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富之友》1998,(8):10-11
团头鲂系草食性经济鱼类,具有病害少、易捕捞、繁育简便、成活率高等优点,其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广大养殖单位的主养品种之一。一、水花育成夏花鱼种(一)池塘条件:鱼种池面积1.0亩-1.5亩,水深1.0米。(二)清糖:用生石灰或“富氯”清塘。1.生石灰清塘:对修整好的鱼种地放水至5厘米-10厘米,然后在他底四周挖几个坑,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倒入坑内,加水溶化,趁势将石灰水均匀地泼洒到池塘中。次日再用泥耙把底泥耙一遍,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以提高清塘效果和疏松底泥。2.“富氯”清塘:对修整好的鱼…  相似文献   

2.
池塘淡水小龙虾与夏花鱼种混养,首先要选择水深1.5米,面积3~5亩的池塘,四周用钙塑板和网片建成防逃设施,高度40厘米。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乌鳢养殖和消费深受青睐。宁德焦城人叶钦凯在建瓯水源乡利用连片池塘养殖乌鳢,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现将其池塘精养乌鳢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及鱼种放养前的准备。1.选择池塘。选择有良好水源的池塘养殖乌鳢,要求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最好在溪流或渠道下开挖池塘,利用水位差,自然注水。山区池塘面积可因地制定,一般12亩或者32亩或者35亩皆可。池塘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一般要求池深2m以上,池水保持1.5m以上。池底留有20cm左右的淤泥。连片池塘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电力  相似文献   

4.
一、池塘选择养殖鲇鱼的池塘面积宜小不宜大 ,一般以1 -2亩为宜。水源要充足 ,水深1 5-2 0米。pH值适合范围为6-9,但鲇鱼在pH值为7-8 5的偏碱性水中生长较快。池底淤泥要少 ,一般以黄粘土和沙砾底较好。二、鱼种放养鲇鱼苗放养的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方面因素来确定。一般规格为5 -6厘米的夏花鱼种 ,亩放养量为1500 -2000尾 ;规格为10 -20克/尾重的春片鱼种 ,亩放养量为800-1000尾。同时每亩搭配放养白鲢和花鲢等大规格鱼种200-300尾。切忌将鲤鱼、鲫鱼、草鱼等肉食性的鱼…  相似文献   

5.
2004年笔者在试验基地进行了华丰高背鲫苗种池塘培育高产试验,在面积3.9亩的池塘中放养华丰高背鲫6万尾。经四个月养殖,共收获华丰高背鲫鱼种3215kg(约58020尾),平均每亩产鱼种824.35kg,平均规格55.4g,成活率96.7%。现将养殖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黑脊倒刺钯已成为我区池塘养殖的优质品种。在人工养殖中,放养大规格鱼种.当年年底成鱼的个体可达500g以上,大部分成鱼可以上市.当年投入当年收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其中鱼种培育是关键。现将有关的鱼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草鱼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但由于草鱼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等原因,近几年养殖数量下降于其它品种。笔者为探索大规格草鱼鱼种培育高产技术,于1995年至1997年,在本市淡水养殖试验场进行了试验。1996年养殖试验面积22亩,总产13530公斤,亩产615公斤,亩净产大规格草鱼鱼种410公斤(4510尾),养殖成活率达88%,连续2年取得高产高效的养殖成果。总结两年来的养殖经验,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一、池塘条件: 1、池塘的基本条件:面积2—5亩,水深1.5—2.2米,排、灌水方便,池底平坦,并有10厘米左右的淤泥,有利于保水保肥和拉网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培训》2012,(3):22-22
一、池塘条件及准备 1.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并能分开,供电有保证,水陆交通便利。养殖池面积一般10~20亩,水深2~2.5米,最好能配套1~2个3亩的小池塘,便于培育鱼种和囤存鱼种或成鱼。塘壁要求坚固不渗漏,高于历史最高水位0.5米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 技术要点:1、单养乌鳢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苗种池以80—150平方米,成鱼池以200—400平方米为宜,防止乌鳢饵料不足,相互残食。2、自繁自育乌鳢苗种,保证放养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提高养殖成活率。3、设置隐蔽物,创造适宜乌鳢生长的自然环境,水草占水面10%—30%,具体随气温变化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2003年在湖南岳阳团湖渔业公司渔场进行了大口鲶80∶20成鱼养殖模式试验,试图通过改变放养结构、改进养殖方法等措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现将经过一年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塘条件选择条件相近的池塘3口,面积均为5亩,水深1.5-1.8米,水源来自团湖,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每个池塘架设一台3.0千瓦增氧机,每天定时增氧。1.2鱼种来源试验鱼苗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月2日提供,鱼苗经小型温棚培育和网箱二级培育至大规格鱼种。鲢、鳙、鳊鱼鱼种来源于本场。1.3技术措施1.3.1鱼种投放大口鲶鱼苗经过网箱二级培育后,其平均…  相似文献   

