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传统水稻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产业园的转型实践活动拥有不同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思维,产业园以类似“领导者+服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深入洞察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痛点问题,依靠制度嵌入、技术嵌入、关系嵌入的方式为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详细指导与服务保障,并基于“需求-响应-实现”逻辑形成引导农业劳作形式与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的转型机制,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主体。因此,为推进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注重确立长期转型计划,对数字生产模式做出前瞻性认知并提供相应服务,为数字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在乡野普及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一批成熟可推广的数字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持续推动产业变革,开启了数字经济新时代。在这一重要机遇下,国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产业变革的核心优势,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发展。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人才资本已成为关键影响因素和核心推动力量。因此,国有企业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充分释放内生动力,助推企业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从浅析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出发,深入挖掘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即立足于企业战略,系统规划人才培养工作;落点于培养方案,全面加强学习资源建设;聚焦于学习动力,有效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相似文献   

3.
宁连举  姚丹 《财经科学》2023,(2):110-127
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与重构产业生态的重要战略。本研究基于信息处理理论,以“中化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实现机制以及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信息处理需求,驱使国有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其信息处理能力。其中,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环境不确定性、任务不确定性和任务依赖关系的不确定性;(2)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横向关系,投资垂直数字化平台以及两者之间不断迭代进行数字化转型;(3)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绩效,重构产业生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静 《经济学家》2022,(9):59-68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复杂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开放系统的视野重新界定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及全链路优化的本质内涵,厘清现阶段表现的基本特征,明确识别出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模式,深刻认识当前演进形态核心要素的本源。进一步梳理出数字化供应链全链路优化的建设机制:一是“新营销+新品牌”增值机制:构建消费者价值模型,重塑数字化供应链价值衡量标准。二是“新履约+新金融”提效机制:数字化供应链的全链路优化提效,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三是“新组织+新技术”赋能机制:以组织变革释放业务动能,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础设施能力。并进一步提出实现路径的中国思路:加快建设“连接+智能”与“平台+生态”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全盘深化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全链条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全面推动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全方位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推进建设“促进中心”与“培育工程”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逐步建成高效科学的中国特色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作为数字经济强省,近年来注重数字经济建设,对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投资,积极借助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通用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以新基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文章对江苏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出江苏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韧性形成并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以广东省、江苏省等地区的339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数字化转型分别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双元创新对企业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地,企业通过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分别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双元创新视角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作用机制,验证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韧性的关系,也为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通过双元创新来提升企业韧性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供应商数据,从供应商配置与存货角度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降低供应商集中度,增加企业存货,多元的供应源与充足的存货储备有助于抵御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塑造供应链韧性。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管控能力和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对提升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为明显;外部交易成本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打造供应链韧性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数字化的稳链作用更多体现在面临外部信息约束较高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使进口供应链多元化,分散进口供应链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求商业银行回归服务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当前“稳经济大盘”政策要求下,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将信贷资源精准滴管小微企业,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意义更加凸显。在ABCD新技术普及背景下,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系统数字化转型成为更好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文章围绕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对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经营管理进行必要梳理,结合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发展现状,从大数据信贷模式和“网络供应链”两个维度探索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系统数字化转型方式,从运用大数据监测系统、构建智能贷后管理系统、大数据风控决策引擎、自动化流程机器人四个方面提出推动贷款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为优化贷款流程、提升信贷业务效率与风险防控水平、更好应对市场竞争和发挥普惠金融效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文化转型应该政治型、行政型文化转向经济型、经营型文化,从依赖型文化转向自主型文化,从群体型文化转向群体与个体并重型文化,是国有企业文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文化转型在深层次上是一种人性模式的转型,印从原来那种“伦理人”、“单位人”的人性模式转向“经济人”、“能力人”、“社会人”的人性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飞 《财经科学》2020,(10):93-107
