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直接导致经济活动日益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带来了大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城市空间不断向四周蔓延,也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高、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就业困难、工业污染严重等,于是,在大城市周围发展和兴建“郊区城市”、“边缘城市”、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以来,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大城市中心地价的迅速上涨、一些“城市病”现象的出现等,使得在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离心现象,那就是人口和一些经济活动逐渐向郊区发展,“住宅郊区化”也就是其中一种较典型的情况。城市和其依托区域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城市和区域在经济、文化、人口、生态和空间等要素间不停地进行自组织的交流和协同活动,使得这个复杂巨系统经历了一个全是由乡村组成的混沌结构态到出现乡村城镇、城乡分离乃至城乡对立的静态有序的平衡结构状态,现在这个复杂巨系统则是处在城乡间不停地进行交流协同的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人口及经济活动的郊区化过程实质上也是城镇化的一种外延扩张过程,这个扩张过程是在城市及区域规划等指导下的有序过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之一,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对完善大城镇功能、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大城市边缘小城镇有造近大城市易于接爱其辐射的区位优势,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促使当地经济及社会持续发展是一个较为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边缘南海市黄岐区为例,试就如何利用大城市住宅郊区化这一机遇,对大城市边缘小城镇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边缘区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 《科技和产业》2007,7(7):32-3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工作压力的增大、经济收入的提高、可支配的休闲时间的增多,形成强烈的旅游动机。大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首选旅游目的地。本文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浅析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上海郊区建设若干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推进上海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必然,然而要高效建设好上海郊区的百万人口大城市,需做好科学的超前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和人口政策导向;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郊区农业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等构成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然而,大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协调,小城镇规模的过小,环境污染等又抑制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这就决定了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走向,必然是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三集中”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宏观调控的城市化进程,会使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1)城市与区域一体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区域城镇体系的关系日渐增强;(2)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视发展大城市的主导功能地位,并期望通过大城市对区域强有力的牵引作用,来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3)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初期的市区蔓延阶段,进入向心分散型的城市布局阶段,即在大城市功能简单化、高级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程德理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39-43
产业集群是大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大城市郊区规划创建产业集群既有独特的天然条件,也能够享受到大城市功能和内涵,是自然和必然的有机结合。文章以上海郊区发展为背景,对郊区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于政府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探索研究城市郊区地带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空间重构,研究发现:(1)寒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本质上可看作一个行动者网络空间,它由各区镇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城乡游客等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构成行动者网络,经过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和网络转译,引发的乡村社会物质空间转型和重构效应。(2)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通过转译重构了乡村物质社会空间,在城镇化、工业化演进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发展空间——城郊乡村旅游集群,使乡村经营者与城市居民以休闲游憩为连接和触媒,诱发功能结构、物质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及权力结构转变等重构效应,避免了乡村凋敝和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3)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解决发展问题与阻碍的关键举措有增强农民产业化经营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等重大行动。(4)从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出现的异议来看,城镇化、工业化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巨大,进一步开发寒亭区乡村旅游要充分尊重城郊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快乡村旅游高级化的进程,逐步把成熟的寒亭区乡村旅游功能区变成城市休闲区,变乡村旅游地为城市旅游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阶段性演进特征及省际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出现一些新特征与不同认识。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利用 S曲线模型、空间自相关、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化时空特征与主要论争进行再考察。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S 型曲线的中期阶段,空间上呈现出聚集特征,空间自相关明显。近几年城市化速度并非过快,但粗放型增长模式突出;区域间城市化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但省际间的差异在缩小;大城市发展快于中小城市,初步体现出大城市优先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地域空间早其影响范围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城市逐步被城市化区域所取代,形成规模庞大的大城市群。从70年代开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11.
汪娟萍 《特区经济》2011,(10):203-205
大都市边缘区是城乡人口构成、经济特征、社会形态以及土地发生变化的过渡地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推进的背景下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沿地带。本文在论述大都市边缘区城乡协调发展困境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实践,介绍了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多元化产业体系,实施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以及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等战略举措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杜焕英  吴江 《乡镇经济》2009,25(10):71-75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要有适配的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但是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必须创新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式,通过“四位一体”的机制设计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竟竟 《特区经济》2010,(9):186-188
在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备受争议,成为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在考察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边远农村地区三个特定地域农村宅基地流转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最大阻碍是土地法规制度的限制及农民乡土情结的束缚;而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人口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及子女教育等因素构成推动其流转的主要动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宅基地规范化流转的一些思考。以期为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及城乡统筹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针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公共服务问题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存的诸多因素仍然导致针对该群体的公共服务存在问题。文章对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公共服务提供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与该群体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程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37-39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针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公共服务问题帝l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存的诸多因素仍然导致针对该群体的公共服务存在问题。文章对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公共服务提供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与该群体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致的。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通过推动城乡融合,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才能让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过上美好的生活。对重庆而言,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市情特点,也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要解决的工作重点,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泰州市沿江以高港区和靖江市为主。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色: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致富农民成效显著;集中居住区初具规模,农民积极性很高;政府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特色鲜明。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集中区布局超前意识缺乏,易引发潜在问题;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财政扶持压力过大;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空间开发不够有序高效。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思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反弹琵琶,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digenous villagers' social capital might be affected by the flooding-in of rural migrants and more importantly by the government's urbanization policies. Based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fifteen Beijing villages in 2011 and 2012, we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urbanization for indigenous villagers in the urban fringe of Beijing. We find that the bottom-up urbanization measured by migrant-local ratio weakened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trust. However, the top-down urbanization measured by designating policy zone promoted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trust.  相似文献   

19.
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和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涵,意味着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平衡,城市有乡村的美景与生态,乡村则做到基础设施健全和生活便利,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与这一要求相契合,《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把生态作为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到人居环境改善等各个方面,全面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