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姬彦松  王政炜  王毅 《魅力中国》2010,(6):125-125,123
在我国学术界,曾长期使用“黑社会性质犯罪”这一概念,后与国际逐步接轨,逐渐广泛使用“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新刑法将“有组织地进行”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同时写进第294条,在此条款中,“有组织地进行”指的是一种行为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才是中心词。  相似文献   

2.
王涵 《中国经贸》2012,(18):82-85
洗钱是指为了掩饰资金来源,拥有者身份资料以及逃税漏税等犯罪行为将毒品,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洗钱的概念.法律规定,洗钱活动常用的过程以及手法以及一些实际存在的犯罪实例,并且对于洗钱的过程以及主要手法即“赌博洗钱,海外投资洗钱,艺术品洗钱,境外银行洗钱,地下钱庄洗钱”进行了可行性与操作分析,同时提出了一定的关于反洗钱方面从银行制度,法律对策以及技术监管方面的改善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为研究对象,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趋势分析以及相关立法控制完善措施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立法控制工作在更好的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侵害乃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锋学 《理论观察》2004,1(3):54-55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为了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犯罪,我们必须在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产生的原因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1.什么是洗钱?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反洗钱的含义以及洗钱危害 1、反洗钱含义 反洗钱,根据我国的《反洗钱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洗钱犯罪一直是国际社会重点打击的犯罪对象之一。笔者认为:洗钱罪的构成要件中,洗钱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它侵犯了国家关于金融活动的管理制度和司法机关查处犯罪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几种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洗钱罪的主体要件明确规定为自然人和单位。而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却使之成为“合法”收入。  相似文献   

8.
钟川 《老区建设》2007,(11):29-30
2006年10月31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指出,为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称之为反洗钱法.近些年来,反洗钱概念逐步深入人心,监管工作已经展开.但如何更好强化监管防范洗钱风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基层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犯罪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犯罪之一,对黑社会组织进行研究,理清黑社会犯罪的特征,对于各国的实践都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黑社会犯罪由于自身国情的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认清这些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对目前中国现实来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在我国内地已成为十分突出的刑事犯罪之一。龙年之秋,震惊全国的常德银行运钞车抢劫案是国内黑社会犯罪升级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讨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概念、定义、分类和中国刑法中的有关规定,为人们更直观的了解这一犯罪的性质及危害提供了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刘冬明 《魅力中国》2011,(18):291-292
《刑法修正案(八)》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进行了立法完善,按照现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总体要求,本罪的修正也是恰逢其时,由此,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该罪名,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从“扫黑”的战果来看;可以说中国的黑社会组织已经从一般性团伙犯罪、集团犯罪的阶段中脱离出来,走人有组织犯罪的高级阶段一黑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1997年刑法新增设"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从而为我国打黑和承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国社会内部矛盾凸显、犯罪率高发、法制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我国黑恶势力不断滋生、蔓延,不仅扰乱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同时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向经济领域渗透,其行为已经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罪刑相适应"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判处。"可见,刑罚的轻重应当与行为触犯的罪名和犯罪行为具体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14,(4):I0014-I0018
3月31日,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故意杀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案件由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7.
具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犯罪现象,当前已构成对中国社会相当严重的威胁.有组织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类型,其显著特征就是犯罪活动具有组织性和犯罪形态属于犯罪组织,即以组织的形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本文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深入透析有组织犯罪的组织结构、性质目的、活动行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炎鹏飞 《魅力中国》2011,(7):318-319
犯罪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犯罪现象的外部原因是通过犯罪人自身的心理原因起作用,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主观心理态度支配下发生的触犯刑律的行为。所以说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在表现,它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并随着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犯罪与犯罪人的意识或人格缺陷有关,预防犯罪的所有措施必须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有效的消除行为人的意识和人缺陷,才能彻底消灭人的反社会意志,并组织其外化为违反社会的犯罪行为,从而减少或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犯罪既遂标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犯罪既遂标准之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犯罪结果发生说、犯罪目的得逞说进行评析后认为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后 ,某一特定的危害行为的完成或者某一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标志着犯罪完成形态出现的情况 ,因而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特定的危害行为的完成或者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晨 《魅力中国》2014,(15):295-29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有些人因为精神异常,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实施犯罪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而有些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装疯卖傻,诈病以逃避法网,由此,正确区分精神病犯罪与非精神病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把精神病犯罪、人格异常犯罪、佯装精神病犯罪的特点进行区别比较,有助于正确认定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有效对犯罪人进行定导量刑,使其承担行为背后应承担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