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本文运用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Static GL index)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index)对2001年至2012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分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点,只有少数的农产品如水果、坚果、蜜糖及烟草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别是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几乎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水平日益提升,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威胁加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 - 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出现大量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利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汤姆和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主要的贸易形式为产业间贸易。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企业能得到最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呈上升趋势,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越南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邻国和东盟的重要成员,是中国走向东盟市场的重要桥梁。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文章结合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越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惠宇 《当代经济》2017,(36):12-15
本文利用中国与日本第进出口贸易数据,分别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以及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与日本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并对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动因进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通过EVIEWS7.2最小二乘法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均GDP的提高会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从促及和制约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和中日两国较近的地理位置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日本消极的对华政策,中国落后的产业结构以及落后的生产模式阻碍了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保护优势产业,扶持弱势产业,引进技术、资金、人才,企业在生产技术差异化的产品的同时要为产品带来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才能在产业内贸易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对外贸易的不断自由化、深化与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更加迅速,其占各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本文主要运用修正後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程度。通过测算发现,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上升,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仍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根据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测算我国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而封今後我囤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RCA指数、TCI指数、GL指数、BI指数和Thom&Mc-Dowell指数,较为全面地分析了2009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中国与“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的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进出口结构失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商品结构集中度偏高,以食品和活动物类为主;区域结构不合理,东盟地区所占比重过高。同时,双方依据比较优势展开贸易,逐渐形成有明显互补性的、以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存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其中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9.
谢杰 《经济论坛》2010,(10):121-123
本文通过计算江苏省1990到2007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江苏省的贸易竞争力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测量。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江苏省各年的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影响江苏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分析中,本文从总体规模特征和产业特征的角度选取了人均固定资本、外商直接投资、人均收入水平三个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江苏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从引进外资、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曹子瑛  梅洪 《时代经贸》2006,4(Z3):14-15
随着中韩贸易规模的扩大,产业内贸易也迅速发展.相关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与发达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借助计量模型,分别探讨了这两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证实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最后提出只有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大力发展水平产业内贸易,鼓励以质量和技术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业内贸易质量才能真正实现贸易"经济引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利用产业内贸易绝对额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比分析了1997~2008年间中韩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韩国服务业贸易结构优于中国;从动态角度和产业内贸易绝对额来看,中国则略优于韩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中韩服务业贸易模式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岚 《经济师》2007,(12):100-101
文章就中美在SITC第7类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两国历年来在该项目下产业内贸易发展特点,对产业内贸易指数加以计算,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了解促进两国SITC第7类产业内贸易所需解决的问题,对我国在该类产业的发展适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分析——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计算中国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结合与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相关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经济规模的扩大、FDI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是导致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增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周萍 《时代经贸》2010,(10):51-52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新伟 《当代经济》2007,(7X):84-85
文章主要是分析贸易模式结构的变化,即中国产业内贸易变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静  逯宇铎 《经济问题》2012,(7):118-121
由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研究概况,引出对中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2009年中欧服务贸易数据测算出GL指数和MIIT指数,发现了各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同态势。选取人均GDP、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不平衡程度作为自变量,即影响因素,但均未表现出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郭晓合  陈瑜 《时代经贸》2007,5(2X):73-74,76
本文从泛上海都市圈与泰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专业化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由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方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颖 《技术经济》2008,27(11):115-119
本文选取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和B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我国海峡两岸间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明显的互补性;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间的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许南  黄颖 《经济地理》2014,(5):91-96
在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L指数和S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大陆与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俄罗斯7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将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首要因素,且长期来看其重要性不断加大;其次是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外商直接投资,且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需要长时间才逐渐显现。而市场规模差异、货物贸易密集度和贸易不平衡程度等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则不明显。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从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等方面提出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电气机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要部分,但是进出口贸易存在动态失衡现象,对双方贸易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表明,中国只具有分工链的组装优势,而日本占据了上游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导致中国在中日产业内分工和利益分配结构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必须着眼于"微笑曲线"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品牌和营销等上游环节,努力实现分工链条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