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发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呈现出良好的集群式发展势头.本文在对研发服务业集群式发展绩效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其绩效评价的复杂性、经济学理论借鉴、绩效评价的制约因素、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等,对研发服务业集群式发展绩效评价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曹磊  韩巧慧 《城市建设》2010,(3):368-369
研发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呈现出良好的集群式发展势头。本文在对研发服务业集群式发展绩效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其绩效评价的复杂性、经济学理论借鉴、绩效评价的制约因素、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等,对研发服务业集群式发展绩效评价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清 《发展研究》2003,(12):49-51
一、福建省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社会中介服务业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前,被称为"掮客",受社会歧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中介服务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发挥着服务、沟通、公正、监督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行业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发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发活动外部化发展的结果。文章在对研发服务业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北京研发服务业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北京研发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福建省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福建的商业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可是相对其他行业,目前福建的商业服务业还比较滞后,还没形成一批高素质的商业服务企业。当前,福建省正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这个战略进程中,加快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是落实“海西”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应该将商业服务业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积极寻求对策,借鉴国内外商业服务业的先进模式和经验,推动商业服务业发展,让它为福建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北京在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方面拥有技术、人才等诸多优势,但研发服务业在运行模式和实际效果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组织形式单一、共性技术研发不足等。对北京地区钢铁领域研发服务业当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首都钢铁产业服务联盟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北京地区钢铁领域研发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服务业的形成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目前,合作研发是研发服务业的重要组织模式,合同外包是主要业务模式。作为独立业态,研发服务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且面临诸多问题:转制院所的双重身份,影响院所研发服务信誉度;研发服务定价机制、投融资环境不完善;统计指标缺失等。建议继续深入推进院所改革,完善公共研发成果的共享机制;运用技术转移专项资金,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服务与融资服务一体化的中介组织发展;在高新区统计体系中列入"研究与试验发展外部支出"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  申玉铭 《经济地理》2020,40(6):21-29
以黄河流域57个地级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相对发展率指数以及区位熵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各行业发展特征。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水平较高的仅有西安、济南、郑州、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且2007—2017年空间分异特征增强。②服务业发展增速缓慢,东中西部差距逐渐增大。③分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小幅提升,优于生活性服务业,内部行业中仅有金融业具有专业化优势。生活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有所下降,仅有文化、体育娱乐业具有专业化优势。总体上其专业化水平都亟待提升。④分区域来看,上游地区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应发挥其生态景观优势以生态旅游促进服务业发展,同时发挥呼包鄂兰西等城市的带动作用。中游地区资源优势显著,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转型是主要发展方向。下游地区金融业突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不充分,要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 1、新技术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当前,互联网技术、IP组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高速传输技术等新技术日趋成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融合和渗透,从而为信息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建兵 《技术经济》2009,28(2):66-74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手机设计产业的发展历程,揭示影响研发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理。研究显示:从手机设计产业来看,技术体系结构、市场和区域专有因素等对研发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技术体系结构是决定研发服务业能否独立为产业的关键因素。政府在推动研发服务业发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及其协同演化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要素,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以及推动构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意义入手,分析了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短板,比较借鉴了国内兄弟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经验,思考并提出推动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研发和信息服务领域的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然而近年来,在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条件下,新产业难以快速扩张,创新企业难以做强做大,新技术产业化步履维艰。关键在于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缺乏鼓励创新和创业的涵盖经济、法治、社会等一整套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吉林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服务业内部结构分析,不同类型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该文从要素密集度、劳动生产率、新技术的应用率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特征;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即分配性服务、生产性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四个方面对服务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讨了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我国需要发展的重要行业。尽管近年来我国现代商务服务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增长速度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较高,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现代商务服务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现代商务服务业的现状、作用,并提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促进我国现在商务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福建省与部分东部省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对比分析,认为福建省服务业比重偏低和上升较慢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十三五”时期有望进入加速发展期.课题组提出了改革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动能、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新型服务业集聚区、强化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等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沈婕 《经济论坛》2015,(4):50-53
发展家庭服务业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拉动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家庭服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更离不开政府在贯彻政策时的施政行为.本文分析了湖南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政府履职状况,指出了当前湖南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宣传导向、优化融资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监督等政府履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家庭服务业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拉动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家庭服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更离不开政府在贯彻政策时的施政行为.本文分析了湖南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政府履职状况,指出了当前湖南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宣传导向,优化融资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监督的四点加快湖南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府履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服务业发展新趋势与天津服务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荣 《现代财经》2003,23(11):42-44
文章重点论述了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天津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思路问题,并指出天津服务业的发展要结合世界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向,吸收和借鉴上海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以此确定天津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服务业经济时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服务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如何继续又快又好地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业的直接、间接影响和在金融危机大形势下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