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本文认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质是一个能量和物质转化利用的生态经济过程,并阐述了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适应性、多样化、持续发展、商品性开发利用和集约化经营等生态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2.
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理、高速度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资源最优利用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合理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加强旅游生态经济研究促进城市旅游与生态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生态经济是旅游经济系统与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机统一,二者相辅相成,必须协调发展。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保护、讲究效益、加强管理等原则;发展旅游产业必须运用旅游生态经济理论加以指导,才能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尚需完善的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资源是气候环境要素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部分自然物质和能量,包括光能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能资源和大气成分资源.它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具有突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合理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可以缓解我国传统化石能源的危机,盲目开发却有可能招致生态灾难.气候资源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建立在对其生态效益的保护上,保护气候资源的生态效益,对于保护我国气候环境,维护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资源利用适合度的意义我们知道,任何经济生产都是依托于一定的生态系统进行的。由于形成各种生态系统的生物物质和环境物质在数量上的有限性,因此,它的运行和对它的利用也都有一定限度。与此相适应,人们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应有一个阈限。不到这个阈限,对资源的利用就不充分,达到这个阈限,利用效率就最高,超过了这个阈限,就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严重的就会引起生态系统崩溃。适合度在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特别重要。在林业经营上采伐量超过了森林的再生能力,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在渔业上捕捞量超过了鱼类的再生能力,就会引起资源破坏等,这些都是因为超过了资源利用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又是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而且是生态系统的支持系统。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漫长岁月中,先后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三种模式、原始水利模式、工程经济水利模式和生态经济环境水利模式。而后者正表明环境水利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环境水利是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生态经济运行的一个主要错误货向是人类推动的经济系统的运行,不顾生态系统的运转状况和承载能力,在其不断强化的基础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多种自然资源的急剧衰通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受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反作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从而形成了不能持续进行下去的严重威胁。人们在全球生存与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酲现实中,终于认识到生态经济系统这一复合系统的客观存在,并且明确看到客观生态经济平衡规律是不能任意违反的,因而就使自己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活动,带来的不仅仅是耕地的增加,它对区域范围内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产生了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因此,需要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质、影响、规划控制等进行多维思考,从而使土地整理活动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系统的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林业生产必须走生态林业的道路生态林业就是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来指导和发展林业生产,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最有效地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林业产品,同时还要求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以达到既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同时又做到保护和改善生态,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取得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使生态和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 树立科学的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一是要求人们在发展社会生产时,要把社会再生产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大系统,既要研究制约生产发展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并遵循经济规律,又要研究各种自然生态因素,并遵循生态规律,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各部门的关系,合理安排、规划,采取综合性措施和对策:二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所谓生态经济工程,就是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经济学、环境学、系统工程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一定经济部门或区域范围内,应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等功能原理,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多层次利用与转化,从而以较高生产率在良性循环条件下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劳动密集、知识密集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它是以生态系统为核心,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的给合体,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规划、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增殖相协调的原则,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在这四者之间,密切关联,互为影响;其中资源又直接制约着粮食、能源的生产和供应,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随着世界各国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自然界资源匮乏之势日益暴露和加深。对于我国来说,较之多数国家和地区,资源不足的严重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不令人深深关切。所谓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包括陆地的资源与海洋的资源。但由于对后者的研究了解尚不充分,所以人们所称的资源一般系指前者。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多数不能再生,迟早会有枯竭之日,即使能够再生的资源,对此也须付出大量的劳动与相当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学者们认为生态补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是指前者。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在排污收费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急需建立的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补偿机制,所以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了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特征与演化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春东  鞠耀绩  汤万金 《技术经济》2003,22(2):F003-F003,F004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矿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非线性机制耦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人工系统。它是存在于特定空间范围内 ,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技术等诸多要素的具有网络结构和生态经济功能 ,并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 ,以自然环境为依托 ,以价值流动为命脉 ,以经济体制与环境政策为调节驱动器的有机整体。一、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1.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是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矿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地下储藏大量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6.
陈奎洪 《经济师》2007,(2):293-293
文章从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过程,指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理论存在着缺陷,即排斥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忽视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指出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资源安全评价是指为了实现资源供给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自然资源供给和利用的状况、可持续供给的实现程度和效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资源是否安全受资源禀赋程度、开发利用技术、制度、市场和产业配置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禀赋程度对资源安全产生着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南四湖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资源的配置结构、湖区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优势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永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的控制要素,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还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本文通过对双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就是要系统地分析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条件,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比较正确地阐明和揭示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并对其进行预测。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整治,要从现有资源条件出发,联系生产的现状、特点,制定一个在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而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方案。从建设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