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金融危机美联储从2008年至今已经实施了四次量化宽松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深受冲击,相关文献研究显示近几年我国广义货币M2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中国股市也相应会受其影响。文章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广义货币M2,中国股市成交量的影响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广义货币M2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利率、海外"热钱"三个渠道,且美国广义货币M2对中国股市成交量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印证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股市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在全球范围内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普遍性的打击,尤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考虑到中国经济多年来高速增长,且中国经济体制及货币政策制度较为特殊,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的影响将和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具体阐述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分析了退出量化宽松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对中国总体影响并不会太大,且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长远发展,并就如何调整货币政策、平稳经济、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给我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未来几年内美国宏观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格局,原因是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与净出口都难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支撑。从宏观政策组合来看,美国政府仍将实施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的空间有限;美联储将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但量化宽松政策未必能显著改善信贷紧缩、刺激私人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而且量化宽松政策将为中期内的通胀与美元贬值埋下风险。基本面因素与量化宽松政策都将推动美元贬值,美国政府也存在让美元贬值以提振出口与降低债务的激励。如果不能通过美元贬值实现降低贸易赤字的目标,美国政府将会实施更为严厉的进口限制政策。美国宏观经济增长与政策选择将给中国经济造成一系列负面冲击,对此中国政府应进行积极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刘洋 《环球财经》2011,(5):86-91
为什么美国卓越的创新能力没能演变成为出色的生产率?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元与人民币又将何去何从?作为最关注中国经济的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的解读也许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赵佳宇 《魅力中国》2013,(31):297-297
2012年9月,美联储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中国作为世界上持有美元外汇和美元国债最多的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会时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国内商品物价上涨这一趋势,中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3,(17):24-25
2013年对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全球仍处于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可能将成为第一个收紧货币的主要国家。随着美联储政策逐步收紧,并于2014年结束量化宽松,以及中国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全球正在迎来后货币宽松时代。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复苏。2014年10月30日,美联储结束了第三轮货币宽松政策,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大增,前不久闭幕的APEC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中国公民赴美签证政策放宽。这让中国公民赴美投资置业的热情随之高涨,中国房企的全球化战略也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美联储将于何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在过去一个月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给出多种说法,仿佛在跟全球投资者“捉迷藏”。6月19日,伯南克告诉市场,虽然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一段时间,但可能今年稍晚开始放缓QE,明年年中可能结束QE。这是美联储第一次透露出清晰的时间表,全球市场随之巨幅震荡。7月11日,伯南克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讲话中转了口风,以“可预见的未来都需要高度宽松的政策”的表述安抚市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选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正向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L型"冲击效应,而且分别给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带来了正响应和负响应。同时,结构性方差分解表明,相比国债收益率,美国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预测:一旦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股票市场将出现上涨趋势,而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则会表现得很平淡;相反,倘若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中国股票市场将不会有太多表现,而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前景则看好,资金将从金融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35):37-37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方向不变”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过程,各国需继续协调政策,深化合作。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会改变政策方向,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已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在稳定美国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同时,也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对其他国家带来负面溢出效应。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确实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入东亚经济体,并带来货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等负面影响。考虑到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无限量"特征,东亚经济体将会面临更大挑战。东亚经济体可采取资本流动管理措施、汇率干预等手段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9,(50):12-13
【韩国《朝鲜日报》12月7日】中国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很不以为然。中国政府高官说“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助长了投机性投资,使得世界经济陷入危险境地。”中国一直警告说,美国应缩小庞大的财政赤字,减少开支。  相似文献   

13.
傅勇 《西部论丛》2009,(12):83-83
美联储并未调整利率,但给出了调整利率的先决条件。满足这些条件可能还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率先复苏国家将承担更多的政策调整压力。已有几家央行启动了退出行动,中国政策面或许也面临先于美国调整宽松政策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新财经》2011,(10):35-37
人类已经挡不住美国量化宽松了!即使遭遇诟病,美NQE3政策推出也只是时间问题,即使不直接推QE3,美国也会变相实行某个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济     
《上海经济》2010,(11):68-70
美国 US 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箭在弦上" 美联储10月13日公布的9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政策制定者认为"不久后"推出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合适的,将政策选项的考虑重点放在购买公债及能够刺激通胀预期的方式上。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政府的自动削减预算措施正在削弱美国经济增长势头,美国经济陷入“进两步退一步”的怪圈;塞浦路斯之后,危机的下一个暴发点或在斯洛文尼亚,其或将成为欧元区17国中第5个申请国际救助的国家;为结束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4月份日本央行实施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政策;受全球各大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低利率流动性资金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形势评论 2012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两个关键词是:高开低走、贸易保护。 一,年仞美国经济呈加速好转迹象,但进入3月份后呈“高开低走”态势,尤其是就业数据持续下行。美联储虽一直观望,但若经济形势持续恶化,进一步宽松政策或将到来。  相似文献   

18.
美国     
《上海经济》2012,(9):70
美联储强调宽松政策必要性美国经济复苏近月来出现减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8月22日表示,很多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到2014年底,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大幅高于正常水平,而美国的通胀压力仍将处在2%的目标区间附近,采取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将有助于就业市场更快改善;也有几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观察美国经济曲折的复苏走势,然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货币宽松政策。360自推搜索引擎百度纽约股价重挫6%奇虎360公司CFO徐祚立称,侯天将奇虎360的  相似文献   

19.
唐翠 《中国经贸》2011,(14):22-23
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在一系列传统宏观调控手段失效的情形下推行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企图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本文分析“量化宽松”的政策本质,总结了其在政策导向、实质、实施效果、潜在风险等方面与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不同;最后分析了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程实 《西部论丛》2010,(11):85-85
2010年11月3日,万众瞩目的美联储终于如期推出了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规模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但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依旧对此作出积极回应,美国股市再度走高,而11月4日中国股市也表现强劲。如此背景之下,美国、欧洲、中国和印度等经济体未来政策走向更加令资本市场牵肠挂肚。笔者以为,预判未来的政策走向,需要将全球经济走势和国际政策风格转变置于同一个框架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