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进入2004年,大部分进口车经销商都惶惑不安地关注着市场动向,因为进口车配额在3月份集中发放的猜测不绝于耳。众所周知,配额一直在进口车市中扮演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角色,配额取消对进口车市场的影响无异于一场地震。难怪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进口车将是今年车市最大的未知数。曾经人人羡慕、堪称暴利行业的进口车生意,如今行情已一落千丈。车市在诸多变数的影响下,进口车商面临的经营风险上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2.
《市场周刊》2004,(42):24-25
车市陷入低迷后,有关部门终于有了彻底整顿这一市场的理由:先是拟取消进口车配额制度,让近111万元的进口车许可证一路下滑到千元一张;10月29日开始的加息更将给汽车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些宏观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提高资金的准入门槛来削减中小车商和经销商,从而便于有关部门的监控。进口车配额制度取消后,取而代之的可能将是实施进口车的“落地完税”和“登记制”两项制度,这意味着进口车商要有三倍于目前的现金流来支撑全年的进口车经营,这将给中小进口车商带来致命的打击,同样加息也将增加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运营成本。在车市经历“黑色拐点”后,这些政策会给车市带来什么样新拐点,也许取决于有关部门将给车市洗一副什么样的牌……  相似文献   

3.
上期的《CAM报告》详细分析了5月全国车市以及北京车市的产销情况,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全国汽车产销在持续走低,已经连续两个月产销出现同比、环比双降。而就在整体形势不被看好的同时,进口车市场仍在以强劲增速发展。为此,本期《CAM报告》为您解读进口车市场。  相似文献   

4.
降价没商量事实上,2005年国内车市的价格一直为国人期待,由于国产和进口车市场面临双重挤压,今年车市价格甚至存在全线崩盘可能。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年钟声,2005年来临了,汽车市场上价格战战火飞扬的2004年终于过去了。那在2005年迎来的又将是什么呢?毋庸讳言,2004年的进口车市是非常惨淡的,一年全国进口汽车约为15万辆,车价全线下跌,经销商的利润猛挫,以致于部分进口车商不得不退出了这块阵地。当然,得益的还是直接消费者,这可归因于中国对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四年,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这一年中国要取消进口汽车许可证配额管理制度,同时进口车关税进一步下调。那么,2005年的进口车该卖什么价呢?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进口车关税的又一次下调,相关的一系列政策也将于2005年初颁布实施。2005年的进口车市场究竟是怎样一个走势?日前记者采访了成都进口车市的一些业内人士,请他们对今年的进口车市“把脉”。  相似文献   

7.
玄机一:“登记制”许可证制度交接。2005年以前,国家相关部门对进口车市场的种种政策规定就一直成为影响进口车市行情的“风向标”,现在看来,这一情况在今后市场上的表现将更加明显。按照我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承诺: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汽车及其关键件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这意味着实施多年的进口车许可证制度将正式取消,但和广州之前不少进口车经销商担心的一样:  相似文献   

8.
记者走访京城各个汽车交易市场时发现,进口车尤其是SUV一直是消费者追捧的对象.不论车市整体表现如何.进口车商给记者的答复是惊人的一致:“进口车的销售情况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进口车市场在经历数年快速增长后陷入了低谷,甚至有业内专家预计,今年的市场很可能将遭遇负增长.在这个背景下,"2009首届北京进口汽车博览会"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如何展示进口车市场的真实面貌、培育新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促进国内进口车市场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絮 《市场周刊》2004,(25):30-30
对于日趋激烈的进口车价格战,北亚车市商务信息部且小钢近日表示,进口车降价风潮是受国内降价大势的影响,是躲不过去的,进口车商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  相似文献   

11.
"渠道"若"渠"     
<正>销售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管理工作。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源头活水,销售渠道如灌溉系统。从中国农民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田间管理经验中,我们的销售工作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事实上,在我们的销售工作中,制造商这一大水库,一直控制着整个灌溉系统流量。经销商是分散在各地的小水库,它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水,并通过水渠向田间送水;零售商就是田间地头的蓄水池,农民从池里取水浇田。从大水库列小水库再到  相似文献   

12.
曹玫 《电子商务》2005,(1):37-39
<正>一旦诚信问题被化解,网上商城与传统卖场的尖峰对话时刻也将不远矣在国美、大中、苏宁三大巨头奋力鏖战,分角必争之时,数码网上商场的主力“搜易得”,消除羁绊,大举发力,提前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它的参与,使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微妙,也让三大巨头深感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茅于轼 《大经贸》2001,(7):12-14
茅于轼要为中小企业正名。在国外,政府"帮小"不"帮大",在我国,政府是"帮大"不"帮小",中小企业甚至往往成为打击和刁难的对象。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关闭五小企业,理由是技术落后、破坏环境、恶性竞争。茅于轼认为,三条理由似是而非,都站不住脚。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就必须善待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上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者合一研究的文章很多,有的观点则将两者归为“异名同质”问题。本文从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出发,针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的认识提出质疑,认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证明二者工作性质的一致性;既要看到二者部分管理内容的重合性,也要看到管理范围的局限性:“企业物流一体化”向“供应链一体化”的转变,是对物流服务对象的认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一面,也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对设置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企业清晰管理组织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峰 《大经贸》2001,(8):90-91
2000年底,由美国中国商会、美国太平洋开发集团、美国零售连锁企业协会和美国采购商联盟等联合组织的美国采购团,开始了在华的第一轮采购.按照规划,从当年12月份开始,美国将派遣采购团每月来华采购一次,预计年采购额将高达4亿美元.大采购的第一站选在了美方认为国际贸易发展最先进的北京地区,计划中的采购金额为4000万美元.而最后结果却出人意料,首轮采购以无果告终.分析造成这一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企业的电子贸易化程度太低,无法与美方习惯采用的电子化、网络化国际贸易操作方式配合协作,因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商务沟通和运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发现顾客的芳心已越来越难打动,顾客的购买已越来越精明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准确分析全球技术贸易的格局及中国所处地位的基础上,力图从理论上探讨“新技术民族主义”的合理性,进而深刻地认识基于WTO规则下的技术贸易和技术发展的实质和特征,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其措施,以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及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