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后,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建立开发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开发区也日益成为各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开放型经济聚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目前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的新形势下,随着国内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原有的一些开发区优惠政策将相对弱化,开发区如何保持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此,以下将在对开发区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南京市三个开发区如何在更高的品位和更远的目标上保持竞争力,全面提高开发区的综合区域竞争优势,进一步推动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邬跃  杨洋 《物流技术》2015,(3):169-172
对物流节点的概念、类别、形成过程及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区域物流节点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基础,是物流作业、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聚集地。在科学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物流节点进行分类、排序、隶属分析,确定空间布局,最后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正>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区域差距问题依然突出,我们一定要落实好国家的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全方位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朱文娟 《物流技术》2022,(8):49-52+57
基于福建省9个城市2010-2020年物流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对福建省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一般,2017年后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增强;各城市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平衡,空间差异较大;福建省物流产业存在空间正相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向分散演变,且高度集聚城市占比较少,区域物流集聚一体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快区域物流集聚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促进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同时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延伸,轨道交通沿线站点的价值也日益突显。为助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运营转换期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功能的总结,对站点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提炼轨道交通站点的三种空间布局模式:TOD模式、毛细血管模式、哑铃型模式,探析3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城市保障性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以往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探讨多集中在供给制度、资金来源、准入条件等方面,而对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则重视不够。在对南京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由于南京保障性住房普遍成片建设在城市远郊区,将可能导致出现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受阻、社会阶层隔离与排斥加剧、贫困文化再生产和社会风险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合理规范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分布格局,推行不同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以此降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转型成本。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在中央政府、地方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改变我国生产力极不均衡的局面,迅速发展东部地区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展现出了我国区域发展的特色。在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模式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并达到体现承前启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协调发展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西江区域物流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根据影响因素与备选模式库的匹配,为西江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分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冯凤玲 《价值工程》2009,28(6):44-47
区域劳务合作中大量劳动力、科技人员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对发达地区,这种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流入,缓解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流出,减少了就业竞争的压力,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和就业压力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劳务合作产生及发展趋势;从合作的经济效益、非经济效益、合作成本角度对合作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劳务合作模式分为四种。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区域劳务合作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永仕  王健 《物流技术》2012,31(1):16-20
在研究区域流通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流通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是现代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时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其关系着现代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文章对临空产业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空港经济区的产业类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现代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希望为现代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18.
翁钢民  杜梅 《企业经济》2014,(3):151-155
为优化京津冀区域物流的空间布局,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的物流产业进行定量研究,以人均货运量为指标,计算19962011年各年数据的Moran’s I值,并运用Moran散点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空间布局演变整体呈现空间集聚模式,但总体上区域集聚水平较低;区域内各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增大。因此,要加大京津冀区域城市物流设施的建设,合理布局交通,加大政策性鼓励,使物流业带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内各城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坚持比较优势,灵活采用布局模式,合理调控市场,运用规划手段进行空间导引,真正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形态分析的视角,通过采用蜂巢型结构形态模型描述分析区域工业不同阶段的空间形态和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特征,并探寻区域工业空间形态和组织形态创新,发现: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本质上具有与生物组织结构形态进化相类似的性质。应该把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看作是产业生态群落和生态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环境和制度是促使其变化的重要动因,可以借助新制度下的新体制机制作用来实现空间形态和制造形态的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7):323-324
本文从分析广东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借助国际上通用的四大空间布局理论,从战略视角整合全省优势体育旅游资源,提出了广东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与线路规划,有助于提升广东全省体育旅游发展的整体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