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旧中国存在着很大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存在着较大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抗日战争爆发后,“剪刀差”扩大的趋势尤为突出。工业品换农产品的数量,1936年为100,1944年扩大为262.85,1948年为165.11;农产品换工业品的数量,1936年为100,1944年为38.04,1948年为60.56。“剪刀差”的扩大,加深了旧中国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使农民陷于贫困破产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剪刀差对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一般也称为剪刀差,是我国工农产品价格体系中长期存在的比较失衡问题,认真研究剪刀差问题,对于妥善解决工农业关系,促进工农业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剪刀差问题关系到工农两大产业,在它背后,体现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业品比价偏低导致我国农业增长乏力,农村消费不振等深层次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有利于调动工农两大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城乡互利的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兴盛;处理不好,农业本身不但增长乏力,而且由于农村需求的日益萎缩,影响到工业品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  相似文献   

3.
一、剪刀差的实质 剪刀差所反映的工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其基础和实质是工农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只有从工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即相符或背离程度的变化来进行考察,才能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剪刀差的变化。但是,价值毕竟要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交换比价同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相辅相成,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了剪刀差概念的整体。因此,剪刀差与工农  相似文献   

4.
一、粮食产业的基础性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筹集工业发展资金,国家实行工占农利的政策取向,通过工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来剥夺农业,支援工业生产,这主要表现在工农产品计划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工业品价格越来越高于其价值,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于其价值,像一把剪刀一样。工农产品比价差额越来越大。剪刀差的出现,是对马克思价格规律的严重悖离。  相似文献   

5.
1982年《农村问题论坛》第五期发表了我写的《农业越丰收是否国家财政就越困难》之后,有的同志提出不同观点,现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还存在 有争议的焦点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已经消除了,不存在了”。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剪刀差,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剪刀差的实质是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从而形成不等价交换。剪刀差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表明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变动趋势;二是表明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价格背离价值状况。剪刀差的中心意思是表明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状况。剪刀差客观存在,商品交换就是等价物的交换。等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比例,比如小麦换拖拉机、换化肥、换棉布  相似文献   

6.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产生到扩大,理论界对此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近两年,这种争论异常激烈。现将有关观点简述如下。一、关于剪刀差的概念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农产品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不及工业品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使得一定数量农产品换取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小,形成工农产品之间剪刀状的价格差,即剪刀差。这是从价格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农业经济》2001,(3):27-28
一、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环境形势严峻 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 (一)我国农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宽松 一方面,宏观政策环境仍不宽松。重工轻农思想导向下,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传统政策仍在持续执行。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形式向农民征收“暗税”收入,仅 29年间就征收了 6000- 8000亿元。改革开放后,发展商品经济介入市场调控机制,工农产品剪刀差曾一度缩小.但工农产品贸易条件却进一步恶化。原因在于,前几年粮食提价,政府高估农民收入水平,生…  相似文献   

8.
一、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的科学涵义尽管人们对剪刀差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对剪刀差的认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剪刀差是一个反映工农业产品不合理比价关系、工农两大经济部门产品不等价交换的一个概念和形象概括。那么,应当怎样理解剪刀差或者说赋予剪刀差什么样的涵义才能更正确地反映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实质呢?这里提出对剪刀差的如下表述:“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是指工农业产品由于它们的价格不同程度地背离其符合另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合理价格,而在交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工农商品不等价交换发展趋势,在图表上按时间序列呈现出剪刀张开的形状。”可用下图示之:  相似文献   

9.
剪刀差是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90年代,以我国农业经济界的权威刊物《农业经济问题》和《中国农村经济》为主战场,围绕剪刀差展开了一轮新的讨论。在本世纪90年代即将结束之际,本文愿记述这一轮剪刀差讨论的主要议题和成果,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份历史资料。一、出发点:既有的认识截止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剪刀差的看法基本如下:⑴人们最初是从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研究剪刀差的,把剪刀差看作是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或相对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下跌或相对下跌。这种…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发挥农业税经济杠杆作用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出现的新形势,要求农业税充分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首先,对农产品逐步实行市场调节后,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有逐步缩小的趋势。随着国家从农业部门“暗拿”的减少,级差地租总量必  相似文献   

