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严睿  模苏 《经济纵横》2005,(11):22-24
5年前,原华为副总裁李一男领取了公司1000多万元的分红后,离开了华为,北上创建港湾网络。告别之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这个他很欣赏的年轻人安排了很大场面的欢送会。  相似文献   

2.
郭昆冀 《经济师》1997,(11):17-18
从几件对存款人定期存款单的处理所想到的●郭昆冀1996年10月间,我在北京与某报一位神交已久的总编见了一次面。其间,这位总编谈起在北京开办经济学人俱乐部有限公司时资本筹措上的困难。他说他的报社本有100万元的资本可用,但在几个月前因经济核算上的原因而...  相似文献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有员工22000多人。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04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达55.8亿美元,华为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尔摩、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研究所。华为产品已经进入德国、西班牙、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华为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们从《华为基本法》第二十四条(战略联盟)可以得到答案。“我们重视广泛的对等合作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探索在互利基础上的多种外部合作形式。”让自己在整体弱势中顽强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这对大多数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商周刊》2012,(1):22-24
华为总裁任正非近期撰写了一篇内部文章为轮值CEO鸣锣开道,文章中,他回顾了自己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相信团结就是力量的心路历程,回顾了公司的组织机构从无到有到现在实行轮值CEO的制度的演变,谈及接班人们,他说,“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张罗 《新经济》2005,(1):78-81
设想一下:2004年12月7日,当3个面戴黑色头罩、身着“南山看守所”囚衣的3名华为前员工被带入法庭那一刻,华为的精神领袖兼“统治者”任正非在干什么?假设他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幕,他会有手刃“叛徒”式的快意和蔑视,还是对误入歧途的子弟兵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惋惜和苦痛,抑或是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6.
时隔八个月,当再次在北京与项建标交谈时,原来胖墩墩的他明显瘦了一圈.项建标说,进入互联网行业,让他重新找到了燃烧自己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信息》2009,(6):86-87
虽然中国过热的经济增长开始有了暂时的停顿甚至减速,但这个“冬天”最寒冷的日子还没有到来。《华为的冬天》我们并不陌生,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预言,警示我们时刻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进。  相似文献   

8.
张卫华 《经济》2008,(1):76-77
远道而来的王东在北京某四星级酒店听完最后两天的课程后对记者表示,他并不十分看重主办方颁发的结业证书,更看重课程品质和学员间的人脉资源。王东是山东济南一家科技公司的副总,几个月前他参加了这个名为MINI-MBA的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远道而来的王东在北京某四星级酒店听完最后两天的课程后对记者表示,他并不十分看重主办方颁发的结业证书,更看重课程品质和学员间的人脉资源。王东是山东济南一家科技公司的副总,几个月前他参加了这个名为MINI-MBA的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华为是我国主要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之一,自从1988年成立以来,随着中国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成长非常迅速,在国内和国际通讯设备市场上取得了骄人业绩。虽说华为手机进入手机终端市场较晚,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华为手机在国内外手机市场上已经崭露头角。即便是华为手机已经锋芒毕露,但是与华为在世界通讯设备市场上的地位依然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1.
王铮 《经济》2005,(1):86-87
2004年10月份,北京的王先生用35万元买了一辆国产奥迪,不到两个月他就后悔不迭,车价纷纷跳水,“现在这款车不到30万呀。”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副总。  相似文献   

12.
项兵 《商周刊》2011,(18):13-13
任正非在华为持有的股权比例仅为1.42%,他没有使自己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富豪,却将华为大批员工送进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行列,创造了近乎"全员中产"的公司纪录,展示了华为的"中产阶层模式"。  相似文献   

13.
胡可 《经济纵横》2005,(9):40-41
五年前,华为的内部创业制度在一片争议声中拉开了帷幕。但在2004年之后,华为内部基本不提鼓励内部创业的制度。华为的一位高级经理私下透露说,“所谓的内部创业制度其实只存在于仅限的几个高管脑厂里,并没有向全体员工公开成形的文件制度的内容。实际上这个制度两年前就没有再执行。”用这位高级经理的话说,“2000年的内部创业,是华为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14.
严亦 《新经济》2006,(10):45-46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教授曾在一个研讨会上作过一个题为“华为的冬天即将来临”的演讲,该演讲后来又在他的博客上以“华为如何走出去”为题发布了,引起社会的很大反应,也引发了国家战略在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走向海外市场中要扮演的角色问题。前不久,国内某大网站特邀请了史教授就上述敏感话题做一个自述。史所谈及的内容很值得人们思索。  相似文献   

15.
胡新宇,25岁,深圳华为公司员工,去年刚刚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因为病毒性脑炎去世了。在4月底住进医院以前,他正从事一个封闭研发的工作,经常在公司加班加点,打地铺过夜。胡新宇的一个同学表示,长期超过身体负荷的工作削弱了他的免疫系统,让他的生命变得危险和脆弱。对于胡新宇之死,华为一直强调与“过劳”没有直接联系。显然,在一个逝去的生命面前,所有的辩词都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纵横》2007,(11):60-62
华为作为国内IT行业最有实力的公司之一,近年来销售收入高速增长,国际业务不断扩张,这一方面得益于华为人不断创新、全员奋斗、永不止步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华为采取的人力资源战略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乐观才是任正非个性中的主基调。任正非有比赚钱更宏大的理想,他找到了点燃15万人激情的华为之道,从而把每个人的个人意志转化成组织意志。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28日,华为、华为3Com和思科三家公司同时向美国得州法院提出了中止上诉的申请,这个请求被法官予以批准并立刻生效。这意味着三方均不得再就此案或者其它相同事由提起诉讼,从而使已经历时一年半时间的思科与华为知识产权官司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2004,(1):85
随着华为高速成长期的结束,许多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问题暴露了。其实,华为的管理一直处于失衡之中。以下就是华为管理的五大误区。  相似文献   

20.
胡可 《经济纵横》2006,(6):67-67
送走市场部的一名员工,余莉一天的好心情全都烟消云散了。 “2个月前,针对市场部经理的空缺,公司让HR组织了一次内部竞聘,年轻的销售主管以高分就任市场经理的职位。”余莉说,“但是,1个月后,我们就发现,他的价值被高估了。下属对他的意见也比较大,其他部门也反映部门协作较差,市场推广工作并没能预想中那样顺利开展。” 公司再给了1个月的考察期,发现他仍然缺乏挑起大梁的能力。“高管的意见是让他下来,安排到其他岗位上去,但一定要留住这位员工,因为他的才华与潜力都是大家认可的。”余莉对此非常为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