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嵘 《上海会计》2002,(4):53-5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两种偏向:一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二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秘密准备。这两种偏向的结果都使报表不实、会计信息虚假。为了保证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2.
初探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2000年底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这条规定借鉴了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6月发布的IASNO.36——资产减值和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年3月发布的SFAS121——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的规定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接轨。  相似文献   

3.
《安徽水利财会》2004,(3):37-44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具有内容特殊、金额较大、性质敏感、情况复杂等特点。其容易被审计单位用于操纵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因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稍有不慎,就会掉进"陷阱",作出不恰当的职业判断,导致审计风险。鉴于此,笔者谈几点防范对策。1.增大资产减值审计风险意识。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计提并充分披露资产减值准备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责任;而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如果未能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披露中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揭露出来,应负审  相似文献   

5.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八项准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内执行。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六条明  相似文献   

6.
王云 《上海会计》2005,(2):19-20
一、关于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规定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一般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小企业会计核算采取从简原则,规定小企业只计提流动资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的减值准备,不计提长期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并规定:(1)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应根据谨慎性原则,按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7.
杨清 《中国外资》2012,(7):121+123
减值准备是根据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而对企业资产价值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减损进行确认计提的数额,正确核算坏账准备是保证企业资产不被高估的必要条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的确诊、计量中对资产减值单独作出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此,笔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9.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规定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的资产减值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更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防止个别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10.
企业对于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进行计价,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笔者认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规定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的资产减值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更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防止个别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12.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对企业货币资金以外的几乎所有资产均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政策是谨慎性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从理论上来说,增强了资产的相关性,有利于挤掉资产“水分”,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资产的真实度,遏止了利润操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及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防止其利用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韩延龄 《会计师》2010,(9):28-30
<正>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留下空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上市公司可以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利润,操纵会计报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计提8项减值准备.由此产生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如何抵销的问题.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只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方法做出了规定,对其他7种减值准备未做规定,不便于广大实务工作者操作.本文拟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抵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因此,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本意是为了尽可能挤去企业资产和业绩中的水分,压缩控制资产泡沫,防范经营风险。但在现实中,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有时却成了企业粉饰财务状况的“利润调节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其中的固定资产减至准备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性对策,希望对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固定资产年限平均折旧法则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内按使用时间平均计提折旧.因此,这两项规定之间存在一个矛盾点,就是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是仍然使用原来的年折旧率(额)计提折旧,还是重新确定年折旧率(额)计提折旧.本文通过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已在上市公司和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全面实施,与行业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制度》更加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特别是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进一步扩大,使企业会计核算的财务成果更加真实。国家税务总局在2000年和2003年分别下发两个件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具体规定,即企业所提取的各项准  相似文献   

19.
一、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不当计提分析(一)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效应分析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具有两方面效应: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市场瞬息变化,使短期投资、无形资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理财》2004,(5):58-58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要求从六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包括各项损失准备的计提、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会计差错更正、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重大不确定性和资产评估事项。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不得为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利用资产减值及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各期利润;不得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机会“一次亏足”,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不得不计提或少计提关联方欠款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