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固有困难和新兴慕课的冲击面临不得不变革的局面. 本文基于Web Quest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的启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为例讨论了Web Quest教学模式的操作. 该种教学模式的操作已经运行了一个教学周期,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该如何组织教学,是承担这一课程的教师面临的核心任务,也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的新问题。而且,信息时代需要新的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CDMC"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切实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最富活力的教学环节,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运用“理论指导,注重实际,夯实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基于学生“内需”的角度,探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多途径了解学生“内需”,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史菊红 《改革与开放》2014,(23):92+96-9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本文从丰富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点,就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的必要性、目标定位、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所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过程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案以及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韦文广 《黑河学刊》2010,(2):126-128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运用是由本课程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基于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途径的探究,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调、理论灌输多实践活动少、考核方式形式化、实效性差等弊端。探讨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原则和具体策略,以期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来完善其教学过程,以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践履式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玉桃  唐青女 《西部大开发》2010,(5):166-166,174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目标包括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中,素质目标是落脚点和根本点,能力目标是素质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知识目标则是为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设计和实施系列贯穿训练项目和单项训练项目。改革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能更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自觉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曹乐 《新西部(上)》2009,(11):190-191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以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建立和影响,充分肯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帮助大学生培养责任意识、造就良好品质、科学引导成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因此,应积极探索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教材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满足高职生对生活化知识的需求,达致课程目标的要求,促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是应然的选择。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改后,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独立的政治课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法律教学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数少,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案例使用率不高,实践教学处于困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本课法律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的重心,提高案例使用率,也可以尝试教师角色丰富化、改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胡少波 《魅力中国》2010,(28):235-23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入学后直接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针冲洼和实翅陛,结合多年的教改实践,从教学依据、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央有关改革方案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把学生的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考察,要求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体现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6.
和谐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使大学生和谐成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了实现课程目标,需要站在和谐的高度上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和谐贯通,营造集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和谐教学氛围,做到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和谐相辅,考核方式与其他教学改革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7.
文玲莉 《魅力中国》2013,(26):155-15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使《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更好地进入学生的头脑,必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分析《思修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从而提出提高课程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黑河学刊》2010,(9):102-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引导大学生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坚持实践性的原则。体现课程实践性的特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规律,构建实践教学的模式,使大学生真正做到从对道德法律的认知向道德法律的实践转化,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19.
郭丽银 《黑河学刊》2011,(12):125+129-125,1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重要的公共课程。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探索从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教学方式、运用情感教育传授法律知识,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如何把这门课讲好,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这门课的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上做一些适当的改变,诸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实践教学法、辩论会等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