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认知问卷》对民办高校486名学生进行了人际认知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特点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在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专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特点不同,个人能力、家庭环境会影响人际认知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人际认知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给予相应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借助MHQ量表对450名西藏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西藏大学生幸福指数较高,幸福感较强;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和人生目标是影响西藏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幸福感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家庭月收入等统计变量上不存在明显差异。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就提升西藏大学生幸福感提供了相关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科阶段的学习对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探讨大学生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关系的作用,对提升大学生学习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家庭关系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以及“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1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家庭关系问卷”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家庭关系的有效工具;不同年级、专业类别、生源地、上网时长的学生家庭关系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关系也有明显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家庭关系有显著性的差异;家庭关系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负向影响学生的学业倦怠。同时,本研究为改善大学生家庭关系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和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前人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融合在一起。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参加公益创业竞赛大学生家庭状况对其综合素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是否独生子女及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显著,在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均不显著。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培养,但无须过度地去关注学生的家庭特征。  相似文献   

5.
关注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旨在发现考研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干预考研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提供实践指导。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北京、芜湖、无锡等地几所高校的501名考研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非考研大学生;考研应届本科毕业生因专业类型、家庭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考研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性别变量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对481名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在认知评价、交往意向性取向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农村与城市女大学生在交往感受性取向、交往意向性取向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交往感受性上有差异。锻炼、睡眠、经济条件等因素也影响女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高校贫困生的不同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人格的发展,因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高校应从切实解决其经济困难、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关注和缩小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及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调节等方面入手,真正把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引向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学生作为青年的先进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因此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概念阐述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提出通过对思想政治引导教育进行加强,对环境与社会实践导向教育进行加强等途径来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留守经历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452名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1717名非留守经历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达17.70%,一类重点关注学生占比为21.5%;(2)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和UPI得分上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3)不同性别、生源地、经济状况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最后本研究提出从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提高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重要的环节。大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对比下,贫困意识和自我贫困认定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呈现很强的选择性。同时,在选择意识下其贫困认定的参照对比体系也会出现网络结构的非闭合性特点,这加大了贫困生自我认定的混乱。因此,大学生的贫困教育需要进行意识上的有力疏导,对贫困资助资源的利用应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教育收费历史沿革及高校现阶段发展状况来看,提高高校学生学费收费标准可能性很大.大学生学费提高对贫困生有重大的负面影响,要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难问题,减轻贫困生经济压力,国家必须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年来一本与二本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调查发现,二者在焦虑、自卑等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高校应根据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工业大学转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转专业后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转专业后适应性较好;转专业后成绩班级排名、人际关系、课外活动参与机会和参与意愿对转专业后的适应性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因素对提升转专业后适应性的作用方向不同;相同因素取值水平对提升适应性也有差异,差异程度与因素取值水平之间的差异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统计方法就马鞍山市居民家庭对孩子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学历层次不同家长和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对学校应试教学水平、素质教育水平等具有不同的判断 ,对孩子教育投入也有很大差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转变教育理念 ,以提高孩子受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SCL-90,随机抽取天津商业大学1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5,P〈0.01),有中重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62%;并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两个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的性别差异(p〈0.05),且从总体上来说,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在高、低年级之间没有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差异,但发现年级不同,心理问题的偏向有所不同。并在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调查与跟踪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亚健康与体育锻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其体育运动的多寡密切相关,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加强体育教育,促进和丰富大学生体育运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及社会适应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否参加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直接影响到其就业与收入状况。当前高校文科专业大学生对参加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意愿比较强烈,并受大学生出生的原生家庭目前经济状况、对于自身专业的满意程度、有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等因素的影响显著。对此,从高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如高校改革专业课程,增加学生对专业的理解、鼓励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的见识等举措,增强高校文科专业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意愿。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针对当今大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此寻找到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帮助这部分学生的成长。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模式;寻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对大学生影响因素的探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指出了要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使培养、教育、发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该文旨在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关系,结合典型案例对贫困大学生情感关系进行考察,总结分析贫困大学生的情感关系特征,探索家庭困难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