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健康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具有“传统、有效、绿色”等独特优势的生活性康复保健服务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产业发展面临困境。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和瓶颈问题,多措并举实施产业振兴,对优化区域服务型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文化科技融合及产业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化科技融合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空间交互作用显著;产业要素的区际流动亦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增强了文化科技融合对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及科技创新要素的区域配置、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理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融合为基本视角,引导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浙江作为“文化大省”,应充分整合自身作为“轻工大省”的产业优势,以及作为“市场大省”的商贸优势,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成青青 《经济界》2022,(3):49-58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跨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围绕“同城化、协同化、差异化”融合发展目标,根据长三角相关城市数据样本,对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五维”驱动因素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南通与长三角相关城市区域经济联系紧密,区域比较优势逐年增长,区域产业分工在合理区间,但区域创新活动偏弱,区域产业协同的产业同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畅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空间共构,高端赋能,提高政策协同,实现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2011,(2):8-10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产业融合带来创新性优化效应、竞争性结构效应、组织性结构效应、竞争性能力效应、消费性能力效应及区域效应等。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数字技术大国,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区域产业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把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40家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域为观察样本,发现试点区域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融合模式、突出重点产业、完善要素保障等举措,培育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普遍面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多元主体融合动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带动作用弱、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融合型企业,健全政策机制,强化试点示范,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推动产业全球布局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盘”。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且必要。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技术融合引发产业融合,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融合。本研究以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为例,利用专利系数法对中国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度进行了测算;运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分析了技术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联关系,得出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度处于中等融合程度、技术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大影响的结论。因此,政府应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还应放松管制,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产业融合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对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乡一体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业融合产生的一般模式是: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业之间的部分技术延伸和功能互补促进相关产业间的融合,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带来原有比较独立的部门或行业因业务联系而实现了产业内部重组融合,并通过阈值条件分析,得出郑州三次产业融合的模式选择,即以产业协同和产业链整合加速推进郑州新区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向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布局应根据变化进行新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主基调,要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要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应继续推进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规划建设都市圈和新的经济带,增强大都市的带动力和经济带的集聚力。要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服务农村和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13.
在综述国内外物流网络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物流建设现状和独特的物流资源,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特点,提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的发展策略,即完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促进长江各内陆港口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区域产业园区布局,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布局优化;促进物流辅助服务产业发展,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4.
张威 《物流技术》2014,(21):115-117
在综述国内外物流网络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物流建设现状和独特的物流资源,并基于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特点,提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的发展策略,即完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促进长江各内陆港口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区域产业园区布局,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布局优化;促进物流辅助服务产业发展,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我国区域产业环境变化的总体态势以及区域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是实施“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提。在充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结构”和“政府行为”五个维度构建了测度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及变动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十一五”期间31个省(市、区)的产业发展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了相应指标权重,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及变动性。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明显改善,“需求条件”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特征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江浙等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工业园区是加速生产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我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开发相对起步较晚,各县级工业园大多处在起始或初建阶段。要迎头赶上,迅速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必须突出一个“特”字,在“特”上狠下功夫。一、在产业定位上,要突出特色。目前,我市有的县级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在招商引资上不管是什么项目,“捡到篮子便是菜”。虽然这样做在初创阶段有利于迅速炒热园区,但长期下去,将会出现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链条短、生产成本高等…  相似文献   

17.
孙强  李奇坤 《活力》2022,(1):163-1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数字经济。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不仅是对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在近阶段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引领国民经济向好发展方面寄予的殷切期望。在世界经济进入“...  相似文献   

18.
实体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进入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的阶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应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正向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达到"1+12"的效果,既让实体经济插上大数据的翅膀,又让大数据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形成新的数字经济效益和规模增长。文章通过对大数据产业的调研,提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对策,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基于文化旅游融合所构建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既得益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的驱动,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政策体系支持。因此,开展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意义重大。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产业组织及产业链理论,分析多元融合、“五链”协同、要素提升、“三新”加速在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中的逻辑关系;并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总结传统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经验:深掘文化内涵激活全产业链、塑造文旅头部集成商构筑竞争力、“三新”撬动文旅商深度融合、跨界整合与布局优化空间链;提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重要路径:以政府引领、头部企业为主体构建企业链生态、以文旅商多元融合为目标促进价值链攀升、以要素整合满足顾客需求为方略推进供需链优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打造空间链布局新优势、以区块链赋能文旅产业为契机助力技术链升级。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中部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一、中部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般认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是对物流或者物流业一个比较窄的理解,如果从“大市场、大流通”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