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各类经济主体林森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已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改革。80年初,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变资金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以解决建设单位吃“大锅饭”问题。80年代中,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下放...  相似文献   

2.
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基本建设搞得好与不好,直接牵涉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的巩固,牵涉到我们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前一个时期,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加上我们工作的失误,基本建设战线长、规模大,投资效果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因此,一九七九年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中,调整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是调整的关键。作为管理基本建设投资和挖潜改造资金的建设银行必须关心投资效果,必须把各项工作围绕着提高投资效果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建设内部的交换关系客观上要求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基本建设从生产角度讲,有自己的规律性,基本建设程序就是这种规律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基本建设又是投资和各类生产活动共同进行的社会经济过程,因此,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经济实体间的交换关系。这些关系愈协调,基本建设工期就会缩短,造价就会降低,质量就会提高。由此可见,基本建设经济理论不仅要研究基本建设生产过程的规律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各种经济实体间的交换关系和这种关系的规律性。很明显,基本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资金的运动过程,也是一个使用价值被重置和新增的生产过程。其价值的运动形成投资,其使用价值的运动也就是勘察、设计、施工准备、建筑安装等一系列生产活动。因此,基本建设包含着投资和生产两类不同性质、相互独  相似文献   

4.
基本建设是社会主义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实行技术改造和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基本方法,是实现四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建设工作,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提高投资经济效果。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表现为投入的劳动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和产出有用成果之间的比值。投资经济效果是基本建设经济  相似文献   

5.
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资金走向、投资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从而减少国家资金流失,保障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因此,会计核算对于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缺乏管理,在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审计中发现很多违反规定的不规范问题。本文通过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进行会计核算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并探讨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保华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256-257,253
转出投资是我国政府直接投资基建项目的必然产物,涉及到顶目投资者、转出资产的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接受资产的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正确认识转出投资的性质并加以合理处理,是深化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国有项目在投资建设期内就建立起明晰的资产负债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财政部最近印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要求经营性项目建设单位将转出投资作为无形资产进行处理的方法,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和较大的弊端。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尚未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转出投资的现象难以避免,必须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实行财政无偿拨款的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基本建设投资的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有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建设单位只要把建设项目争到手,上级就会按计划将投资款陆续下拨,单位便可无偿使用。这样一来,建设单位既无外部压力,又无内部动力,客观上造成了基本建设工期长,基建投资积压、浪费大的结果。为了增加建设单位的投资意识,以利于提高基建投资效益,我国对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制度实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从一九八五年起,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即实行了“拨改贷”。但是,由于投资计划管理体制没…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力争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翻两番需多少建设资金,即确定多大的一个投资总规模,才能保证到2000年宏伟目标实现,这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论证,而且还要确定一个数量界限。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于积累基金,而更新改造资金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自筹资金是我国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之一。为了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国家每年都要在统一计划指导下,在国家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以外,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用自筹资金安排一定的基本建设。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权的扩大,留给企业的利润、企业基金等将大量增加,可以用来安排基本建设的资金数额也将越来越多。管好用好这部分建设资金,对于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果,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自筹基本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状况目前在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而且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相似文献   

10.
工资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改革工资制度是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内在需要。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贯彻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好地贯彻实行经济责任制,进一步把经济搞活。我认为企业应实行浮动工资制。  相似文献   

11.
于洪 《当代经济》2010,(8):52-5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当前呈现出资金运作规模庞大、资金运用周期和回收期长的特点.目前基建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基本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就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基建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峰 《时代经贸》2006,(11Z):61-62
国家基本建设是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扩大再生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一种专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建设项目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基本建设项目概算所列的内容,通过竣工财务决算检验、考核概算的执行情况。建设单位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如同市场上价格类似的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本文就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该问题上采讨论会计人员管理,基本建设会计人员应实行委派制。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和中国投资与建设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建立政企分开的投资体制高级研讨会》于1998年4月19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4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学习与研讨。应邀的国家计委机关和研究部门的专家到会讲课,与会同志就建立政企分开的投资体制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与讨论。现将有关观点整理如下。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起步较早,从基本建设投资由"拨改贷"(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开始,逐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格局。1993年末对投资体制又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对宏观经济实行分层次控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我谈一些看法。一、如何认识分层次进行宏观控制首先,应当从计划与市场、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两者的有机结合来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把集中型的计划管理模式,改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是要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与市场、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有机结合的经济机制。一方面,以国家全局性经济计划来制约  相似文献   

15.
董新保 《经济师》1992,(2):9-13
<正> 一、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可以搞活 搞活企业,尤其是搞活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始终是多年来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头等课题。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与主体,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提供者,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搞活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积累和扩大生产的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物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9)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大批水利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为保障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各级财政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水利建设项目和投资额不断增长。作为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参谋"和"管家",如何管好用好基建资金,加强水利基建的财务管理,真正发挥资金的效益,是当前各级水利财务人员的首要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尚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不到位、项目绩效管理不规范等。为保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切实加强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财务管理。文章提出了加强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非经营性基本建设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内容,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由于基本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占用的资金规模很大,这样大规模的项目和资金,要顺利实现货币资金向建设资金转化,实现货币资金形态向实物资本形态的转化,有效地实现投资效益,一刻也离不开建设单位有效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如果不通过制度规范切实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不仅难以保证提高投资效益.而且还会助长资金浪费,甚至出现管理混乱、滋生腐败问题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要打破过去那种由自然经济系统和产品经济系统形成的僵化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由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控制的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如何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节体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有效宏观控制的关键性问题。一、建立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节体系是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节体系方面,一直沿袭苏联的僵化模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全靠指令性计划控制,是靠独立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以外的行政机构进行决策;资金的分配单纯采用无偿的拨款手段,按项目计划和行政区划进行分配。这种单调的、僵化的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控制模式的弊端在于:偏面地理解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而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在管理上偏面地依靠了行政手段,而忽视了各种经济杠杆的调  相似文献   

19.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影响作用的重要领域,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部门职责的同时,还承担起基本建设单位的角色,如何有效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和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人民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推动了经济持续地健康地向前发展。但是,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财政工作却遇到了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自1979年以来,财政赤字一直困扰着财政实际工作者和财政理论工作者。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按照历史的经验和传统的做法,财政困难往往是由于基本建设规模过大造成的,克服财政困难的有效措施就是缩减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从这两年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