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七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使中国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宏观管理转型和微观基础再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如果要对改革进程进行一次深度透视,就会发现改革过程遇到了存在于宏观和微观之外的障碍,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以及“放—统—放”的周期性振荡,使我们很难在宏观、微观上再做动作。严竣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宏观和微观的不协调关系之间,找出一个缓和矛盾的稳定机制,同时,另辟新径,推动改革过程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5,25(4):433-436
分析了地理学中的尺度概念及其类型,强调尺度在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范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地理学中的尺度变化,具有从早期微观尺度研究转向宏观微观结合以及宏观精细化研究的特征。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宏观研究传统应该继续发扬,但同时应加强其微观研究。其微观研究可沿着三个层面展开:①在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上从小区域或点位入手;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分解,抓住其中最基本的单元,借助微观研究解释、揭示宏观现象;③对宏观(中观)对象的研究中,注意微观视角,即利用相关技术,构造精细的宏观模型。  相似文献   

3.
企业作为一种有机组织,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发展周期。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的我国企业更是如此。当前中国企业的“大企业病”是企业内微观运行机制和企业外宏观运行环境等因素不完善的结果。作为企业而言,宏观环境的完善非自身能决定,所以企业能采取的对策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宋志军  刘黎明 《经济地理》2011,31(10):1723-1727,1760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城郊农业区的演变更加复杂。中国现代城郊农业区的研究应把经济活动的微观机制、社会经济活动的中观行为及区域的宏观发展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三个研究领域及其融合过程中,也需要系统科学分析思想和方法论作为其指导思想和技术手段。基于此分析思想和北京“十二五”规划“五规合一”的背景,从微观个体人手、以中观发展状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最终形成了对京郊农业区宏观发展历程、特点和运行机制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7月30日,针对当前仍然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新政策思路。当下,“逆周期”相机抉择宏观调控方式已无法适应我国新的发展条件,而从“逆周期”到“跨周期”,绝非仅仅是周期性宏观调控的转型,而是积极跳出周期思维的转变,基于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实践,使设计与调节落实于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经济地理学长期比较重视宏观层面的研究,对经济活动参与者(个人、企业、农户、非政府机构等)微观视角的研究则比较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因为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综合,宏观的研究离不开微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外部性行为与货币政策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一、引言 众所周知,货币运行的基础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行为,货币行为是微观主体在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约束下行为选择的表现,它必然成为货币政策作用的最终接受者。因而,货币运行的谐调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对微观经济行为以及支撑其货币行为的货币资本市场调控的有效性。我国以往宏观货币调控都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目标为初衷,但每次都转化为以保全微观运行,最后突破宏观目标为终局。是什么决定了企业货币需求行为最终冲破宏观目标,导致货币政策失灵或即使实现了宏观目标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往的研究注重的是企业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京市交通现状,分析拥堵问题产生的复杂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技术原因,在坚持底线公平的原则下,从民生视角下给出破解交通拥堵的对策,宏观上合理分配路权;建立经济调节和社会补偿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给出可操作的宏观建议和微观措施,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一致性———对“宏观形势好,微观形势不好”观点的质疑□刘挺军石葛铭本文认为,“宏观形势好而微观形势不好”的这种判断是片面的,似是而非的。产生这种流行观点的经济根源在于当前的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够健全,在掩盖宏观经济中本应公开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公经济形式多样,构成复杂。现阶段,大多数非公经济研究者的着眼点趋于宏观,即使有一些个案研究,也多局限于“龙头企业”等社会关注较多的实体。其实,如果说宏观审视反映出发展水平,利于政策制定,那么微观考察则能反映出潜在问题,有利于政策调整。发展“非公经济”应该认认真真地分析各类非公经济实体,实实在在帮助每一个合法守法的市场主体,这也就是从微观角度研究非公经济的必要所在。本文以云南昆明某汽车配件市场为背景,以某私营商户为典型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考察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微观层面现状,为此而进行的思考对于全面认识我国非公经济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2008年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如何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基础上融入宏观审慎监管,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对此,我国应在“巴塞尔Ⅲ”的基础上,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巩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维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在两个转变中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我国未来15年两个转变走向可以用8个字概括为“加强宏观,搞活微观”.