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对于其发掘区域优势,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相关理论成果,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产生、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整体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衍生研究三个方面来说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学者们相继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本文主要以国内外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为评述对象,分别从研究的区域单元、研究区域经济差异采用的指标、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这五个视角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创新要素具有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科技进步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因此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优势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产生并释放巨大的市场活力,促进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首先阐述学者们对创新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其次对区域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源于生态经济理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选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研究角度,着重对循环经济理论产生以来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综述,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着研究面狭窄,操作性不强,缺乏能反映生态经济动态平衡和动态变化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没有提供配套的技术支持体系和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等问题.今后要运用GIS手段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根据生态经济区划结果,总结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是创新性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科学解释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及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现状,厘清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冲突—协调”理论模式,并从三个维度对土地利用转型进行了科学解释: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引起土地系统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土地系统功能的变化,辅以基于格局与过程耦合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最终促使土地利用转型的完成。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转型研究自引入中国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可有力支撑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理论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理论创新可有效解决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所面临的复杂关联及多重因果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珊 《山西农经》2024,(3):86-88
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经济理论、农村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分析,揭示了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认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机会提供、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利用等针对性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我国各省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文章以四川省21个地级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为成都市、绵阳市。(2)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测算得出:2010~2014年期间,区域三内部差异的波动幅度较大,范围在0.14~0.01之间,说明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区域二内部差异呈"降低—增高—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潜力一般;区域一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较慢。该研究为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均衡性,并积极研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区域经济活动,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从构建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创新网络、打破传统区域制度、加强政策扶持等方面,探究了区域经济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以求加深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9.
对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效能的测度就是对城市的知识创造的能力、创新资源流动的状况、创新环境的状况,以及创新体系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四方面进行评价。由于目前国内外对如何测度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没有一个完整、标准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的设计、指标的理论预选,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区划工作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具体的经验做法。20世纪 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区划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点、依据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思路等核心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我国农业区划工作成效初显,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优势农产品产区进一步集中,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农业区划工作要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方法,进一步发挥农业区划在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特殊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经济韧性指标体系是研究新疆经济韧性的关键步骤。本文在梳理经济韧性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新疆经济发展实际,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整能力、创新与转型能力等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新疆县域经济韧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望 《中国改革》2003,(12):21-24
一个区域为什么兴起?一个区域为什么难以兴起?一个区域又为什么衰落?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如梯度转移发展论)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重视区位、资源以及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作用,却忽视了制度对区域经济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为什么我国在同样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情况下,地区间发展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因素不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技术进步本质上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制度的不断改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区域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实效是创新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理论基于实效的创新;新时代经济发展理论创新必须高度重视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实效。罗来军教授立足于当前时代背景,从经济视角把握中国独有国情和透析世界最新发展条件与环境变化,服务于解决新时代现代化实效问题所创立的实效经济学,成为在世界经济发展理论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崭新理论分支。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森林旅游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森林旅游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概况、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然后在对国内外主要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外森林旅游理论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森林旅游的价值评估、森林旅游的环境影响与森林旅游管理3个方面,并就这3个主题分别介绍了其研究历程、研究方法、各阶段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同时,对研究中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评级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高质量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进行基准回归,以水污染为门槛变量分析了环境规制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下游3个区域水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污染程度的加剧,环境规制对高质量经济发展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水污染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形关系,且存在“环境库兹涅曲线”;长江经济带水污染与环境规制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试用集成创新理论探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集成创新”是适应科学技术和市场需要的快速发展变化形成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受到理论工作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广泛注意。研究对象涵盖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笔者在学习“集成创新”理论基础上,认为将集成创新模式应用于农业科技园区,可能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新问题,从而推进园区和区域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协同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例,对该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17个2007—2016年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对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复合系统协同度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协同度越高其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越大的结论。同时,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化与城镇化的深度协同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对用户创新理论进行考察,构建用户创新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并构建"企业-用户"平台,重点研究该平台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具体获取用户创新的方法,探讨对中小型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和对研发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岛是国土资源的重要地理单元,我国具有丰富的岛屿资源,海岛经济是我国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依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海岛经济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我国海洋经济产业"三、二、一"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结构等视角重点讨论了国内外现有海岛经济发展模式,并指出,在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先期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转型,积极谋划,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海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以浙江省缙云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山东省曹县、安徽省泾县、江苏省沭阳县、山西省临猗县6个电子商务发展阶段不同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扎根研究手段,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不同阶段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发现:(1)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产生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快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二者之间呈现基本不协同状态;(2)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成长阶段,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速度开始下降,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磨合;(3)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成熟阶段,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带领下,二者逐渐走向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