11.
翘嘴红鲌素有“长江上等名鱼”和“太湖三白”之首的美誉,被列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全鱼可入药,有开胃、健脾、消肿,深受广大食家的好评,是目前热门的养殖品种之一。翘嘴红鲌属中、上层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广温性鱼类,最适水温15℃—32℃,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能耐低氧。一、翘嘴红鲌的夏花鱼种培育1郾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10亩,以2—5亩较佳,池塘水深1郾5—2米;底泥低于15厘米;进排水方便,外河水源良好;配备增氧设施。2郾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夏花前应清塘消毒,最好先抽干池水晒塘2…  相似文献   

12.
一、主要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6~10亩,池深1.8~2米,水深13~18米,黏壤土质。池埂坚固不漏水,坡度1:2,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注排水便捷并分离,进水口外端用披网布围、内端用双层80目筛绢袋、排水口用披网布套过滤,以防外源敌害生物进入与青虾外逃。  相似文献   

13.
<正>主养草鱼轮捕套养技术,即"一次放养,多次轮捕,捕大留小,套养鱼种"的模式,是通过渔农生产实践中总结岀一套适宜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方法,现将其重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一次放养,放足鱼种1.放养时间:坚持早收鱼早放养。每年十一月干塘收鱼,十二月清整池塘,元旦前后开始放养鱼种,一月底结束。2.放养模式:以草鱼为主养鱼类,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如一龄草鱼为主,套养二龄老口鱼的方式。3.放养量:亩产400kg的池塘按照计划产量1/6计算,亩产500kg以上的池塘按照计划产量的1/5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在池塘中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翘嘴红的养殖高产技术,2004年月我们在松江区仓桥街道平阳水产养殖场进行翘嘴红的池塘养殖高产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用于试验的塘口2只,每口塘面积5亩,塘埂坡度在1∶2.5,池深3m,进排水方便,池塘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进行过滤,每口塘配备3kW的增氧机一台。清除塘内的淤泥,试验前一周,每亩用生石灰75kg干法清塘。2、鱼种来源和放养试验的翘嘴红鱼种于2004年1月20日从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养殖基地购买15000尾已驯化的鱼种,鱼种平均体长12cm~14cm,每亩池塘放养1…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广大养殖户对鳜鱼大规格鱼种的需要,我场1998、1999两年将本场自繁自育至1.7—2.0厘米左右的部分鳜鱼乌仔直接转入池塘培育,通过配套合适的饵料鱼等技术措施,经1个月左右的培育,平均亩产3.5—7厘米的大规格鳜鱼种2374尾,亩获利8643元,投入产出比1:3.8以上,平均成活率72.6%,平均出塘规格5.2厘米,现将方法和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不限,一般10亩以上,200亩以下,水深1.5—2.2m;同时要求池埂坚固,不漏不渗,能防洪保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个养殖周期结束后,进行1次池塘清整,挖去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在20cm以下),让池底经日晒或冰冻数日,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茶籽饼等药物消毒。  相似文献   

17.
我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02年在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上游,新华区治阳镇西治村进行的乌鳢成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及技术环节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1)选址及要求:试验池塘为渔民正常养殖的鱼塘,靠近水源,面积3.6亩,深2.2m,底质为沙泥,淤泥厚度为10—30cm。(2)设置隐蔽遮挡物:夏季在池塘两对角移植水花生等水草,占池塘总面积的10%,为乌鳢提供休憩乘凉场所,并起到遮挡烈日、降低水温的作用。(3)水源情况:试验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在枯水期可抽取河水。2、清塘消毒2002年3月25日,鱼种放养前十天…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两茬养鱼是以池塘养鲤鱼技术为基础,改春放为冬放鱼种养殖商品鱼,翌年6月下旬出塘上市,接着放养夏花培育秋片,至10月完成一个周期,该塘当年冬又可放养鱼种养成鱼。笔者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  相似文献   

19.
<正>种青养鱼具有节约生产成本、土地资源,提高池塘利用率等优点,是提高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冬季或春季排干池水,在池底播种青饲料作物,待作物长到一定高度后,放养夏花鱼种培育大规格鱼种,青饲料直接被草食性鱼类摄食,或腐烂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可以节省大量饲料。但目前鱼种放养前一段时间池塘一般处于"闲置"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池塘种青养鱼的综合效益,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传统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两年,一年种,两年鱼,这种养殖方式生产周期长,周转慢。或者投放大规格鱼种当年养成商品鱼。为了降低鱼种资金的投入,1997年我们在莘县鲁西渔业开发公司的6.5亩池塘内,进行了投喂颗粒饲料鲤鱼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的试验,经过近130天的养殖,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