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一个"大国经济"所发生的变化会对世界上的其他经济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在过去十多年中已经清楚地显现。记得当时有句话说:"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这正是"大国经济"的真实写照。如今,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期。转型之后,中国输入输出的产业势必有所变化。而这些变化势必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辛幸 《商》2012,(21):94-94
国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寻求短期利润。即所谓的"热钱"大举涌入中国,而这一现象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尤为明显。据估计,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大概在5000亿到1.75万亿左右。"热钱"的流入更加剧了中国已经存在的通货膨胀。为了减缓"热钱"流入对通货膨胀的加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可能促进"热钱"的流入,同时,减少"热钱"的流入还可能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随之而来是威胁到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我国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对中国"热钱"流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近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三大显著特点:一是"怕冷"不"怕热",即经济热一点没问题,但只要GDP一下降,经济一遇冷就很容易引发很多问题;二是"刹车"容易启动难,原因在于经济"刹车"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的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年中,国家计委和建设部等四部委确定,把住房建设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闻媒界对此也竞相报道,炒得火热。不久前,一位权威人士对此亮起红灯:"现在各部门都在搞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得了,新的一轮重复建设又将开始"。四部委的提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李鹏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快普通住宅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理解中央关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精神实质。否则,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各地区各部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轰而起,真要形成"新的一轮重复建设"了。各地区各部门兴起新的经济增长点热潮近半年来,各省区市都在提出各自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北京市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人代会上提出,要抓住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现代农业、住宅建筑  相似文献   

5.
中国各大城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利于商业经营的旺铺地段称为"黄金地段"或"金街".这里商业繁荣、租金昂贵、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在市场经济时期,黄金地段更为重要."一步差三市"、"一铺养三代",黄金地段是商品经营者的"地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高速平稳、前松后紧"的局面。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GDP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稳中求进,难中求解"将成为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假冒商品在我国的泛滥已到了令人难以致信的程度。从一般的小百货到高档服装,各类无不有假,尤以名优特商品为甚,以至到了逢名必假的地步。假烟、假酒随处可见。更为甚者,假冒商品从小商小贩、路边小摊小店,登上了各地大中商场,以至引来"打假"专业户,更有"打假"公司。"打假"似乎已蔚然成为中国一个特殊的"新兴产业"。国家有关部门除设有专门的"打假办"开展日常的打假工作外,新近还专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城万店无假货"运动。中国市场上的假货之多、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我们在"超前预警:中国经济出现滞胀幽灵"的专题报告中,提出真正的商业周期在中国首次出现,并据此对2000年中国经济进行了分析,预测2000年经济增长将进入8%以上的通道,但在此后将面临滞胀压力,200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7.5%甚至更低而物价会明显上升。此文引发了轩然大波。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预测太过"奇特"。经济增长速度何以忽高忽低?复苏启动后按理应一路向上,何以很快振荡向下?这一判断对于"拐点"论者完全不可想象,对于"亮点"论者同样感到蹊跷。我们的向好判断,2000年GDP 增长在8%以上,在当时是一片淡市预测中不和谐的增长赞歌;而我们的超前预警:中国2001年  相似文献   

9.
巴山轮会议     
宁南 《商务周刊》2008,(14):62-63
1985年9月2日下午,一条从重庆到武汉的"巴山号"长江游轮徐徐起肮。当时还刚刚投入运营的"巴山"轮,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游轮。游轮上乘客更是群星灿烂——数十名国际国内重量级的经济学家。他们在一起完成了一次后人所定义的"中国转弯处的脑力激荡"。来自国外的学者比如  相似文献   

10.
"萨德"问题涉及朝核问题,既有军事问题也有政治问题,形势错综复杂。文章从近期"萨德"的部署谈起,寻求部署"萨德"的原因以及给中韩双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中韩经济受"萨德"影响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提供了契机。美联储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从2017年10月开始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并叠加加息政策,标志着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对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基于目前美联储缩表内涵、原因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构成,详细介绍了美联储"缩表"的方式、进度及影响进度因素,分析了美联储"缩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及外汇储备估值的影响,并提出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安全、推动实体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和资本投资的互利共赢,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等具体举措,以降低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名家共探下一步改革方向,认为——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不久前联合举办的一次高端论坛上,三位论坛成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就"下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问题"发表演讲。他们共同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加速市场经济进程,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完善经济体制,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下是他们的演讲实录和现场问答。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作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重要的战略选择,已为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所认可。中国作为世界市场的主要力量,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活跃期。但就整个世界市场,中国企业处于"微笑曲线"困境中,要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在世界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这就需要中国企业拥有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分析中国的国际形势,探讨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和问题,并以此提出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文化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吸引力、凝聚力等功能价值可有效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基于对中国特色文化"一带一路"软阻力的减除效应,及与沿线国家的互动效应、竞争效应的分析,提出了运用中国特色文化功能价值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文化产业园、构建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搭建文化传播平台等对策措施,进而有效提升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形成持续经济合作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赵伟 《大经贸》2010,(3):20-31
全球经济在经受了一场气势空前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正在显现出复苏的势头,这一点,当是全球经济界的一个共识。代表这个共识的标志之一,是"后危机"一说的迅速升温。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这个词是用得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与这个共识紧紧连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个共识,那便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很不稳固,潜伏着诸多风险,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不是简单的字序调整,而是发展观的转变,是要让"快"服从"好",坚持"好"中求"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连续29年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成绩,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资源环境也亮起了红灯等等。有些专家学者以之为据,对今后中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表示担忧。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也断言,中国经济增长不久将呈现回落之势。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沧海横流     
革命导师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著名论断,说的是危机每隔几年必来一次.此坎美国金融海啸如此猛烈,是因为将多年的危机"集成"了.  相似文献   

18.
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是大力扩大出口贸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基本上是"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模式.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但有严重的弊病.实行对外开放,要在全国不断发展和增加外向型经济的成分和比重,促使我国原有的"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过渡.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步建立"出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就能带动全国经济与"进口替代"模式向进出口替代综合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19.
新短缺经济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洁  徐凯 《国际贸易》2006,(6):11-15
本文的"新短缺经济"是指中国在摆脱产品市场上产品短缺之后,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与传统短缺经济完全不同的要素短缺经济.这种新短缺经济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表现在外贸上则是中国粗放型外贸畸形发展的必然反映.它使中国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短缺,极大地制约了"自主性经济增长"的空间,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极可能陷入"悲惨式增长".因此,要走出生产要素短缺的"新短缺经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转变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处在不断变化的时期,世界经济面临复苏、发展的新时期,贸易多边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当今国际现状,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在经济发展中,我国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