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随后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国旗取代了苏联的镰刀、锤子国旗,从此,苏联解体了.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可以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埋葬苏共的罪魁祸首,是苏联的历史罪人.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替罪羊.我们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本着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精神,以客观、公正、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苏联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苏联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改革,然而却无一取得完全成功,戈尔巴乔夫改革甚至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最后一棵稻草,这与俄罗斯的独特民族性有很大干系。基于俄罗斯民族特性的二律背反、俄罗斯地理和社会的断层和苏联中央集权制度的成败三个侧面分析了改革道路在苏联行不通的原因,并从中获得了改革中应该充分考虑民族特性和民族诉求的借鉴性经验。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30年代始,垄断、专制、封闭的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长期的僵化和落后;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模式采用公开化,民主化方式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的改革,反而加剧了苏联的解体。反思苏联的教训,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上,需要在体制、氛围和条件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1990年7月2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布命令,宣布苏联将实质性地改变多年来同国外进行经济联系的做法,即从1991年1月1日起,苏联退出以转帐卢布进行双边结算的体制,同经互会成员国的经贸关系转为以自由外汇按在世界市场的价格进行结算。我国政府也宣布,从1991年开始,中国同苏联及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主要形式将由沿用几十年之久的以记帐瑞士法郎结算的易货贸易改为现汇贸易。  相似文献   

5.
苏共中央总书记M.C.戈尔巴乔夫1986年7月28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发表演说时,明确地阐述了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对发展中苏关系的立场。他特别强调指出,希望最近在经济联系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而历史上形成的苏中经济“相互补充”,为扩大这种联系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在边境地区。M.C.戈尔巴乔夫同志指出:“某些合作的重大问题的确已迫在眉睫。”这关系到对外经济合作的全部问题,其中也包括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农村改革从土地制度着手,由安徽小岗村农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由此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也曾经效仿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式,但苏联推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却没有取得成功。1991年,俄罗斯启动了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至今已经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7.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于2月25日至3月6日在莫斯科举行。苏联共产党员的最高会议清晰地向人民指出到本世纪末我国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加速”,“首先是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但不仅仅是如此。其实质在于发展的新质量: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改造,有效的管理、劳动组织和刺激形式的基础上尽一切可能使生产集约化。”  相似文献   

8.
《商》2015,(30)
斯大林逝世之后,前苏联的执政者们如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大体上继承了他的政党观,并未对苏联本国的政党制度做出本质上的改变。而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他几乎全盘推翻了斯大林的政党理念,使得前苏联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一党独存制度,走上了多党制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浅析俄罗斯的科技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独立以来,大力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全面推行经济与社会改革,其中包括仿效外国建立了众多的科技园,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科技园成为输出高新科技产品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载体和平台。对俄罗斯的科技园进行研究,无疑会为我国开展对俄罗斯科技合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世界建立科技园区的实践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开始尝试对实行70年以来僵化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市场周刊》2009,(12):10-10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由于其11月的中国之行再度创造纪录:继二十年前的老布什之后,成为又一位在上任第一年就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相鞴二十年的历史重演,却有质的区别。上次,中国虽然和美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但由于是冷战时的盟友,而且当时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即将对中国开启历史性访问,心中忐忑的美国便抢在苏联之前,到访中国。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了著名的“加速器”外贸理论。他的外贸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改革外贸宏观管理体制,以缓解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改革外贸微观经营机制,以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改革同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以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事业;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外贸联系,以建立全苏开放的“试验区”;建立同西欧及美、日的经贸关系,以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苏联的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价格改革不配套,制约看外贸体制改革,所以,改革的前景是令人振奋的,其进展也将是步履艰难的。  相似文献   

12.
崔殿超在《经济改革》上撰文指出 ,说戈尔巴乔夫不关心经济改革是不公正的。他执政后的第一年就将主要精力放在处理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上 ,没有立即着手改革 ,主要是认识上的局限。当时即使抛开意识形态束缚 ,戈尔巴乔夫及其顾问班子也拿不出一套有实质意义的改革方案。执政一年多的经历使他领教了政府机构的官僚主义、腐败和公众的冷漠、社会的惰性 ,党政机构是他试图改造国家的工具 ,但是 ,这个工具足以吞噬任何改革意图。在失望情绪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1 986年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口号之外 ,又提出了“公开性”,意在让媒体把政府机构的…  相似文献   

13.
苏联(苏俄)成立距今已经近100年了,苏联解体距今也已经过去27年了,如今我国早已跳出了苏联模式,但是为何越来越多的人仍热衷于研究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呢?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在1949年后,基本上照抄照搬了苏联模式,以苏联为蓝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甚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或多或少的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今天进一步探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总结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就是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借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末,作为世界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是宣布解体。其影响是深远的,二十多年来,人们不断探讨和总结苏联解体的多种原因,回顾苏联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苏联统治阶段,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严重问题,从而最致使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5.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苏联解体后,许多西方媒体声称社会主义只能是人类的白日梦,终究还是会被资本主义代替,马克思的理论遭到普遍质疑。但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政党的腐败问题,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没有关系,苏联的失败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能否解决好腐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整治腐败问题要从苏联解体吸取教训,坚决重拳出击。  相似文献   

16.
魏倩 《商》2014,(33):78-78
本文在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与实践意义基础之上探寻了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就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和争论展开论述,阐述了苏联新经济政策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贺新 《北方经贸》2013,(4):159+161
20世纪苏联法学教育随着苏联国家影响力的扩大而在全世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法学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培养了大批法学教育和司法实务人才。对苏联法学教育的探讨将有助于对苏联解体的进一步认识,不仅对俄罗斯今天的法治化进程有借鉴意义,也将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苏联积极建设自主汽车制造业,积极改进福特公司所提供的车型,使其配置条件更适合于苏联本国的需求,由此苏联汽车制造业连续生产ГАЗ系列汽车(ГАЗ—A,ГАЗ—AA,ГАЗ—AAA),其配置特点符合苏联建设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14周年,而此前的12月19日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诞辰99周年。2005年10月,俄罗斯一家著名社会舆论调查机构——“全俄民意调查中心”分别以苏联的解体和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主题对俄罗斯46个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153个居民点进行了民意调查,前者参与人数为1579人,后者为3200人。该机构在两个纪念日来临之际公布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57%的受访者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避免的,66%的人对苏联解体表示惋惜,76%的居民认为苏联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苏联的解体不仅意味着失去了原有的国家政治制度,而且意味着丧失了一系列历…  相似文献   

20.
有关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争论从未停止,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如何正确的评价苏联模式、正确的认识我国建国初期所走的道路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对苏联模式进行正确的评价,找到苏联最终走向解体的真实原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另一种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