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广志 《宁波通讯》2013,(13):73-73
可以期待,本书将在普及越窑瓷器知识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古陶瓷研究乃至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  相似文献   

2.
吴玄 《宁波通讯》2013,(12):90-93
说来惭愧,我去慈溪上林湖之前,并不知道上林湖就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瓷器之于中国,倒也平常,但是在早先的西方人眼里,瓷器是什么呢?瓷器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瓷器,那么,上林湖之于中国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河姆渡人早在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器,从陶器到瓷器,看起来也就一步之遥,我们人类用了整  相似文献   

3.
涂师平 《宁波通讯》2011,(10):42-43
在唐代,开辟了从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达高丽(朝鲜),东至日本,南经广州,通向两条路线,一是向东南,通向菲律宾、马来西亚诸国;另一是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达泰国、缅甸,经孟加拉湾,到印度、巴基斯坦,直抵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  相似文献   

4.
越窑青瓷     
《中国集体经济》2014,(8):20-20
<正>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绍兴、上虞一带是中国越瓷的发源地。越窑青瓷胎质细腻,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其中,刻花、划花最为常见,变化脉络清晰,伴随着越窑的整个发展过程。绍兴现有越窑遗址300多处,其中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位于绍兴上虞区上浦镇石浦村的小仙坛窑址是世界上最早的越窑青瓷遗址,由小陆岙、小仙坛、大园坪三处青瓷窑址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绍兴富盛的万户印纹陶窑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活里如果没有音乐与舞蹈,就像没有太阳。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日常生活包含着怎样的音乐与舞蹈?是不是如余姚人朱德孚所创作的音乐剧《河姆遐想》里所表现的原始情境与风貌?在古老的河流、湖泊边,远古的先民在劳作之余,以骨笛为主乐器,配以低沉婉转的陶埙声和原始的木鼓声,抒写情感,娱乐众神。或许河姆渡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体经济》2014,(8):44-45
<正>陈国荣,男,196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理事、绍兴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首届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绍兴市古韵越窑青瓷研究所所长、工艺美术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窑青瓷)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陈国荣开始从事越窑青瓷的研究和制作。后创办绍兴市古韵越窑青瓷研究所,在传承越窑青瓷工艺中创新,获得肯定和好评。2007年为上虞博物馆成功仿制馆藏《五代.青瓷鸳鸯酒注》、《唐.青瓷蟠龙罂》等十余件国家一、二级文物。参与中央电视台拍摄"上虞故事","越窑秘事"专题片。青瓷作品《中镂空香薰》与《执壶》均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聚宝罐》获"第三届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商务部等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银奖。  相似文献   

7.
张桂芳 《走向世界》2009,(14):96-97
在青岛市博物馆的"馆藏明清瓷器"栋列展厅中,80余件精美珍贵的瓷器艺术品分别以"飘逸优雅的青花"、"绚丽多彩的彩瓷"和"流光溢彩的单色釉"三个主题向观众展出,在这些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中,青花缠枝莲纹尊是人们驻足观赏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漫话高古瓷     
王璐 《首都经济》2013,(9):84-86
“面对一件瓷器,通过它的光,它就可以和你对话,能够传达出很多信息。”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对高古瓷近乎痴迷的人,他就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保护档案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丁仰振先生。悉心研究探寻了近三十年高古瓷的丁仰振说道:“高古瓷是中国古陶瓷的精华所在,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宋瓷,后世再也无法复制超越。”高古瓷器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古代瓷器按年代分为:高古瓷(一般学术界是把元代以前的瓷器划分为高古瓷)、清三代(元、明、清)瓷器。高古瓷自身所载之历史、文化、艺术等各方面价值,都较明清瓷器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近些年来,国内瓷器收藏市场上最引人关注的多是明清瓷器,但随着国内拍卖市场逐步开放以及高古瓷价值逐渐被市场重视和认可,高古瓷国内市场和欧美市场之间的差距也正在逐渐拉近,未来的高古瓷市场行情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9.
<正>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官、汝、哥、定、钧"五大名窑制品蜚声世界。官瓷专供皇家使用,其制作工艺复杂,烧造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一件精美器物常常要烧造几窑甚至十几窑才能获得。官瓷烧造技术当时属于绝密,封于大内,绝不外传。烧造的成品专供皇室,次品全部销毁。北宋官窑毁于宣和七年,仅存世19年,失传已有近千年。几经水难,当年的汴京早已被黄河的泥沙深埋在几米厚的黄土之下,官窑旧址难寻。加之官瓷传世品极少,复制特别困难。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