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侵权案件涉及到民法上的名誉权和宪法上的言论自由权的冲突。在新闻侵权案件中只有对两种权利予以平衡才能对案件作出公正判决,但是由于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在新闻侵权案件中甚少考虑言论自由权的因素,而导致新闻机构败诉率偏高。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宪法中的规定是否可以在民事案件中直接引用或间接予以考虑并不清楚。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对“宪法司法化”和“公私法二元化”等概念作出澄清。并理解宪法权利可以在民事案件中引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没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本文旨在探讨在现有的法制框架内,在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试图解决发生于民事主体之间的宪法权利纠纷.本文从我国民事案件中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的困境入手,分析在我国难以适用宪法的原因,探寻法院适用宪法裁判民事案件的依据,以保护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言论自由的内涵、范围和限制及网络言论自由不加规制引发的社会问题、侵权行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提出了七点建议:完善网络行为立法,为打击网络不法言论提供法律依据;规范上网实名制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网络的日常行政监管;依法严格管理网络服务提供商,促使网站严格审查发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制裁措施;网络言论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应该倒置;将网络言论侵权刑事案件列为公诉案件;打击网络言论不法行为与保障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应当并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诉讼到人民法院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开始出现,并呈上升趋势。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是一种新类型的民事案件,在审判实践中有些环节难以把握。下面,就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一、商业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新闻暗访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即新闻暗访的合法性,暗访资料是否具有证据作用,正面和负面的作用.认为必须首先从法律上界定暗访权,暗访器材的使用合法性,暗访侵权等问题,将新闻暗访限制在合法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人权保障的角度倾斜.由此带来被告人权利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进步标志.但应当注意的是,我国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无罪推定原则并未从根本上确定、法官的中立性难以保证、强制措施的使用仍不够规范.结合国外的做法和国际标准,完善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应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加强律师的辩护权、确立沉默权,同时应该在宪法方面加强对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即刑事被告人权利的宪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忠浩 《魅力中国》2011,(11):18-19
随着我国互联网业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行使言论自由权的新平台,对于社会意识道德的影响不可低估。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宪法在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在现代亦然成为言论自由的一部分,自然受到法律的保护。网络空间的出现给言论自由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同时也给传统的法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网络中,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应该有度的限制,为大家更好的行使言论自由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第一起新闻官司发生在1987年,上海某公司业务经理杜某一纸诉状将《民主与法制》杂志两名记者告上法庭,诉由是两位记者采写的通讯《二十年“疯女”之谜》涉嫌诽谤。自此之后,因为对某些新闻报道有异议而追究新闻媒体法律责任的新闻诉讼屡屡发生。确实,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新闻纠纷诉诸法律已在所难免。在“新闻官司”频频发生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实现宪法赋予新闻工作者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舆论监督自由,实现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知晓权,维护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提升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9.
张昊  刘超 《改革与战略》2005,7(6):93-95
传统民法中,追究民事侵权责任必须以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件,但是在环境侵权大量涌现的新时代的背景下,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权行为与传统的侵权行为迥异的特征,而这些决定环境侵权适用的是无过错任的归责原则。从深层次上去分析,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也是契合福国家的兴起、民法的社会化和权利的社会化趋势以及环境权的私法化,并且一原则也可以从环境经济学上得到论证。要侵责利这  相似文献   

10.
浅谈配偶权     
配偶权在我国是一项存有争议的权利,立法上并未完全确立配偶权保护制度,但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却提出了保护配偶权的问题,其中,以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与配偶一方通奸案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对配偶权问题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人权保障的角度倾斜。由此带来被告人权利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进步标志。但应当注意的是,我国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无罪推定原则并未从根本上确定、法官的中立性难以保证、强制措施的使用仍不够规范。结合国外的做法和国际标准,完善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应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加强律师的辩护权、确立沉默权,同时应该在宪法方面加强对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即刑事被告人权利的宪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没有对不正当竞争商誉侵权是否赔偿律师费予以明示,鉴于商誉侵权与商标、专利等侵权一样,有赔偿受害人律师费的正当性,应当通过法律解释予以肯定。司法实务中,可以综合考虑商誉载体权利的确定性、当事人对诉讼发生的过错情况、确定损失的方式、案件与律师费的因果程度等因素,具体案件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聚合深度链接是网络著作权的新型问题,"避风港原则"以及"合理使用"制度无法成为侵权的有效抗辩。与"服务器标准说""用户感知标准说""新公众标准说"比较,"实质呈现标准说"应当成为著作权侵权的认定依据。我国可以在邻接权制度的出版者权中增设"网络传播出版权",并纳入法定许可范围,保留出版者声明不得使用例外,辅之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4.
新闻侵权因其案件纠纷剧增、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消极影响无法预料和难以挽回而对我国的法治进程的危害尤为巨大.本文对新闻侵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新闻侵权除应具备的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外,还应具备特有的四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5.
周中举 《重庆与世界》2011,(5):28-30,45
我国法律没有对不正当竞争商誉侵权是否赔偿律师费予以明示,鉴于商誉侵权与商标、专利等侵权一样,有赔偿受害人律师费的正当性,应当通过法律解释予以肯定。司法实务中,可以综合考虑商誉载体权利的确定性、当事人对诉讼发生的过错情况、确定损失的方式、案件与律师费的因果程度等因素,具体案件具体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新闻侵权的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探讨了正确处理新闻侵权与新闻自由、新闻法治关系的途径。要准确界定新闻自由,加强对新闻自由的监督;要明确新闻媒体和记者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以降低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执法,已成为司法实践和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倡导人性化执法是建立和谐社会 题中应有之义。 宪法和法律对权利的保障,也体现为对某些特定人群的权利保障,人性化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为了维护这些特定人群的权利。 反对一切形式的刑讯逼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自由,创造条件让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充分行使 维护权,尽量减少自由刑的运用,尽量在刑罚执行中为犯罪分子回归社会预备畅通的渠道,是人性化执法 的主要要求。 要走出人性化执法的误区,谨防不依法办事甚至违法,不能"一轰而起",把"人性化"当标签, 成为一种口号。  相似文献   

18.
<正> 宪法,人们称之为"母法"、"法上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因为它调整的是国家根本的社会关系,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宪政,通常理解为"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它不仅仅代表一种制度,同时表示了一种文明的政治状态。在这种政治状态的运作过程中,关键是"合理确定权利与权力的界限并有效制约权力以实现权利"。"权力"一般指"国家权力",即"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力",是维护统治秩序与社会公共秩序的强大武器。"权利"一般指"公民权利"或"人民权利"、"人权"。"权力"与"权  相似文献   

19.
网络因其流动性灵活性使网络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案件,在我国网络侵权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相关立法、司法却未跟进。针对这一现象,关键在于建立网络个人信息权制度。面对不同的部门法现状,网络个人信息权又该从何处着手,本文拟从网络侵权及其立法现状着手,讨论个人信息权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法律应然上的就业权利和实然上的就业权益。目前,大学生就业权利因政策性文件繁多、就业协议法律性质模糊而缺乏应有的尤其是劳动法律保护;就业权益遭受着用人单位诸如滥用违约金等各种就业陷阱的严重侵害。国家应强化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在立法上应完善相关就业法律制度,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就业服务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学生应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就业权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