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红 《特区经济》2010,(6):228-229
债权人会议作为一个协调和形成全体债权人共同意志的组织机构,在破产程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破产债权人会议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为了使债权人会议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在债权人会议主席制度中引入专业人士机制;建立破产债权人代理人制度;强化债权人会议的程序参与权;建立破产监督人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破产和解制度能够弥补破产清算制度之不足,维护债务人利益,实现债权人利益最大化,保持社会稳定.本文对新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和解的基本程序与法律效力进行了解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3.
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商事立法体系,协调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当前国情下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模式选择应建立个人免责制度、建立失权和复权制度,以期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玉祥 《北方经济》2008,(22):21-22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既有必要性又具可能性。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的破产法律制度是不完整的,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和谐社会下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根据目前经济基础和法律理论与实践的积累,我国具备了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宋胜洲  傅彬 《改革》2005,(1):77-82
从债权人的积极作用及其作用的相机治理机制出发,研究企业进入非正常经营状态,即进入破产程序后引发的债权人发挥积极作用的破产制度的有效性,由于中国破产制度目标模式的限制,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无法落实,导致破产制度的效率不能够充分发挥,也使债权人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由此,需要对我国破产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树立债权神圣原则,提高债权人地位,从而最大化整个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企业融资和治理理论认为,债权人对于股东和职工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相机治理机制与破产程序和制度方面。但在我国的现实中,债权人却完全处于被动无权的地位。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正是导致破产逃债现象十分严重的根本原因。因而,我国破产制度完善的关键在于发挥债权人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像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债权人。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背景下个人破产制度应该成为破产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个人破产财产的立法模式选择、个人破产财产范围界定、个人破产程序的模式选择、个人破产原因与举证责任分析等几个方面就个人破产立法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杨剑 《北方经济》2007,(7):18-19
破产和解制度能够弥补破产清算制度之不足,维护债务人利益,实现债权人利益最大化,保持社会稳定。本文对新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和解的基本程序与法律效力进行了解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9.
高伟 《改革与战略》2007,23(9):24-27
破产程序的价值是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破产程序的目标是合理地利用和分配债务人资产,这是破产法中蕴含的经济原理.一个好的破产程序应该符合经济原理并保障其价值和目标的实现.我国的《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程序作了多方面的改进,力求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使债务企业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破产法律制度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正确认识破产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新破产法的尽快出台。对我国现行破产法律制度关于破产能力、破产原因、债权申报制度和债权人会议职能等规定进行检讨,澄清在这些问题上的某些模糊认识,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学界对破产重整制度的效率价值已达成共识,但对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存在的不足缺乏深层次的法理层面的反思。该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将直接影响破产重整实施的效果,司法权的行使所存在的问题更将有损司法的公正价值。因此必须对司法权作出立法限制,以减少重整程序启动上的不公正,并规范重整批准程序,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而矫正破产重整制度的缺陷对司法公正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华  蒋红莲 《特区经济》2007,219(4):220-222
新的《企业破产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加速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通过在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破产申请、受理程序、金融机构破产、管理人制度、债权人会议制度、重整制度、破产的域外效力以及破产企业的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与突破,但是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留下了很多挑战,特别是在破产清算、跨境破产、政策性破产、金融机构破产时担保权益保护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破产法确立了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现代破产制度的重心逐渐从清算主义向重整主义迈进,既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新的途径,又为债权人维护债权带来了重大影响。破产重整中,债权人重整成本远远高于破产清算,将承担巨大风险。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针对我国破产企业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现状,提出完善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重整是指债务人已经具有破产原因,或已经濒临破产之境时,针对债务人所实施的旨在拯救其生存的程序,同时也是与破产清算配套的一种程序,其功能在于使那些本来可能走向破产的企业通过进行减债、重组等手段最终使债务人、债权人、股东、职工等方面利益都得到保护的一种制度。我国市场上类似于企业重整的实际操作已相继出现。2003年,新疆啤酒花公司法人代表失踪,引发多家债权人集中起诉,企业生产陷入困境,后在新疆区政府的协调下开始由政府、银行债权人等主导进行企业重组。2004年初,德隆系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引发偿债危机,同样是在政府的协调下,由工商银行等多家债权人出面进行企业重组。诸如此类的大型企业出现偿债危机或有破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司非破产清算种类规定的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司非清算种类规定的只能在资能抵债的情况下进行非破产清算以及行政特别清算 ,既不符合保护债权人的清算法理 ,也不符合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文章认为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 ,应允许股东和债权人通过达成协议的方式排除破产程序而进入非破产清算程序 ;同时将行政权力驱除出非破产清算领域 ,对清算过程的监督由债权人会议负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及国家法律体系中个人破产相关条文,提出构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若干构想。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国际间长期有序的交往。本文还指出个人破产制度应建立在保证破产个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余春阳 《北方经济》2006,(12):42-43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破产法>已显得简单、滞后,特别是在债权人的保护问题上急需完善.建立债务公示制度,充分发挥银行作用,消除地方行政干预,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明确破产财产范围,建立完善配套的破产法律制度等是保护破产债权人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破产管理人是指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人民法院指定,负责债务人必要的业务经营、事务管理,对破产财产进行管理、处置、分配等各项破产事务的专门机构。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组织,破产程序能否在公正、公平和高效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和终结,与破产管理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对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概括描述,然后对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简要评价,最后对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彭刚毅 《改革与开放》2014,(4):57-58,60
破产管理人是指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人民法院指定,负责债务入必要的业务经营、事务管理,对破产财产进行管理、处置、分配等各项破产事务的专门机构。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个组织,破产程序能否在公正、公平和高效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和终结,与破产管理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对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概括描述,然后对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进行简要评价,最后对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破产法强调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一并保护。但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一些制度,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不足:在破产原因上,将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作为破产的必备条件;在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上,债权人没有决定权;在破产费用的数额上,债权人只有审查权而没有决定权、变更权。这将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应通过立法、司法解释对这些不足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