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人们总问,1998-2001年间政府费了牛鼻子的劲,才达到所谓“七上八下”(即7%~8%)的水平,但2003年的增长水平为什么那么好?其实,人们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过去几年的增长是不正常的? 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时期已经持续了25年,而这种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至少前10年GDP的增速应该在8%以上;中国经济的长期的高速增长,不但提升了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将有力地拉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  相似文献   

2.
曾经为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有利人口结构即将发生转变。尽管业界关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有多种说法,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出现已形成共识。那么,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模式?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恐惧“人口红利”的消失吗?劳动力比较优势真的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惟一的可依赖优势吗? 本期专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视角观察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3.
2001年中国出口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对外贸易要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这对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据海关统计,今年1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38.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出口592.74亿美元,进口545.4亿美元,分别增长14.7%和17.3%;累计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这些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厉以宁先生首先表示,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过分强调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比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低效率、产能过剩等等,特别是会因此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从而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经济发展与增长模式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而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品牌建设,明确要求“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民航“十四五”航空运输旅客服务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服务品牌”。上海市也将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作为上海“四大品牌”之一。可以看出,机场开展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品牌管理是当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货币主义学派的头面人物费里德曼对通货膨胀曾有过颇有影响的判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这一结论对许多国家的通胀都得到了验证。 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现象?即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的过量发行?进一步,我国的通货膨胀到底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有损于经济成长?如何度量这种影响?如此而自然引出的问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胀的理想比值是多  相似文献   

7.
杨再平 《经济界》2003,(2):9-10
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还能继续高速增长吗?这个问题也为世人所关注。西方目前有种“二十年大限”理论,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会超过20年,举凡日本、韩国、新加坡的高速增长均未超过20年。按照这种理论,同样属于东方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长当然也突破不了 “二十年大限”。有些西方人士评论说,中国内地腾飞了20多年的“经济奇迹”已经出现羽翼麻痹的症候,甚至断言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笔者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关键之年”的2007,中国经济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稍作调整?产能过剩还会困扰中国么?世界经济放缓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在挑战与机遇面前,人们充满更多的期许……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镇企业》2009,(3):14-16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增长态势。然而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未改变,高能耗和高排放量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前途的巨大隐患,同时也对“节能减排”的实现造成巨大压力。当下中国如何再继续可持续发展,做好“保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平衡成为富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但却伴随着高失业。这一现象的存在有着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其特殊性。文章对失业现象的成因加以分析,建议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中国失业回到“充分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经济基本面和运行态势的变化表明我国将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其核心特征是增长速度将从平均接近10%下降到7%左右;消费和服务业在增长中的地位加强;增长动力由投资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新常态目标增速是综合了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供需条件、国际经济技术环境等中长期因素的预测结果。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依靠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能否将经济稳定在中高速水平上?从国际经验看,消费和服务业占比提高往往导致投资率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整个世界的经济走入低谷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连续几年高速、稳定地增长,保持“一枝独秀”的局面,国民人均收入水平逐步上升。由此可以看到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地增长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从另外一些国家发展的实例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另外一种结局。在上世纪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也是迅猛增长,并出现了亚洲“四小龙”成为经济发展的“神话”,但也正是这些“神话”最后的经济增长成为“泡影”。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经济增长只注重百分比的…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必先理顺政权与产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制度保证,这在我国官方和民间都几成共识。然而,怎样才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笔者看来,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必先理顺政权与产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滕泰 《中国企业家》2022,(10):92-94
<正>9月,著名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全国工商联“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发表《分化、转型、创新——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的主题演讲。在他看来,过去40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普惠式增长。假如未来的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滑向美国过去30年那种少数人口、少数产业、少数地区引领的增长模式,这是否将给经济社会治理、企业家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当前如何启动消费品市场?这是今年能否实现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目标的关键一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认为,当前消费品市场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是总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收入分配又不尽合理,产品结构、销售渠道、经营方式等方面也都存在着问题。为此,他提出必须《多方配套启动消费品市场》,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发展消费信贷,调整产品结构等多种手段来刺激消费需求。这篇文章,刊载于本期名家之言栏目中。刘涛雄、孙爱军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具有“智力型”、“信息化”、“创新性”和“快捷式”四大特点;群山、邹明波认…  相似文献   

16.
编辑絮语     
管理咨询有用吗?有人说管理顾问可能是企业医生、教练,也可能是“杀手”或“背黑锅者”,因为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不管是什么,我国管理咨询行业在经历过艰苦的导入期后,终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后的2013年到2015年,中国经济将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约7%左右;二是进入转型调整期。针对这两大特征的对策应该是“稳中求进”“:稳增长”要在财政政策上做文章“,求进”要解决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三过”问题)和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等现象,从根本上说,是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持续2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十五”时期,我国能源、电力和投资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比“九五”时期都提高1倍多,煤炭产量增长1倍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乡镇企业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在生产高速增长的形势下,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究竟如何呢?这是广大乡镇企业干部职工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现作粗浅剖析。一、对当前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估价当前乡镇企业发展状况呈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以南通市为例,一至五月份,全市乡镇工业实现产值9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4%。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在2005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相对于进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消费相对滞后。数字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2.5%,而消费仅增长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