本文提出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维度及其测度方法,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9年的年度报告,使用文本挖掘算法获取部分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率的三重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数字化投资对生产率没有直接影响,但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和互补影响。2013年以后,数字技术应用对生产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而业务模式转型则兼具三重影响机制。这些显著性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中呈现较大差异。因此,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要在数字化投资的基础上加快数字技术应用与业务模式转型,同时要重视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多种因素间的互补机制,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奠定良好的数字投资基础,同时还要补齐数字经济的发展短板,重点关注中小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李新锐 《技术经济》2015,34(7):62-69
对国家开发银行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制度创业进行了案例分析,构建了转型经济下国有企业制度创业的影响因素模型和策略选择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当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制度创业时,交易成本、创业者特质、功能压力、社会政治压力以及边界错位对制度创业的动机有正向作用;新兴场域中的网络边缘位置、边界桥接和边界错位对制度创业的机会发现有正向作用;合作策略和蓝海战略对制度创业的经济结果有正向作用;合作策略、蓝海战略、政治策略和理论化策略对制度变迁有正向影响;合作策略和政治策略对制度创业的外部性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2013—2020年的行业实践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绩效,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其机制路径为数字化转型通过减少各个环节的成本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效应等来提升制造业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制造企业传统的价值创造逻辑,但其价值创造的实现和演化机制仍然不甚清晰。本文以酷特智能2003—2022年的连续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行为促进价值创造的实现及其演化。研究发现:企业在单点突破-多业务整合打通-生态互联的连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效率驱动-用户需求驱动-利益相关者需求驱动下,采取适配的资源编排行为实现价值创造。在连续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资源编排呈现出外部获取加内部积累资源到资源协同共享的结构化方式构建数字资源池,进一步整合资源生成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生态合作能力,最终利用能力实现产品价值创造到数字价值创造的跃迁。据此,本文提出资源编排视角下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创造演化机制模型,一定程度上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和配置数字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黑箱”,贡献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的资源编排和价值创造理论,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寻求突破的一项重要变革。以新冠疫情为自然实验,基于2019—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季度数据,使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韧性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所遭受的负面影响要比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的企业更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缓解现金流压力、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企业成本三个方面有效提升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和疫情严重地区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链重构已成为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数字化赋能的理论视角,结合对传统制药企业仁和集团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创造主体,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不断重构的研究表明: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价值链重构经历“内部价值链优化—产业价值链整合—生态价值链构建”的演化路径;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对员工、客户、合作、流程和产品的赋能对企业价值链重构产生影响;数字化驱使生态价值链构建成为新的竞争模式,生态价值链构建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的主要方向。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构演化路径模型的提出,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生态价值链以获取系统性竞争优势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曾雪婷  韩洪芳 《技术经济》2023,42(10):116-126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危机期间重塑业务形态、强化经营韧性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危机期间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具体在疫情期间,企业数字化转型每增加1%使得就业规模相对增长2.7%。其中,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广化效应”与“深化效应”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其就业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在疫情严重城市、数字生态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更能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最后,企业在危机期间推进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员工收入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本文为维护危机期间社会稳定以及双循环战略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新争 《经济学家》2023,(11):37-47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企业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是由企业管理者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变革,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长期导向战略决策的缺乏、传统业务与转型模式间的冲突,企业高管团队能否发挥其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制度自主权的调节效应,研究高管团队共享经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共享经验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且这一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在制度自主权的调节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负向影响了高管团队共享经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作用,地区制度水平则促进了高管团队共享经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团队共享经验主要通过减少管理层短视与促进企业双元创新行为来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刘福蓉 《经济师》2020,(10):101-102
财务共享模式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新趋势,有利于加强集团管控,提高会计服务效率,降低会计核算成本,从而实现组织增值目标;同时也对财务会计产生重大影响。为更好地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基层财务人员必须抛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首先探讨财务共享对现代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国有企业基层财务人员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探讨了财务共享模式下国企财务人员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