11.
谈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途径近几年来,农民种田不赚钱,收入增加缓慢.缘于农业比较效益低。那么如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通过哪些途径,采取哪些措施呢?途径之一: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通过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的路子,靠均衡利益,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之二:继续落实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2期刊登了刘福垣同志的《破除剪刀差的迷雾》一文(下称刘文),该文认为工农业劳动者全年收入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者就业不充分,以及对加速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吸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等的分析,读了之后颇受启发,但文中的另一些基本论断,我不能赞同。本文拟对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即农产品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同工业品相交换,是我国长期以来一贯采取的一项宏观经济政策。它的本质,是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方式,是将农业部门创造的部分国民收入转移到工业部门。我们希望本文对“剪刀差”动态的认识,对剪刀差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扮角色的分析,对于我们选取正确的宏观调节方式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1.“以工补农”提出的经济依据,是“以农补工”的既成事实。“以农补工”包括价格信号中的剪刀差,也包括非价格信号中农业动用工业资源的种种行政限制,工业取用农业资源的种种优惠规定。2.“以工补农”涉及的社会基础,是工农联盟的国体性质。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名义地位和实际地位的严重背离,现行政策对“农转非”的层层阻挠,使占国民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无法在工农两种职业之间自由抉择,“众轻农”之势早成定局。它与国体不相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现状韩志荣一、和1994年比较:1995年工农产品比价缩小,农民收支比价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5年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19.9%,同期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提高14.7%,工农产品交换比价比上年缩小了4.3%。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只有农民既有领域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又有流通领域的商业经营自主权,农民才能在商品市场上立足,掌握住自己在商品竞争中的命运。流通领域是生产领域的延伸。农业流通领域包括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包装和销售。显然,农民对流通领域的投资,就是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并使其增值,消灭工农产品剪刀差,走向富裕。然而,农民要获得这种商业经营自主权,个体力量微不足道.必须组织起来,建立流通领域的合作社,构成整个社会机体之间的中介入,真正以法人的地位在商品经济竞争的市场中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靖武 《农村展望》1997,(2):30-31
农民在走向市场与其他利益群体进行劳动交换时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当他们(不包括已转移出去从事非农产业的那部分人)在销售农产品,获取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它非农业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公平、自由地与其他利益群体进行等价交易,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们,遭受了不应有的利益损失。农民的这种不利地位在现实中表现形式很多。例如:长期存在的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农产品收购中的打白条、农产品的场卖难,农资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假冒伪劣泛滥、服务收费混乱、摊派严重、损农坑农事件屡禁不止等等。虽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的不利处境。  相似文献   

18.
粮食收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讨探王炳一、问题探析1、生产滑坡,粮源不足是制约粮食收购的基本因素。由于农产品比价不合理,工农产品剪刀差拉大,粮食生产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加上前几年的“卖难粮”和1993年的经济合同收购造成的粮食已经“过关”,指导思想上产生忽...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组织弱化的后果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走过15个春秋。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向世人展现了这个制度的伟绩。但中国农业发展和增长进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先是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卖难储难调难”,烧棉弃粮现象不断发生;紧接着“民工潮”象开了阐的江河汹涌奔向城市,堵也堵不住;然后是各种摊派、提留压向农民,同时“白条子”、“绿条子”又雪上加霜;接下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涨再涨,呈“直线运动”,致使农民对其需求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农业投入全国性大幅度减少;再接下来,农村干群关系普遍紧张,干部逼死农民的和农民打死干部的现象都有发生;最后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工农不等价交换已相当严重,同时,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农民收入实际增长与城镇  相似文献   

20.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随着粮改的深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只有做好“五个统筹”,才能顺利推进粮改。(一)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只有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才能实现。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农产品价格,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适当增加农产品价格补贴。因此,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一定要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绝不能在剥夺农民上打主意。国有粮食企业在实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中,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确保农民增收。(二)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