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辰山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8,(8):24-25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防止地球温暖化会议,具体确定了发达国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削减目标,进一步加快了日本有关各界对于环保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步伐,特别是汽车产业投入前所未有的力量致力于低燃料费、低污染汽车的研制开发。目前的低燃料费、低污染汽车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汽车的销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汽车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等问题,能源危机日益加剧与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柯世源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8,(9):37-38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各国政府和工业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量,研究开发绿色汽车。电动汽车因此再次被人们重视,燃料电池车、代用燃料车和混合动力车应运而生。通用汽车公司(GM)GMI996年推出EVI两座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为重1175磅的26个铅酸电池、一个137马力三相电机和六档齿轮变速箱。一次充电(2——3小时)后可在市内连续行驶70英里,高速公路90英里。从起动到时速60英里的加速时间为8.5秒钟,最高时速80英里。车身架构由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制成,车型设计的空气阻尼系数为0.19。1998年上半年铅酸电地将换装成由G…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产业的现状描述,结合成都市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自身条件和SWOT分析,提出了通过整合成都市汽车产业现有资源,形成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气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战略定位,为成都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强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10):9-11,23
俄罗斯自1970年诞生第一辆纯电动汽车之后数十年,电动车研发与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近几年,俄罗斯意识到节能、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逐渐开始升温。对俄罗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做了概括介绍,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俄罗斯电动汽车未来发展前景。俄罗斯汽车制造企业,除研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外,也积极同国外合作涉足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电池研发。2012年,俄罗斯交通部出台了《俄罗斯普及电动车发展规划》,进一步显示了俄罗斯政府发展电动车行业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5月26日中关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结束,中美在新能源领域加深了进一步的合作,其中电动车领域的合作是此次新能源产业互动的重中之重,双方商定今年举办中美电动车论坛,就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展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潮轮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5)
在能源短缺、全球环保意识显著增强,政府鼓励、法规日益完善,民众对电动汽车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的情况下,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世界潮流。丰田、通用、日产、雷诺等世界大汽车公司以及我国的众多汽车公司都纷纷制订电动汽车发展计划,推出各种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8.
9.
王永宁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2):12-13
21世纪又称为“环境的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问题日显突出,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拥有国,汽车的拥有量高达7200万辆。进入21世纪,如何构筑环保型的汽车社会已成当务之急。因此,通过新技术应用及技术攻关,推动环保型汽车的开发普及事业,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显得越来越重要。日本为了迎合这一潮流,2001年5月根据小泉首相的倡导,决定政府部门首先引入环保型汽车,并以此为突破口,然后推向社会。为了加速环保型汽车的推广普及工作,2001年7月日本经济产… 相似文献
10.
11.
陈柳钦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25(5):34-44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代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了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重要类型,发展清洁高效的电动汽车,有利于节能减排,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升级,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五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客观评价结合专家打分法,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维度对各国电动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分别从产业政策投入指数、产出指数和环境指数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衍帅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5):56-61
法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居于欧洲前列,这无疑离不开法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发展的稳步推进。对法国电动汽车市场沿革、发展现状及相关配套设施标准情况进行了介绍。20世纪90年代,法国针对电动汽车推出了一系列补贴和免税政策;21世纪初,法国开始实施一系列研发计划,大力推行低碳汽车;法国重视电动汽车体系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法国推出“Autolib”新型电动车租赁形式——一种灵活、方便的自助式租车系统,以期达到节能减排、缓解城市交通堵塞的目的。法国在推广电动汽车市场化方面好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吴松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25(1):60-72
本文对日本政府与企业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与动向以及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了本的创业风险投资与政府的扶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松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1,26(1):37-45
按企业成长阶段划分,风险企业可利用的直接金融风险资金筹措手段可分为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创业版新兴股票市场上市筹资等。政府应该创造与完善各方面条件与环境,使风险企业能够方便地利用前述手段筹措其成长所需资金。日本创业风险投资仍处于模仿美欧、顽强生长的阶段。本文分析了日本创业环境、创业风险投资及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为我国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1)
近年来,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日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瑞典具有发展电动汽车的良好条件:政府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电力充足且基本来自核电和水电,无温室气体排放;汽车工业基础良好,有多家大型汽车集团,并有世界级汽车技术的测试基地。此外,瑞典政府还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提供政策补贴,对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提供大力资助。同时,瑞典能源、公路交通、电子设备和通信等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参与到电动汽车的项目中,为电动汽车提供配套服务和运行方案,既为实现瑞典零排放目标努力,又为瑞典提供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王挺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1,26(3):65-72
积极开发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是日本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针。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和成长环境,构建全社会支持女科技工作者平等发挥作用的氛围,解决女性面临的传统雇佣制度与单位内性别不平等、工作与家庭双重角色冲突与再就业困境、兼顾工作与养育子女的社会环境不够完善等种种困难,使女性科技工作者为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战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治理免疫论的提出,公共政策审计作为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系统、完整的相关理论框架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审计实践也是屈指可数。本文在阐释公共政策审计的含义、本质、立项依据、服务国家治理依据和审计机关权力边界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出公共政策审计的内容框架,并就我国公共政策审计的三阶段发展规划作出关于阶段审计重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iffusion of wind power in Japan by focusing on the value chai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markets and to contribute towards recommendations on technology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early stage diffusion of wind power systems by combining the use of several approaches considering wind power system as a complex technological system. Firstly, the business system approach is used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y focusing on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criteria. As a second approach,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disequilibrium and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innovat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s at the sub-system, modular, and system level was identified. We apply the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why wind power diffusion has not picked up momentum in Japan.The resul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Technological imbalances within the product system were solved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 The wind power business in Japan is insufficiently effective due to organizational disequilibrium (3) The technology system has begun to evolve in the direction of micro grid systems. (4)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demand-pull measures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so that Japanese institution can have a “time slot” for ”learning by doing” to catch up and accelerate diffus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RPS law. Also furthe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related to stabilizing unstable wind energy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