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历史演变人类的居住模式同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也可以说人类总体的居住模式根本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状态。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自发形成各个部落,共同劳作,共同居住。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社会资源逐步向少数人手上集中,社会等级分明,在居住形式上也就出现明显的差别,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皇宫。《管子·大匡》中所描述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居住空间阶层分异特征:府第区多近宫府衙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区位、住宅价格、交通环线这3个方面分析了西安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口—经济—空间视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据此构建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东北34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人口、经济、空间及其综合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其中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程度最为明显,且主导着人口、空间城市化的演变,但效益不是最佳;②综合城市化水平表明东北地区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③人口、经济和空间城市化的空间吻合性较差,其中经济城市化呈现出由南往北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人口城市化呈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空间城市化的规律性不明显;④哈大铁路沿线城市其经济、空间及综合城市化空间演变趋势相同——由南往北依次递减,而人口城市化恰好相反,即由南往北依次递增;⑤基于城市化视角的城市群发育程度表现出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特征。对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住宅消费偏好的西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住房消费偏好的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模型推理得出:居住空间分异的程度取决于购房者对住宅区位特征的偏好特点及程度,并以西安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购房者对住宅区位类特征的总体偏好显著胜出,从而导致西安居住空间分异不断加剧;消费者对地块所处区域和周边环境质量的偏好胜过对地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偏好,因此西安居住空间分异结构以扇形和马赛克式为主,同心圆带状为辅。此外,研究还证明政府对居住空间分异的作用大于开发商的作用,要控制或削弱这种态势,必须依靠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作为居住的重要配套,其配置情况与居住空间分异紧密相关。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可以增加所在居住区的价值,进而加剧居住空间的分异。另一方面,居住分异也使优质教育资源牢牢掌握在中上阶层,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兴的富裕居住区会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教育资源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陈燕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9):100-105
在对实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鉴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主城及郊区等层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文章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对南京市主城区及郊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有:主城和郊区住宅板块在区位价值、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年代、建筑面积等指标上都有差异存在,显示出主城与郊区居住板块之间在发展方式、成长规律、表现形式上的差异。随着居住郊区化和新城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表现出新的特征。文章选取我国副省级城市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我国住房转型期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结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是城市居民不同类型的居住场所在空间上的分割。对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最早源于20世纪初的古典人文区位学的空间理论,但真正将其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的还是20世纪6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空间理论。国外大量统计研究表明,决定现代工业化城市居住分异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和生命周期等。因此,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必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经济有很大关系。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受宏微观经济的影响,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以经济学为切入点,对西安现在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进行剖析,希望能为分析西安房地产市场等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并对全国范围内的古城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解决住房民生问题的重要办法.以杭州市为例,由于土地财政等问题影响,选址较偏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居住分异倾向,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模式经验基础上,建议充分吸取“按中低收入人群建设”、“混和居住开发”、“以公共交通为主居住”和“结合新城区开发建设”等模式的优势,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杭州市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分异倾向,发挥国有房地产企业参建优势,加强集成管理和统筹管理,从而避免杭州市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分异倾向. 相似文献
9.
住房是一种阶层消费差异十分明显的商品。随着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住房的商品化,中国城市出现日益加剧的居住分割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和谐社会的理念,论述了收入差异分化下构建我国城市和谐居住空间的迫切性,对“大混居、小聚居”模式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操作对策,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空间分异指数的测算是建立在均质平面欧氏空间内,注重空间的结构与组成,而较少关注空间本身。文章在社会空间分异指数计算过程中将两点之间直线距离转变为空间作用成本,利用多维标度方法(MDS)构建时空图对传统社会空间分异指数进行修正,对比修正后指数与传统指数的差异,并以广州为例探讨反映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通达性分异指数(修正后的指数)能反映作为人的社会性分异而非物质形态的分异;由于"空间变量"在空间分异指数不同维度的权重的差异,这种空间修正方法对基于面积周长比的分异指数相对于基于距离函数的分异指数的影响要小得多。②对比修正前后的空间分异指数,由于相对拥堵的市中心的时间距离比城市郊区要大,市中心的实际隔离程度被低估了。而通行距离坐标系统中市中心通达性比城市郊区更高,受道路拥堵影响较弱的人群在市中心的隔离程度相对于市郊区又相对被高估。③通行距离坐标系统中空间分异测算的均匀性维度指标影响较小,而接触性维度指标受的影响非常显著。文章新构建的坐标系统将原来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转变为将个体移动路径作为空间作用成本,基于此坐标系统计算的通达性分异指数更能反映"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居住型口袋公园与公众日常交流、互动和联系程度最
为紧密,能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良好场所,实现“家门口的环
境教育”。诸多学者对于在居住型口袋公园中开展环境教育展
开了一些定性方面的探讨,而对其环境教育需求的定量研究较
为缺乏。根据相关研究总结口袋公园环境教育需求,利用Kano
模型对临平区9个居住型口袋公园展开需求类型调查、重要度排
序,并基于人群信息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型口袋公
园使用者在4类一级需求中最注重场地规划与实践活动,包含植
物景观、专题展览活动等需求;解说服务与维护管理方面注重
解说牌、环境教育监管机制等需求;在不同人群信息条件下,
年龄、学历对于场地规划与实践活动上的环境教育需求存在差
异。该成果可为居住型口袋公园环境教育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以微观福利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分析方法,从福利角度研究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与宅基地功能、农户家庭属性特征、农户心理特征等的关系,探寻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农户流转宅基地的意愿比例为18.97%;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依次为户主受教育程度、庭院经营性收入、家庭归属感、宅基地区位条件和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比例的影响方向为正,其他因素的作用方向为负.基于此,提出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应对策:开展对宅基地福利水平的评估,给予流转农户足额福利补偿;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新安置点的选址与规划,使宅基地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的建设为森林公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目前长沙森林公园建设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缺乏;游客超量使森林公园环境质量下降以及导游讲解词品味不高及专业导游缺失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森林公园建设的资金投入,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游客管理理念,坚持科学管理游客的理念和加强生态管理的对策,以期促进长沙森林公园管理符合"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6.
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城游憩已经成为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沙环城游憩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乡村景观异化、定位不清;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开发长沙环城游憩带的四个原则,即:生态优先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尊重历史、张扬文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的策略和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增长极式开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结合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医疗旅游特点,从潜在商机、医疗技术、相关资源、医疗价格、可进入性、客源市场6个方面分析长沙发展医疗旅游的可行性,初步提出了长沙市发展医疗旅游的基本思路:确保市民享有医疗资源公有性;提高医疗技术设施和服务;参与国际医疗市场,发展旅游中介机构;发展医院—旅行社—景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游憩需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公园游憩需求特征调查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旺盛,在时下众多旅游休闲活动中,城区森林游憩活动成为首选。城市居民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亲近自然,享受森林之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放松精神、愉悦心情、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等生理、心理、保健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城市居民希望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森林游憩的适度开发,为游憩者提供更好的游憩活动和服务设施。这一研究将为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改进和完善森林游憩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长沙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上,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在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优势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长沙市土地利用系统正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无序转化,结构性减弱,均衡度增加;在空间上,信息熵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建成区的信息熵普通大于长沙市所下辖各县市的信息熵。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①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减少以及交通、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其信息熵的变化;②长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迅速增长,是其信息熵增大的根本动因;③总人口数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信息熵的增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