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论述了城市的产生、城乡分离运动的规律,预见到在未来社会“城乡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对待城乡矛盾和处理城乡关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城乡经济关系是随着城市的形成而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城市发展的原始阶段,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很小。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私有制及剥削和被剥削阶级,城市和乡村就遂渐分离。城乡分离运动的过程,是工业和商业遂渐集中的过程,是城市日益取代农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模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宏  杨太康 《经济问题》2006,7(1):23-24
由于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和实施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战略,建国后,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如何统筹协调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我们构建了垂直式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曾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它使工业化成为城市的工业化,农村沦为城市的附庸,进而形成相互对立和隔绝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垂直式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模式将被新的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改革的胜利,促使千百万农民冲击“庄园”、打破“城堡”,向城市进军,城市经济改革的深入,激发城市各种生产要素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农村扩散转移。这两股潮流的撞击和汇合,使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就它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乡关系就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城市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因此,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和城市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很大。需要强化“以农为本”的理念,以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为重点,促进城市带动农村效应的发挥,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多功能性,以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发展差别的根源追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不合理的公共服务不仅加剧了城乡收入差别,而且客观上大大固化了城乡发展差别。在某一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城乡发展差别缩小的最终决定力量还在于公共服务的完善与优化。综观我国城乡发展及其发展差别,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经济的、体制的原因,其根源在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远远落后于农村的发展要求,农村的公共服务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农村严重匮乏,根本无法与城市相比。不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解决"三农"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徐志军 《经济论坛》2006,(2):126-127
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凸显城乡关系失衡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城乡分离的社会壁垒逐渐被打破,城乡之间的各种要素开始广泛地相互流动,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乡关系的调整还只是初步的,在城市与农村共同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别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工业和农业不同的产业特性、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制度安排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一重要发展阶段,与同时期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势和目标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全面推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开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粮棉生产的历史性突破,农民货币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农村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按照商品经济的原则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和劳动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质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它必将引起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的实质性的变动,引发产业结构、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城市体系格局的全面改组。这就是我们设计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间产业的迁移与分工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后,我国城乡产业需要重新进行发展定位,并在城乡间进行产业的迁移和布局调整,以突破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旧格局,引导城市非农产业和资本进入农村地区,使农民和农村地区能够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收益。这种城乡产业的迁移与调整应顺应产业组织演进和产业分工的新趋势,进行产业链层面的分工与重新布局,在城乡之间建立起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并最终形成我国产业体系与产业组织体系、城镇等级体系三者协调发展的局面。为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城乡间产业分工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微观层面则需要企业加快组织转型与创新,形成城乡间新型的产业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城市首先开始向近代化工商业城市转化,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业生产结构、乡村手工业、社会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促进了城乡关系的近代化转型。本文以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福州和厦门为个案,探讨近代城市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榆次市从1985年开始,组织实施了以城乡一体化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城郊型经济开发战略。经过五年的实践,初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壁垒,密切了城乡的经济联系,加速了城乡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向建立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经济运行机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榆次市城郊型经济开发的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11.
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在经济不断增长,社会全面开放的今天,我国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乡相互作用也日益加强,城乡融合即一体化.这乃势所必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无疑为我们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提供了新的的发展思路.按照这条发展思路顺势而上,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决定了我国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要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反哺农村战略:我国城乡关系的内生应然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哺农村战略是我国城乡关系的内生应然逻辑。这种逻辑性包括我国城乡发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断裂;我国城乡变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面临后发劣势和掺杂着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城乡关系问题的解决与国际经验不同,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些内生逻辑决定了反哺农村应该成为我国新的基本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市化的制度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巧真 《经济师》2004,(8):176-177
文章指出 ,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即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当落后的农村 ,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和落后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并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不仅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进而制约了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 ,就需要建立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新型关系。文章就农村城市化的制度建设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是推进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和阶段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选择,它的实质是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更快地发展。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实行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在发展方式和工作指导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需要在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予以体现和保证。(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在研究和配置生产力时,把城市和农村放在国民经济这个大盘子里一同进行考虑,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区1997~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浙江省城乡金融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各地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应完善农村的投、融资环境和机制,促使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投资;城市金融发展总体来说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有限的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存款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关系,城市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城乡关系的协调推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经济增长包括城市和农村两部分的增长,经济高质量的增长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从城乡协调度视角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度指标并结合经济史,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城乡协调度做出描述与分析,并探究造成我国城乡协调度波动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协调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从城乡关系而言,二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桎梏;我国城乡关系演变与政策变化所引致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密切相关,因此完善相关体制并深化改革就成为了提高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社会主义城乡经济关系的实质 (一)社会主义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依赖和支援城市的建立首先需要一个先决前提,即剩余农产品,因为城市的主体是需要消费的人,城市是靠乡村生产的多余粮食供养的。可见,城市对乡村的依赖性是在它产生时就已经具有了的。城市还需要乡村成为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凝聚和生长着现代生产力,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除了城乡对立的所有制障碍,使社会主义城市在依赖乡村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带动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禀赋不同,城市与乡村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割舍又相互区别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既在各种状况下相互对立和矛盾,又相互补充和结合。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世界各国普遍以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各国又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建立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和作为人口地理分布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出现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城市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而出现的。马克思说;“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了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认真分析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从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变化中寻找规律,并通过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和体制创新等经济手段,促使城乡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