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金融制度最早试点开始1988年的贵州湄潭,主要试点形式包括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土地资产证券化、农地信托和农地金融合作,但整体推进乏力,反映出在我国构建农地金融制度过程中的多种障碍,表现突出的包括:农地法律依据缺乏、农业保险缺失和社会保障不足.为了破除障碍,需要政府尽早修改相关法律、提供宽松政策环境、加强农业保险建设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金融有助于化解我国农村担保品缺乏、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农地金融制度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农地金融发展所需要的内外条件,对土地附属权益归属、土地资源流转和相关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所需的系列要求,最后肯定了农信社是最佳的土地金融运作主体,农信社必须加强内部变革以适应其要求,其他各项配套措施也应到位,以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中,集体农地作为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保障等社会功能.本文以集体农地作为农地经营权的特殊载体,结合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探索性研究集体农地利用制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通过成立专门土地银行来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不符合效率原则;农业银行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有悖于商业化改革方向和市场定位;受制于定位不明和实力不足,农业发展银行无法承担农地金融业务。因此,中国农地金融业务应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其原因和优势:合作金融特征为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基层组织的广泛性和扁平式为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组织保障,由农村信用社来开展农地金融符合农村金融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是最早发展农地金融制度的国家,迄今为止有200多年发展历史,其农地金融支持模式主要由以土地抵押信用合作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相互配合进行运作。从农地金融制度所包括的金融机构来看,可分为合作金融模式和委托金融模式。2015年6月14日至7月4日,笔者随总行"农村金融与生态农业"专题研究班赴德国学习,期间对德国的农地金融政策支持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思考,以期对工作实践有所帮助。一,农地金融的基本范畴农地金融是以农地作为信用保证(抵押)而获得的资金融通,其实质是发挥土地的财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分析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在学习借鉴国外农地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7.
美国早期农地金融制度及其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寒 《农村经济》2007,(4):126-129
21世纪初期的美国农地金融制度是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和调整政策之一,它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式的组织机构体系,拥有以股金和债券为主的资金来源渠道,农户贷款的操作方式详细而规范.本文即通过总结美国早期农地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得出了我国未来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土地金融制度的实地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农地金融制度各利益方博弈行为的分析,认为湄潭县的农地金融制度安排失当、运行低效。对当前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由地方政府启动制度建设,并对其行为加以规范;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使用权抵押业务;构建一套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应加强外部扶植与监督。  相似文献   

9.
<正>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现实中农户难以获得足额的贷款。其症结在于农村宅基地、房屋等财产不能正常流通,更不能抵押。因此,构建以宅基地融资为核心的农地金融制度,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制约农户贷款的抵押物问题,也能提高金融机构经营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农村宅基地融资模式设计农村宅基地抵押货款担保证券——间接融资模式。在这里,金融机构是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发起人,该证券发行前提为金融机构向宅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金融是土地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农村土地为抵押品而获得的资金融通。农地金融可为农、林、牧、渔各业提供中、长期信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农民开发、利用和经营土地,增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推动一国农业的长期发展,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安排。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农地金融制度,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进行探讨。1.国外农地金融制度运作的特点自1770年世界第一个农地金融机构———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在德国成立之后,农地金融制度逐渐在世界各国推广,如今已成为一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椎进,农地金融实现形式也随之变迁.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泛化将使农地融入到货币经济吸收农村经济这一渐进过程中,凸现出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其资本化运作将成为农地金融实现形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农地证券化则是农地金融深化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将不可移动的农地转化成为可以流动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2.
明晰农地产权法律制度,明确农地所有权权利主体,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构建以“城镇开发建设小组———村委会+城市开发建设小组———开发商”为征地参与主体,以三方投入资金为推动力,以“三控”为管理机制的新型征地模式,有效地保障征地过程中的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供给与非正规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制度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上很弱,导致了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上迅速发展扩大.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如何规范引导、疏通堵漏是非正规金融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农地金融是缓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代金融工具。本研究利用2011年黑龙江和重庆两地的微观调研数据,基于农户特征视角,实证考察影响区域农地金融需求的主导要素,并进一步探析农地金融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土地的规模化发展空间是影响农地金融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规模化空间较大的地区更倾向于利用农地金融继续发展农业而不是扶持非农产业。另外,农户的家庭成员人数、农户类型、近亲中是否有村干部对于农地金融需求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农地金融的推进需要充分尊重区域间的差异,也要特别重视农地金融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对德国、美国、日本、南非、印度、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进行了对比,认为发达国家(地区)的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较为成功,这主要得益于因地制宜的农地金融制度、以合作金融为主导的"三位—体"的农地金融机构设置、科学规范高效的农地估价体系、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及全方位的财政支持投入保护制度;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可能导致农地过度集中,农村发展可能出现两极分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三权分离"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近年来人口少子老龄化加剧,农业专业经营户减少,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不少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不断修改法律,调整政策,推进改革。具体体现为:制定《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谋求粮食、农业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为支撑、商业性金融积极介入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调整农地制度,转变农地流转方式,放宽农地流转主体限制,实现农地高效利用;修改《农业协同组合法》,推动农协法人治理,扩大基层农协经营自主权,推动农协业务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7.
农地制度(包括农地所有制、农地使用制和农地国家管理制度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从古今中外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看,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地制度改革对农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地金融制度的研究日益成为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农地金融作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梳理其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辨析土地金融与农地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外和国内的农地金融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进而归纳整理出当前研究进展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启示:农地金融制度要科学,配套体系要完整;农地金融发展中期要及时破除面临的障碍;农地金融发展的后期要注重金融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农信社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应通过立法进一步保障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浙江省农信社改革以来,各项业务发展很快,存款业已突破一万亿元,但是农信社还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为其服务‘三农’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保障。"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联社副主任张波在本次两会中提出的建议。张波介绍说,农村合作金融是构建我国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合作制为基础、为"三农"服务的社区金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不动产证券化作为农村金融的创新,不仅能克服农地制度缺陷,吸引外来资金、盘活农村土地,还推动农村规模经营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台湾地区与大陆同为大陆法系,农地制度有较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农业转型时期遇到的问题,以及农地制度变迁和农地不动产证券化运行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大陆地区农地证券化的实施提供参考。并结合我国现有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