时税务体制和税收制度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4.
据初步统计,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历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了51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19个《决定》、9个《决议》、11个《报告》、2个《意见》。“公报”“决定”“决议”等都是党的公文的种类。那么,“公报”“决定”“决议”等有哪些区别?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形呢?现具体介绍如下:公报界定:《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指出,“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功勋卓著的世纪伟人。他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表现出了非凡的理论勇气和远见。 粉碎“四人帮”以后,重新出来工作的邓小平,以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提出必须完整、准确  相似文献   

16.
伴着一九九九年的新年钟声,《经济月刊》诞生了。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九八三年,隶属国务院系统的《经济日报》诞生了。她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经济日报》勇立潮头,实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如果把这一理论喻为“大厦”的话,那么,要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就必须把握构建这一大厦的“基石”。我们认为,这基石可简称为“三论”——“真理标准论”、“初级阶段论”和“市场经济论”。 一、“三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础 1、“真理标准论”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前进的指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一直探索革命的发展道路,建立全国政权后又开始了探索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明确地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包括一切理论、政策、措施等等的根本标准,这是理论上的重要进展,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讨论的深入。实践有许多层次,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结束“文革”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给社会科学研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给中国理论界、科教界带来繁荣的春天,这是邓小平同志又一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1978年重新复出工作的小平同志,面对当时十分严峻的形势,立即表现出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从理论界推向全国各条战线的真理标淮问题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召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理论界在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走向繁荣的正确道路。不仅如此,在改革开放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这就从根本上为我国目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决策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