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农机化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设设备使用后年经济效果为S,使用年限为T,投资为K,年回收投资为S_0, S_0=K/T,S=S_1+S_2+S_3式中:S_1—年社会劳动节约的价值;S_2—改善生产条件后年增加产量的经济收益;S_3—年节约的活劳动通过扩大生产领域增加新的经济收益。 目前一些地区或单位剩余劳动力较多,在工副业等创造的经济效果中,不一定是由于采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历程艰难曲折。到1984年,才扭转了粮食短缺局面,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以后,我国农业连续四年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千亿公斤,粮食供给实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文章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1)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8%。(2)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耕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粮食生产基础脆弱,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供需矛盾突出。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粮食生产需求动态平衡,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探讨和研究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护和涵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与核心区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其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够,增粮不增收等现象,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因此,文章研究三大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粮食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保障耕地面积,提高耕地使用效率,发展生态高产粮食生产模式及适度规模经营,使得三大核心区更好地发挥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减产,出现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与人均占有量的"四个下降",缺口逐年增大,2003年缺口0.5亿吨,如按人均400公斤计算,到2030年缺口将达两亿吨之巨,粮食安全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仅靠"土里抠食"的常规农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必须将之置于大农业的理论背景下,多方着手、多业并兴,从而加快粮食替代品的开发步伐,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有粮食库存爆满,产粮区出现卖粮难居民要求吃精吃好和市场粮价疲软的现象,使人们产生了粮食“过剩”的感觉,因此,有些干部认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简单地调减粮食面积,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已经安全过关了,忽视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对此,笔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世界农业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WARMEM)是一个多市场多区域的以中国粮食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全球农业市场政策分析模型.本文描述了CWARMEM模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建模过程,并应用该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趋势进行情景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资源、经济等因素变动对我国未来十年粮食安全局势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1.
论退耕还林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退耕还林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引发的当地粮食供给问题。剖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指出应建立合理的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粮食生产的自律机制、粮食安全预警机制以及国家、地方政府及农户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破解当前我国存在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粮食产量高、品质低,供需失衡等问题,应完善粮食生产宏观调控指导系统,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精准发布粮食供求权威信息,发展订单农业,加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供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优化粮食生产激励机制,正确引导土地流转,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规模化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培训,增强农业稳产增收能力,形成优质高效的粮食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其粮食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回顾我国粮食发展历史,经历了由严重短缺时期、紧张平衡时坍和基本平衡直到现在的丰年有余。如何确保“十五”期间和今后的粮食安全,笔者结合安丘市的实际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5.
粮食减产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粮食连续减产,而粮食需求则持续增长,呈现出当年产量低于当年消费量的局面,且缺口不断扩大。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保证,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必将引起国民经济大的起伏,新中国54年多的历史实践经验已证明这一点。针对目前粮食减产、粮食价格上涨及其暴露的问题,应及早采取措施,保证国家粮食安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主销区的农户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农户粮食储备正在发生变化1.粮食储备增长趋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末农户存粮人均528公斤,比2001年末增加16公斤。但实行“粮改”的地区农户存粮水平低,数量普遍减少。在实行“粮改”的8个省、市中,存粮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江苏省,人均566公斤,其余省、市农户存粮水平普遍较低,在人均160公斤~360公斤之间;5个省市农户存粮减少,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福建。西部开发地区农户存粮低于平均水平。2002年实施西部开发的12个省、区、市农户存…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机械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开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机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663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1.5倍,其中机电排灌总动力165万千瓦,机电排灌面积占总有效灌溉面积的30.8%;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18.
界定粮食金融化的深层含义,着重分析了粮食金融化的产生原因以及对粮食市场安全的双重影响,提出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问题的建议,即加快建立国际性的期货中心,提高国际市场谈判能力,发展粮食龙头企业、完善信息披露等,提高应对粮食金融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而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当前,我国实行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对各地区粮食储备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粮食储备体系运转效率得到一定保证。然而,该制度在运行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角度论述粮食储备管理的重要地位,针对当前在我国粮食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优化路径,并尝试改进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整体较好,但也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国内需求等潜在风险因素。在此背景下,兵团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意义重大。兵团粮食生产呈现出产量在波动中达到新高、播种面积在调整后快速增长、单产在冲高回落后仍居全国第一等特征,面临着资源约束加剧、基础设施待完善、种粮收益低及服务体系尚待健全等制约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做好耕地保护,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田;鼓励以粮食为主导的三产融合,提升粮食价值链;建立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抓好粮食生产;研推新品种技术,完善粮食生产全周期服务体系;做好粮食生产抗灾减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