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农业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农业产业的升级。从另一个角度讲,农业产业化也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或高度化趋势的一种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条件下,选择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相联的产业发展方向,不仅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而且也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工程建设和项目产业化开展是农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总量矛盾得到缓和,但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越来越不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其方向是: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畜牧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的供求状况也基本上由短缺状态转向了供求基本平衡。尽管如此,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性农产品趋同,农产品的品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与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不高等现象依然存在。在理论上探讨了我国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的重要意义和集群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后,以此为基础,对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展领域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实现全方位结构高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培育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快制度创新:⑴通过土地制度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农业经营微观机制;⑵通过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建立起理地之有效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体制;⑶通过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形成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的新机制;⑷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进上步改革,建立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依据2015—2021年《重庆统计年鉴》,提取了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相关产业数据,对重庆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重庆的农业产业结构亟须优化。重庆的农业生产总值中,渔业、畜牧业、林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占比相对低,而种植业占据最大比重,与农业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也最高,呈现种植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改善与提升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以及提高农业投资的效益等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通常被认为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典型,通过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的分析表明,从市场集中度、农户经营规模、农业进退壁垒和农产品差别化等方面来看,目前中国农业产业的市场结构存在许多限制竞争的因素,这是阻碍中国农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原因。构建合理的农业产业市场结构就成了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利用集群发展农业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集中度和区位商等指标,以河南农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河南产业集群存在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等问题。建议从增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促进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延庆县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重任务。设施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是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目前,延庆县设施农业的发展还存在部分园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合理;处于农业产业链的低价值端;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今后,要继续完善园区配置,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安全的基础,由于农业是复合性生态经济系统,只有以系统化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农业产业安全问题。分析农业产业系统性特征和产业安全形成机理,以河北省为例对农业产业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从加快主导产业体系的形成、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延伸农业产业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安全水平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服务存在主要缺陷为:资金实力有限,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农村资金积累再投入不足,资金流失严重;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相脱节。提出建议: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剥离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信贷资产;努力维护公平和农村金融竞争环境;切实改进管理办法和改善服务水平,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投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机工业在过去五年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五”期间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落实和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农业得到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加.作为农业发展“三要素”的土地、劳力、资金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都为过去五年我国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这五年期间.作为支农工业重要部分之一的农机制造业出现了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集群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当前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农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发展的特点,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和SWOT分析对不同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传统农业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被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关键是产业振兴,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以安徽省定远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发展情况,结合对该地区主导产业的现场调研分析,相关部门应采取做好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应对市场变化、找准着力点,重点打造地区优势产业、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等措施,推进定远县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服务体系助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仁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县科技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和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业、农村的科学发展等问题.努力完善新形势下适应本地实际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了以专业科技协会为核心、“四位一体”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模式.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85-2004年中国农业产业的生产能力保持着稳步提高的趋势,农业技术进步成为农业产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是制约中国农业产业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培育农业产业共生组织,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市场绩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内生于产业链中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在工业企业中的情况已被大量研究,但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却较少被关注。以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为例,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内生于产业链的商业信用和农业规模经营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厘清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农资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商业信用使得粮食规模经营户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农业要素。相比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在商品价格和相对交易成本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它的资金价格更低,因此农户实际为要素投入支付的总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它的还款机制更灵活,农户需要承担的相对交易成本也更加有限,进而优化受到流动性约束的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农业要素投入。对此,政府应从制度上为商业信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农业产业内生的信用闭环,同时鼓励其他信用形式发展,以提高农业产业韧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辽宁省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然而现阶段辽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辽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既要符合、适应城市整体发展定位,也要适应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实际情况,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根据产业结构协同理论,对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并在此前提下,结合重庆市客观实际,对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研究结果提示:2010—2015年间,重庆市农业专业化水平较低;该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农业结构内部并不平衡,据此提出该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包括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其协调发展;同时,重庆市还应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其调整农业结构的应变能力。进而构建一套符合、适应重庆市经济新常态的农业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我国农业外贸竞争力,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论述了我国提高农业外贸竞争力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