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核算不准确、不能完整披露债务信息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会计债务要素核算方法和内容,调整政府资产负债表,增加报表附注内容及公开地方资产负债表等措施,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处于广大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督促政府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如果债务膨胀、赤字飙升就会加剧地方债风险。当前我国大力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就要重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象,把握2020年最新政策,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增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将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的日益成熟,相伴随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日益关注。本文结合保定市政府债务余额的数据,分析了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结合美国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完善保险项目、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拉动了GDP增长,其正面作用不容抹杀,但是潜在风险也在积聚。依法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强化领导责任、以及提高政府支出效益,是完善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本之策。一、地方政府债务潜在风险不容小觑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审计公告显示,政府债务率超过100%;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蔡飞 《湖北审计》2011,(4):12-1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增长,偿债风险也随之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作用进行粗浅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预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揭示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制约地方政府行政权力、促进债务管理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欧盟成员国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通过直接借入、提供担保、欠账等形式形成的最终必须由政府偿还的债务。为保障宏观经济稳定与地方财政安全,地方政府需要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发行地方债券。但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旦地方政府发生债务违约或城市破产,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可能是停止政府的运转和出售其资产,而是要对其债务进行展期或重组。如果私有债权人不愿意重组或展期,中央政府将面临着提供财政援助的压力。欧盟成员国对政府债务危机的处理方法、管理地方债务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地方债务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前后,巴西发生了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负债式增长战略"以及债务约束和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增加,表现为规模大、结构复杂、债务原因多样化和债务扩展机制动力较强等特点。债务问题正逐渐累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如果没有形成债务约束机制、化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地方债务规模超过"债务阈值",就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为此,需要通过《财政法案》立法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通过建立债务责任制来约束举债人的行为;通过债务披露制度将地方债务问题透明化;通过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来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发行市政债券来形成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方亮  王波  刘莉 《财会通讯》2018,(3):125-128
自2011年6月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果以来,公众就一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存在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本文试图从相关理论角度寻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依据,通过分析美、澳、日、巴等四个国家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特点及模式,总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债务预算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等启示,希望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乐乐 《财会通讯》2021,(7):152-156,161
合理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显著作用,目前国际上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受本国金融机构发展历程、资本市场及财政体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可谓是千差万别.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不利于我国各级财政体系的顺利运转及社会稳定和谐,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债务危机处理的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活动中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以期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分析(一)地方各级政府财力不足,是政府性债务形成和债务规模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从地方各级政府财力情况看,大部分地方政府本级财政基本上是保吃饭、保运转财政,预算可用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存在的问题,梳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历程,将其演化过程分为萌芽期、初步治理期以及从严治理期三个阶段,并剖析各阶段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及治理特征,进而得出隐性债务管理存在融资渠道狭窄、债券资金运行不规范、债务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隐性债务监管体系仍需完善等问题。据此,提出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规范债券资金运行、提高地方隐性债务信息透明度、完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体系等建议,并为后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政府金融监管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与总结了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从监管模式、举债方式与举债用途、管理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地方政府担保机制、问责与纠错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重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相关设想,以期从制度设计上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作为切入点,首先以中部地区的Z县为例,对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分析了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式、债务活动过程以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从而提出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和演进不仅给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醒各主权国家应该对政府债务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中国中央政府债务虽然远在警戒线之下,但是庞大的隐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容忽视,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严控地方政府原始举债规模、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加强逾期债务清偿能力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7.
胡娟 《财会月刊》2013,(16):51-52
地方政府债务因4万亿元刺激计划而迅速膨胀,影子银行近年又给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提供了渠道,使得地方财政风险剧增。本文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改革政府会计,已成为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5,(27):53-5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复杂,规模庞大,产生了一定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即不仅指地方政府难以履行其偿债责任发生偿债危机的可能性,还包括由其引起的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数额不断增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较高的负债率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地方政府债务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会严重冲击地方财政的稳固运行和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的公共支出及突发状况支出在不断增加,加之2009年开始的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我国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所反映的债务信息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国政府所承担的债务支出情况、本文正是基于我国政府债务会计提供的债务信息远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这一问题而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余额已占全国GDP的33.93%。如此巨额的隐性、或有债务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政府成本、政府公共职能成本支付的制度安排,政府隐性担保与道德风险,以及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缺陷等原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关键是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体制和推行责权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防范新增隐性、或有债务的形成。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或有债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