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斌  张籍匀 《中国西部》2014,(41):35-39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和新课程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了学校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积极改进中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教学,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针对现状,与同行共话育人之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支持下,  相似文献   

2.
王登彪 《发展》2009,(7):105-105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生活课程重在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教育理念,突出表现了“回归生活”,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探究有创意的生活”,为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韩存福 《魅力中国》2013,(22):147-14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主要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基础,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我想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小学生中经常会因一点小事互不相让,争吵起来,进而相互谩骂、动手扭打,造成事故。但是如果一所学校的品德教育抓得好,风气正,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避免这方面事故的发生。所以抓学生的安全教育,一定要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结合品德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要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韩存福 《魅力中国》2013,(19):173-17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也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当今,由于小学品德与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力求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月霞 《中国西部》2014,(40):62-63
<正>上课铃响了,我带着《品德与社会》书走进教室。今天要教《我不耍赖皮》这一课,希望通过这一课,让孩子们树立规则的概念,明白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有秩序、有保障。PPT开始播放一条条做游戏的录像视频,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视频里,有大家和谐有序游戏的快乐场面,也有因个别人破坏性的举动而导致游戏被迫提前终止的不和谐画面。待播放完毕,我在黑板上板书二字——"规则",然后问大家:"你们知道什么是规则吗?"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规则就是大家都应该遵  相似文献   

7.
杜芳玉 《发展》2009,(5):78-78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本教材最大特点是: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观,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只有面向社会、走进生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其正确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任红娟 《魅力中国》2013,(20):132-132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对于新课程的欢欣之余,在实践探索中,我做了这样的一些尝试。今年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区里的《品德与生活》优质课评选。虽然压力很大,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本次所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我根据孩子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感悟,创造。以美丽的大地妈妈、大地妈妈哭了、大地妈妈笑了这三个教学环节贯穿全文。  相似文献   

9.
应羽 《魅力中国》2014,(13):144-144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人的信息素质。新课程改革更加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密不可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0.
樊佳娣  何英 《理论观察》2006,(2):166-167
“学会生活”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之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生活教育更加被人们广泛关注。教育源于生活,叉必须回归生活,回到完整的、具体的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之一。现代生活教育,要求我们把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学生融进去。通过学生自己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获得对生活许多问题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儿童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活动和交流是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也就是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在情感、心灵充盈上获得精神体验,使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起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我们发现,其学习成绩差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身上有许多不容易克服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方面的不好习惯。该文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学生品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深入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我们发现,其学习成绩差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身上有许多不容易克服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方面的不好习惯。该文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学生品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危机,不单单是一场经济领域的严重"结构紊乱",也是一场世界性的严重"伦理失调"。而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重建全球经济伦理的现实需要促使《资本论》发生了伦理学"复魅"。客观上,《资本论》完成了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经济伦理思想的批判与清算,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伦理析评,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伦理的粗线条刻画。恰逢其时,从思想和逻辑的双重维度挖掘《资本论》的"伦理面",无疑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伦理重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号角吹响,小学德育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给沉寂的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气息。引导学生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它进行观察、体验、反思和提升成为品德课堂教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和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相继出台.明确了民办教育不再是公办教育的补充.而是与公办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而且规定投资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这在事实上承认了教育赢利的合法性.从而为资本市场进入教育行业扫清了法律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陈修楚 《上海改革》1995,(12):46-46
有人认为学校只有走进市场才能走出困境,吴唐文在1995年第9期《探索与争鸣》杂志上指出.教育市场必须有教育产品的买卖为前提.但不论是教师的劳务还是毕业生.都不是学校向社会出售的商品。当然.学校的科技开发、技术培训等可以进入市场.但学校不可能整个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7.
岁末,电影市场进入了空前的火热期,国内外的贺岁大片轮番上映,从《山楂树之恋》、《哈利波特7》开始,各种大片为年前的贺岁档增添了一把热火。《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让贺岁档电影市场红火起来,《让子弹飞》则完全让贺岁档电影进入了高潮,而近期上映的3D大片《创·战记》则将全新的电影市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济南的电影市场随着贺岁档大片的轮番上映也呈现出一种红火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张智成 《魅力中国》2013,(16):152-152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醒世姻缘传》发展了《金瓶梅》的"果报转世"思想。行文架构上以"果报转世"串联主要人物的前世今生,尤重转世前后"果报"观念对人物性格及生活的影响;题材内容上写中下层世人的生活风貌,"果报转世"思想体现在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用直露的"果报转世"思想来惩恶扬善,警戒世人,讽喻性和写实性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开掘,提高了世情小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14-17
【英国《金融时报》2月27日】在某些人看来,中非友好关系姗姗来迟,而芒彳也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新型殖民主义。不管怎样,中国正在整个非洲大陆坚定迅速地扩大其存在与影响力,中国企业正进入西方同行不敢涉足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