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经济转型迎来了新的契机。但是山东省金融支持体系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存在着金融资源总量不足、融资比例失调、金融市场层次单一等问题。山东急需推进金融创新,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与相关配套设施,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提供助力,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迅速成长为新的区域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由简单的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高的阶段。而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区域的对外贸易活动的重要指标,对了解该区域的对外贸易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下称蓝区)和长江三角洲(以下称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进行对比分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陈玉涛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4):149-153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本质上是区域合作的一种方式,是避免同质旅游地恶性厮杀的必由之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此背景下,在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七城市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优势条件,提出亚圈层多边联动、区域定位的地域分工两大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经济的崛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运用SWOT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分析,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统筹海洋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山东半岛与日韩产业协作区;运用经济杠杆对海洋产业发展进行调控;调整主导海洋产业;打造海洋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论上考察蓝色经济区的来源,明确发展蓝色经济区的理论内涵和基本外延,梳理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基本理念。作为整体性的特色产业区域,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以城市群和产业群为基本载体,两类集群的良性互动则是发展蓝色经济区的关键。我们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为例,探讨发壤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城市群和产业群的良性互动,实现蓝色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将会加速“海上山东”建设,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文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单位,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角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压力逐步增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低碳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为例,分析其在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困境等因素,从而为我国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Blue economic zone is a typical regional economic mode,which is specially characterized by marine economy and has multiple economic types coexisting and interacting through integrating marine and land resources.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ine economy as a strategy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pproved in many countries.The Blue Shandong Peninsula Economic Zone(BSPEZ) reflects the local deman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its upgrading and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lso of obvious significance for enhanc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stern China and the national marine economy.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BSPEZ 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unique marine economy,growing high-tech industries,more and more mature industrial system,advanc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outstanding big enterprises,large projects and regional bright brands,but it is also facing problems of low industry cluster,similar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each other,still weak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o we put forwards the basic approaches to upgrade and enha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ransforming and upgrading the traditional marine industries with advantages,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rine industries and high-tech industries,integrating marine and land industry,and promoting the rational system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2.
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为测度指标,利用HDI计算公式及ESDA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65个区县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及空间关联分类。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水平大多数处于中下水平,且区域差异明显,呈现由市辖区向周边区县递减的分布特点;构成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指标中预期寿命指数和教育指数的区域差异较小,而GDP指数区域差异大;关中-天水各区县的人类发展指数存在较强的正的空间相关性,西安市的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等9个区县成为高-高聚集型区县的显著性聚集区,而天水市的张家川、清水县、秦安县和宝鸡市的陇县等6个区县成为低-低聚集型的最显著区域。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围绕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变量,利用2002-2014年相关数据,对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基于经济意义的S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存在滞后期且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及成果转化,以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 相似文献
14.
沿海城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是多个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一个重点内容,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向纵深。利用大连市1996—2007年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三角图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适应性、恢复性等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沿海城市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逐年降低,连续12年脆弱性类型均为ERS型;②从趋势上看,经济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降低;③社会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下降,并且降低速度较快;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脆弱值逐年增加,在2003—2007年间,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1/3以上,该子系统为目前影响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湘江经济带产业空间结构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江经济带包括湘江中下游地区的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5个省辖市、17个卫星县和8个县级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连接长江沿岸开放带和珠江三角洲的桥梁和纽带.该地区目前的产业空间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两级点轴系统和四个外围区的格局,但是这种空间结构存在分工不明确、产业部门结构单一、空间集中度低和空间联系松散等问题.文章从选择适宜的空间开发模式入手,对带内各地区的产业部门配置以及重点产业部门进行空间配置和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从而在带内构建一种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空间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效应明显,总体上是一个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状态.县域单位的经济增长只能溢出到4个最近邻接县域单位,市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县域的溢出效应仅限于地级市内. 相似文献
17.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 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