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廷标 《经济论坛》1995,(16):12-1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将政企分开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对政企能否分开,怎样分开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政企分开就是要完全分开,企业独立化;而有的则认为,企业资产是国家的,政府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政企不但不能分开,还要加强监督,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就形成了企业要求无主管,政府部门不放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制订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把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稳步地推向前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政企职责分开──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钱家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政府与企业职责分开,是搞活企业和搞活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条件。早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已明确提出:要实...  相似文献   

4.
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政企职责不分乃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的那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  相似文献   

6.
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它虽然不能象国家对生产资料享有最终所有权,但它已拥有了对企业财产实际的占有、使用和支配权,即拥有了对人财物和产供销的具体经营管理权。企业的这种经营管理权从国家所有权分离出来,是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和要求,它必然要导致代表国家的政府同企业在实际经济关系上的一系列变化,主要是:①政府将从事无巨细均须由自己决策的浩繁活动中解脱出  相似文献   

7.
刘霞 《经济师》1998,(10):16-18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中,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中外理论界与实业界所嘱目。其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过去一向被置于被动地位和经济运行非主体对象的国有企业,被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赋予了必须拥有新生机和新活力的机...  相似文献   

8.
政企彻底分开以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企分开与否与分开的程度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政企分开,就是指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表明正确划分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各自的权限,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和企业是两类具有不同性质、任务、职能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组织系统。政府是国家政权机构的具体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9.
10.
1992年颁布的《条例》第41条明确规定:“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显然,国务院主动承担了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总代表的身份,这个前提是无法改变的。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是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实现政企分离,如何从制度创新着手变“婆婆”为“老板”,如何切实剥离企业的累赘还原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一、区别授权主体与投资主体,建立科学有效的国资委托代理体系 1.“婆婆”不等于老板,更不能“婆婆”加老板。  相似文献   

11.
一、政企为什么难以分开经济改革多年,并且早已明确要把政企分开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但这一路径一直曲曲折折,公有企业与政府关系仍未理顺。政府与公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一直保持着一种似乎天然的领导与归属的关系,政府对企业一直“爱不释手”,一条松松紧紧的线索住企业,对企业收收放放,欲放不舍,欲控不力。当社会经济稍有波动,政府对企业干预随即加强,企业即被控死;给企业放权,企业有了活力,又易出现经济失控和市场无序。政府用松和紧的办法都不理想,原因何在?主要在于尚未找到政府与企业各自的仕置坐标,尚未给政府恰当定位。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这就明确提出了实现政企分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这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刘丽娜 《资本市场》2011,(12):98-99
<正>"监管部门在应对投资者信任问题方面的工作框架应分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监管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龚永安 《经济论坛》1995,(23):44-45
银行电子化是金融领域内的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手工处理柜台业务转变为银行内部业务管理计算机自动化,标志着银行进入了现代化的管理。银行电子化广泛应用高科技产品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通信及各种先进银行专用电子设备,并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使系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合理流通,使它们各自的流通方向、速度、效益、准确性都得到合理配置和达到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许革委 《经济师》2005,(3):281-281
创建学习型银行的过程就是培育一种全员“学习”意识的过程。因此 ,要转变思想 ,充分认识建立学习型银行的意义 ;把握重点 ,全面推进学习型银行的创建工作 ;采取措施 ,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赵堇 《当代经济》2009,(18):121-123
不良贷款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运作中的顽症,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一要认识到不良贷款的产生,主因是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所致,其中来自政府的干预起着主导作用: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风险控制体系,运作长效防范处置机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防范新增不良贷款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现代化银行制度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银行内部机制的改革客观要求银行制度的创新。只有建立起现代银行制度,才能把国有专业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这是深化银行改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严重滞后 ,为推进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进程 ,政府应承担起必要的职责 :加快立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管理监督、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社区保障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姚奕  杨本心 《经济师》2004,(11):237-238
文章通过回顾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变迁 ,回顾人民币可兑换实施的历史演变过程 ,结合人民币最终实现自由可兑换的条件、目的及意义 ,分析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 [2 0 0 4 ]第 8号公告对人民币的自由可兑换进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银行和企业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弈论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经济学理论同样有其重要的影响。将博弈论应用到分析银企关系上来 ,尤其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类型 ,对于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银企关系 ,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营企业能否实现完全自负盈亏,这一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远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国营企业普遍处于只负盈不负亏的状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企业自负盈亏在公有制条件下根本做不到呢?还是我们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呢?这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下面就企业实行完全自负盈亏的必要性,企业不能实行完全自负盈亏的原因,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使企业完全自负盈亏,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设想,供同志们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