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全球性工业是指竞争者在主要地区市场或国内市场中的战略地位受到他们的全球地位根本影响的工业。全球性工业要求厂商在世界范围内,在协调的基础上,面对不利的形势进行竞争。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猛增,有越来越多的工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全球性工业,这种结构性变化趋势可能还会进一步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实施的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将决定东亚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区域战略的转变并探讨其参与东亚合作的障碍性因素,得出日本只有增进亚洲认同感,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才能分享区域一体化的巨 大利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出现了新双边主义发展趋势,其主要特征就是在双边FTA的 形式下扩大合作领域、加强地区交流。在此背景下,日本改变了其历来重视多边合作的做法, 转而重视双边合作。日本实行FTA战略,有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原因和长远的外交目标,必将对 东亚经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旧式中小企业合作组织崩溃及其原因战后,日本为改善双重经济结构,将促进中小企业联合,建立可以达到规模优势和经营上相互协作的各种组合,列为中小企业结构高级化政策的重点之一。多年来,企业组合、振兴商业街组合、事业协同组合、协同组合联合会等中小企业合作组织,凭借联合的优势,在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加强信息交流、节约资金、发展专业协作、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几年出现了中小企业组合逐年明显减少的趋势。如表1所示,自1949年以来日本颁布实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经历了由自由贸易协定演变为经济伙伴协定的过程。"东亚共同体"和"经济伙伴协定"是日本21世纪初期对外经济合作战略的核心目标与手段,在该战略的实施中,经济伙伴协定与自由贸易协定日趋合流,已经没有日本认为的那种实质性的差别。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对日本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经济伙伴协定政策产生恐惧心理,也不要一概否定和反对,而要客观对待,吸纳其有利因素,制约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日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及对东北亚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日本关于经济集团化的政策取向主要表现为坚持非集卧化和批判集卧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尽管日本由经济集团化政策的坚定批判者转变为谨慎实践者,但是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努力维护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和制衡中国的影响力、保护自身的弱势产业等方面,这必将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应该积极发挥自身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与相关国家共同推进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中亚能源战略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的政治和经济正处于大国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困境之中,寻找共同的战略利益与新的合作领域成为维护和巩固中亚政治与安全稳定的重要课题。日本重视同中亚的能源合作是其亚太外交战略的综合战略选择,其意义和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何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继续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积极寻求中日两国共同参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也有利于构筑和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铁矿石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几年里,“矿”与“钢”的博弈已经带给中国钢铁业太多的尴尬,“涨价”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无奈选择。2006年19%的涨幅使中国多支付了120亿元的成本。反观日本,因为用30年完成铁矿石战略,日本钢企对铁矿石原料涨价却并不着急。历史已经验证了矿产资源浪费与钢铁成本上升的矛盾现实,中国如何破解铁矿石涨价困局,日本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加,世界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日元升值以来,日本的国际贸易摩擦日益严重,国内消费市场也到了成熟化阶段,社会公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日本企业日益重视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并相应制定企业形象战略,这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3月1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在京签署了《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支持该公司未来3年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境外投资项目以及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  相似文献   

13.
始于1993年的企业并购浪潮,是自19世纪末至今的第五次全球性工购浪潮,有关资料认为,第一次并购浪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此次并购的主要特点是以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桢的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并购为主: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15年至1930年之间,此次并购的特点是以生产和经营方面为上下关系的企业间的给并购为主,第三代并购浪沓是在50至60年代,60年代后期为高潮阶段,特点是经混合并购为主,即大的垄断公司之间互相并购,并产生了一批跨行业,跨部门的巨型企业,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于1975年至1992年间,此次并购后所形成的产业规模之大达到了空间的程度,并购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第五次并购浪潮涌起的背景是信息时代的来临,其表现出的特征是:相关产业间的收购与兼并,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服务业间的并购案例居多(1998年以来,银行,通信行业的企业并购额占整个并购总额的60%),电信业成为并购最频繁,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寻找出路的基金和银行,并购区域以美国为中心向外辐射,波及欧洲,并将发展中国家也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14.
【摩根士丹利7月3日】目前,许多国家的总体通胀率已陷入负区间,而全球经济才刚刚摆脱“大衰退”。在这种情况下担忧通胀风险,如果不说是荒唐,似乎至少也是为时过早。现在看来,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担心通胀风险。事实上,根据市场数据推算,目前美国和欧元区的10年期通胀预期都不到2%,低于过去十年间的实际通胀率。但我们认为,市场对长期通胀风险过于乐观了;未来十年的通胀率看来更有可能大大超过、而非低于过去十年间的平均通胀率。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经历了由自由贸易协定演变为经济伙伴协定的过程。"东亚共同体"和"经济伙伴协定"是日本21世纪初期对外经济合作战略的核心目标与手段,在该战略的实施中,经济伙伴协定与自由贸易协定日趋合流,已经没有日本认为的那种实质性的差别。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对日本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经济伙伴协定政策产生恐惧心理,也不要一概否定和反对,而要客观对待,吸纳其有利因素,制约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必然导致各国之间彼此交往的扩大和互相渗透的加深,而在这种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中,为了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必然出现各种国家之间的经济组合,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不同层次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每个集团为了谋求各自的政治需要和经济利益的一致,都要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以最终实现经济的一体化。一、亚太战略的经济背景1、大气候:“太平洋时代”的到来随着二战以来“美国时代”的结束,世界局势以难以抑挡之势,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浪潮。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之势。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成,冲击了太平洋西岸的另一个超级经济大国——日本,于是,议论多年的“亚太经济圈”,又在太平洋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18.
19.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已瞄准了以高科技为先导的高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工业发达国家竞相开展了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纤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