从外贸领域来看,这一领域的体制转变就是要加强政府对外贸的宏观管理,弱化微观管理;理顺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外经贸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秩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为什么是适用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纲领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理论范式固有的局限性即其只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的微观制度分析,而不适于研究宏观视野的制度变迁历史过程。文章还讨论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适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在市场经济的限度之内,“个人理性主义”的假设前提有暂时的合理性;2.边际分析方法适于渐进式改革的特征;3.中国经济改革的后发性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玥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9-11,36
当今社会,信息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毋庸置疑。宏观层面,无论是对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改善,还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孕育的新产业和新发展,信息产业以种种方式拉动着经济增长;微观层面,信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引发了新的供求关系,与传统的制造业产品不同,价格不再是决定产品销售情况的最重要因素,技术含量、个性化等新的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从而促进了信息产业的产品创新。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信息生产力的经济贡献机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11)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文章结合形势变化和当前监管理念,对"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外汇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宏观审慎管理着眼于创新宏观审慎调节工具,在政策中嵌入逆周期调节机制;微观监管着眼于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真实、合规性监管,依法依规维护外汇市场秩序;通过完善"两位一体"的外汇管理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实施外汇管理,防范和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是适度的,还是过高的?有没有形成“消费早熟”?是否已经到了“消费爆炸”的时候?经济界对这些问题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为了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确定适度消费的界限。所谓适度消费是指适应于国情国力、生产力水平和自然资源的消费状态,又称合理消费或科学消费。消费是否适度的客观标准是消费主体的经济力量与消费机制运行之间的对比关系。量力而行原则在生产建设上适用,在生活消费上同样适用。量力,在微观消费方面,对于每个家庭或消费者来说,就是他们在一定时期的收入;在宏观消费方面,对于国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组织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对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可根据不同目的从多角度进行。总的说来,从研究方法上看,大致有两种研究途径:一是宏观经济角度入手,从整体上研究区域经济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另一种是微观角度入手,研究区域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工厂、企业、公司)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及其区域经济效果。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的区域经济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宏观尺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或产业结构特征,而对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具体作用的企业组织的行为有所忽视,单靠这种宏观角度的研究难以揭示区域经济运行的微观机制。为深入了解宏观区域经济的运行过程,就需要了解企业组织的运营。企业组织是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十一五”期间专利制度在安徽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宏观层面,专利制度有力激励了安徽的发明创造,有效推动了安徽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成效甚微,同时发明创造结构不甚合理;在微观层面,安徽在专利密度、专利效率和专利强度等指标上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但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于上述评估结果,提出了安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文进 《当代财经》2005,(5):15-20,24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主要是一种宏观理论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与现代任何宏观理论相媲美。而且在许多方面远胜过后者。它有后者所缺少的微观基础(总量性的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等)和沟通微观与宏观的桥梁(生产价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因此做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浑然一体;它既有一般均衡理论的实质内容,同时又是动态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的内容。那么将修正我们传统上对马克思经济学内容的狭隘认识,得到一种全新的马克思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效率目标转变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可分为政治委托、行政委托和经济委托三个层次;赶超战略下的宏观效率目标,使传统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政治和经济委托代理关系薄弱以及行政色彩较强和条块分割的特点;发展战略下微观效率目标驱动了对传统委托代理关系解构的逆层次推进。但在改革中也存在明显的局限:追求宏观效率目标形成了超越法人财产权的行政管理权;国资委难以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国有资产监督链条断裂使保值增值目标产生偏离。未来改革的基本途径是:保证法人财产权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及时调整资产管理范围有利于国资委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强化终极所有者监督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