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是人格权利膨胀化的时代,传统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要。环境人格权是一种社会性私权,它丰富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环境保护的吁求在人格权法中的反映。民法中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通过确认侵害环境人格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并采取传统民事救济手段和精神损害赔偿相结合,为权利被侵害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搜索技术,本无所谓好坏。但因不当运用,因"人肉搜索"而引发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多。网民素质不高,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侵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加强对"人肉搜索"的规制,需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提高网民公共文明素质,加强网络公共监督。  相似文献   

3.
人格权从产生之始就带有浓厚的伦理性,可以说其是为具有伦理属性的自然人专门打造的,而法人这个拟制性的概念其本质与自然人相差甚远,所以法人人格是不具伦理性的纯法技术产物,法人是不具有人格权的,那些所谓的法人人格权应该属于财产权范畴.在民法发展史中,法典编纂往往是各种理论的产生、 发展和相互角逐的重要时刻,而关于人格权及更深一层法人人格权的论辩亦不例外.我国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法人享有名称权、 名誉权,第101条还规定了对法人"人格尊严"的保护.所以在我国当前立法上是肯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但是学理争议从未停止,本文拟从法人人格的本质属性上来论证其与自然人人格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否定法人具有人格权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网络短视频平台的版权侵权责任主要适用避风港规则,但避风港规则存在"明知与应知"适用标准不明确、"通知-删除"措施对于遏制侵权行为收效甚微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完善避风港规则、增设版权注意义务和利用智能技术进行版权保护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商标侵权行为可划分为间接提权行为和直接侵权行为.制止混淆或避免混淆是判定商标侵权行为最核心的理论.在判断商标之间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我国应以商标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并适当运用相关公众调查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地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公正地解决相关纠纷,本文明确一般人格权以基本原则纳入人格权法体系,是对整个人格权体系基本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人格权立法、人格权司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举措,以期进一步完善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7.
浅析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法院的一则判例入手,探讨网络侵权行为对于传统国际私法中侵权行为法律选择问题的挑战。网络侵权给国际私法中传统的法律适用带来了新的问题,并构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侵权。国外司法实践对于网络侵权的法律适用采取了法律选择的单边方法,这一方法存在其自身的缺点,但仍然可为我国的有关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界,学者对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有不同的说法.然而不管对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进行那种归类,然而最重要的是对共同侵权行为中“共同”的理解,因为只有明确界定了“共同”的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共同侵权行为,才能为各个侵权行为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提供正当化基础.而本文是在通过对共同侵权行为中“共同”本质进行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来解读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共同侵权行为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愈演愈烈,而对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与技术手段都落后于现状,亟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现状、类型等方面入手,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改革发展迅速,然而不少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不断滋生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网络环境下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犯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人们对具体侵权行为及表现了解甚少及层出不穷的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剖析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著作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分析,希望能为完善滞后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武雨希 《河北企业》2022,(1):158-160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不仅为商标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成为孳生侵犯商标权行为的温床。然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如"通知—删除"规则等难以有效规制网络交易平台的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交易中,平台应承担的商标间接侵权责任进行了认定分析,由此提出有关商标间接侵权问题的几点建议,以期我国目前日趋严重的网络商标侵权问题可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共同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中一种较为复杂的形态.笔者在对共同侵杈行为的历史发展和本质界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评价了国内有关共同侵权行为的几种主流学说,并对我国共同侵权行为的界定标准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改革发展迅速,然而不少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不断滋生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网络环境下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犯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人们对具体侵权行为及表现了解甚少及层出不穷的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剖析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著作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分析,希望能为完善滞后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消费的迅猛发展,网络消费中侵权行为也不断发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从网络消费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了当前网络消费维权存在的困难和瓶颈,提出加强网络消费维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高速发展往往使法律滞后于现实,在人格权法上,作为非财产权利的人格权所反映出的人格利益体现出了财产的属性,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了商事人格权的概念,但是对商事人格权的概念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使得商事人格权在法律体系当中的定位产生了争论,本文将从对两种学说中的一种进行研究,从而找到商事人格权在法律体系中相对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是一种新类型的侵权行为,是中国近年来司法界和学术界非常重视的一种侵杈行为.也是现代侵杈行为法的新的发展与趋势之一.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了司法解释,使这种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有了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种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加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理论概述、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展开对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可慕 《经营者》2007,(14):18-18
近两年来,强大的"奥运经济效应"似乎更促进了侵权行为的滋生。在目前相关法规还没有细化制定的背景下,短期内企业、明星就更需要增强自身法律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对侵权行为予以严厉地打击和制止,紧握自己手中的权杖。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技术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知识产权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著作权法》中的图形作品保护规则可适用于专利产品的CAD文档,同时鉴于其特殊的数字化属性,可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同时,"为个人目的"打印专利产品的行为应当属于合理使用,而非侵权行为;利用数字模型"为个人目的"打印的物品上含有他人注册商标的,不应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3D打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分类管理,有效控制侵权行为、追踪违法犯罪行为;技术防范,事先审查打印产品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擅自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不仅可能构成商标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商标声誉攀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不是商标标志的区别功能,而是商标的声誉,因此与商标侵权行为存在本质区别.同时,商标声誉攀附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在外延上存在互不重叠之处,因此对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规制难以涵盖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从而有必要对商标声誉攀附行为进行单独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