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惠金融指数测度及减贫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并测算中国各省级区域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总体上是有利于贫困减缓的,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可以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指数(宏观、银行、保险)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10%、13%。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促进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包容性增长的变化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24%。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普惠金融减少贫困效应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指数,并以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有直接显著的影响,且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越高,减贫效应越显著.鉴于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健全普惠金融监管体系,使...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也是金融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此背景,分析当前湖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受众接受度偏弱、技术应用覆盖面不广、征信体系信用度较低、风险监管有效性不足等多重制约因素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数字普惠宣传,提升市场接受度;加速技术研发应用,实现全域化覆盖;加快全民征信建设,提升诚信意识;加大风险监管力度,提高监管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5.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有效融合。经过数年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已成为我国高度重视的热点,并列入国家战略之中。但是,纵观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仍然存部分不足。本文将探讨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有效应对相关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村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为建筑企业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中国化学、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交建六家建筑央企为研究对象,并以其2012-2021年的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建筑企业创新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在促进建筑企业创新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并且具有持续性特点。最后,本文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对建筑企业创新的持续性支持,从政策制定、企业管理优化和金融机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韩磊  张生太 《财会月刊》2020,(7):148-153
普惠金融的内涵是包容,通过建立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社会所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服务对象为金融弱势群体。因此,普惠金融的建设与改革重点是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目标以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和农村中小微企业收益不断增加等。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村普惠金融还面临着金融政策难实施、非商业化模式难以持续以及法律监管体系缺失等问题。对此,可考虑从法律制度优化、政府市场关系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角度寻找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爆发式发展补充了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层面——处于长尾端的小微企业和新兴个人消费者,如何针对这些客户开展适度征信调查、风险控制成为互联网金融能否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无疑离不开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文章拟从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征信的相关理论和逻辑关系出发,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种创新形式,日益推广发展起来。但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探讨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普惠金融这一热点问题,本文从内蒙古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并且提出建议.加快内蒙古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让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11.
小额信贷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通过持续地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由于身份不明、资金缺乏等问题的存在,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小额信贷机构的实地调研,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社会的不平衡问题有所积累。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以实现先富帮后富,不但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福利,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因此,我国构建普惠制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以来,我国普惠金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带动企业绩效走强,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生产资料有效合理地进行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并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传统金融的固有弊端角度出发,通过对普惠金融产生的必然性进行探讨,重点从普惠金融产品的自身特点和供给方两大角度出发,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为我国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相应改变,金融创新朝着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章研究了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与不足,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改进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平 《河北企业》2023,(1):87-90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不断迎来新机遇,“十四五”规划指明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普惠金融迎合政策趋势,不断推进数字化纵深性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迎来数字化浪潮下的一大发展机遇。加之2020年国家继脱贫攻坚工作完美收官后,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保证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提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深层次目标。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河北省11个市135个县域2014—2020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论证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积极促进作用,以及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对不断完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更有针对性地指出河北省未来的发展路径,如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居民金融素养以及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等建设性意见,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省份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国农村开展规模经营的重要组织载体,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金缺乏是其面临的最大瓶颈。文章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介绍了普惠金融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然后将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加大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不但可以为社会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还可以促进社会共同发展,为金融领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普惠金融也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据此,本文以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为研究主体,探究出促进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普惠金融全称为普众惠金融体系,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的"小额信贷年会"宣传时所提出。其宗旨为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使得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有效获取金融服务。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金融服务更是普惠金融的核心。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详细介绍了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总体思路、机构体系、产品创新、基础设施构建、法律体系完善、政策引导激励、消费权益保护、组织保障和推进实施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内生发展动力的引导和政策红利的助推下,我国普惠金融蓬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普惠金融"实践始自小额信贷,1993年的小额信贷可以说是早期普惠金融的典范。自2004年以后,连续7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围绕"三农"问题,提出应大力培养各类小额信贷机构,引导农户发展基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2010年一号文件强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