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东盟子公司员工的中微观视角,通过问卷调查,采用PLS SEM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中国-东盟跨国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交互渠道、关系质量、学习意愿3个因素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理和路径。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东盟跨国公司内部,丰富和便捷的交互渠道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同时通过关系质量、学习意愿对技术转移绩效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关系质量不能直接促使技术转移绩效提升,但可以通过学习意愿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技术转移绩效。学习意愿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全产业链的强调使得研究其技术转移尤为必要。参考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资金供给—技术积累规模—技术转移能力—技术转移绩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转移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研究项目各因素对技术转移绩效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转移绩效总体处于较高水平;(2)技术转移能力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转移绩效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响因素,资金供给是技术转移绩效的重要支撑;(3)技术积累规模难以直接影响技术转移绩效,但在技术转移绩效影响机理中发挥重要传导作用,是技术转移的基础性技术资源;(4)不同项目类型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项目参与单位、首席科学家和普通参与者有效促进科技项目技术转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现代企业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立足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以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范式,以高管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体验及创新成效为对象,展开连续15周日记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会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规划性博弈与功利性博弈具有中介作用,技术吸收能力具有调节作用。由此证明,在“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合作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水平在历经组织间博弈后,将显著调节由技术转化而形成的创新绩效增幅。建议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创新合作,并通过均衡性博弈机制完善自身技术吸收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双赢”初衷。  相似文献   

5.
基于关系质量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建立研发外包中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中国9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424个样本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外包中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但关系质量能够通过提高知识共享程度和知识转移程度,增强企业动态能力,间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质量绩效是企业或组织按照先进的质量标准体系运营,以低成本而达到高质量的卓越绩效。目前对供应商及其绩效评价的研究非常多,但对供应商质量绩效的研究则还未见到。供应商质量绩效是指供应商企业按照先进的质量标准体系来进行运营所达到的卓越绩效。以中国国家质量奖为理论框架,建立供应商质量绩效测评体系,在质量绩效测评的基础上选择少数供应商,和它们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对已有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回顾与辨析的基础上,从企业视角出发,提出产品创新性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理论模型及相应研究命题。首先,细化两个构念维度,将产品创新性划分为市场、技术、组织和环境新颖性4个维度,将创新绩效划分为市场绩效和运营绩效两个方面,其中运营绩效包含创新速度、费用和质量。其次,对文献中已有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剖析和对比,构建产品创新性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理论模型。最后,对产品创新性维度进行分解,对创新绩效进行剖析,可为理论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培育一定程度的吸收能力,并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组织知识与技术转移绩效的提升。本文以珠三角地区102家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吸收能力、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与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吸收能力与知识整合对技术转移绩效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若能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将外部技术转化为企业组织自身的知识(技术),将能更好地提升技术转移绩效。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知识兼容—知识转移—知识创造”关系链的基础上,引入嵌入性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关系质量通过不同程度吸收能力对上述链式促进机制的强化作用。收集239份来自全国多地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企业间知识库兼容性通过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间知识创造绩效;经济型关系质量强化知识库兼容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型关系质量强化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且前者的强化作用是通过企业自身潜在吸收能力传递的,而后者的强化作用则是通过企业自身实际吸收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实施为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阶段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主要类型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几类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虽然不同,但都在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关于大学技术转移及其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在国家新型技术转移体系中,大学作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作用,大力促进技术转移意义重大。以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为契机,应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运行机制的完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扶持、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合理的科技人员评价机制以及技术转移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大学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技术转移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成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首先,从运行机理上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划分为内部型技术转移办公室(TTO)、外部型技术转移公司(TTC)和混合型(TTH)。其次,基于高校学科类型、高校科研规模和转移机构级别3个维度探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最优选择策略。最后,以湖北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研实力弱、科技成果少、技术转移需求低的文科类和教学型高校适合采用TTC模式;科研实力强、科技成果多、技术转移需求高的理工类和研究型高校适合采用TTO模式;层次高、机构发展成熟的综合类高校适合采用TTH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厘清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的适用条件,为今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985工程”高校为研究样本,选择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独立授权专利,抽取转让专利的申请人和受让人信息,构建这些专利的专利权人转让路径。通过对专利申请高校、发明者以及受让人的关系内容挖掘,将这些学校的专利技术转移概括为直接技术转让、校资产经营实体运营、校企联合研发、地校研究院、学术创业和专利经营实体运营6种模式。基于对6种模式的详细调研,结合宏观形势和外部创业环境优化,认为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正呈现一种明显的学术创业趋向。大学和创业学者的关系处理在学者创业和专利技术转移过程中更加重要,集中表现在专利成果权属和科研评价上。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价值评估及其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分析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价值的影响因素及评估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高校专利技术的真正价值内涵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将专利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高校需强化专利技术转化价值的意识和评估观念,形成以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转化、运营为中心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985工程"高校为研究样本,选择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独立授权专利,抽取转让专利的申请人和受让人信息,构建这些专利的专利权人转让路径。通过对专利申请高校、发明者以及受让人的关系内容挖掘,将这些学校的专利技术转移概括为直接技术转让、校资产经营实体运营、校企联合研发、地校研究院、学术创业和专利经营实体运营6种模式。基于对6种模式的详细调研,结合宏观形势和外部创业环境优化,认为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正呈现一种明显的学术创业趋向。大学和创业学者的关系处理在学者创业和专利技术转移过程中更加重要,集中表现在专利成果权属和科研评价上。  相似文献   

15.
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离职率及工作绩效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组织支持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某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任教师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教师组织支持、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是影响工作满意度水平的重要因素;组织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关系绩效,但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支持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些结论对进一步调整有关高校教师的激励措施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能力在制造业服务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鲜有文献研究数字平台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以“能力—行为—结果”的逻辑链条构建“数字平台能力—网络能力—价值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448个有效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平台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网络能力和价值共创在数字平台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平台能力—网络能力—价值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可拓展数字平台能力相关研究,阐释数字平台能力赋能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内在机制,为制造企业提高服务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和企业作为技术转移的两大主体,在技术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如何?二者贡献度有何差异?以2010―2017年中国内地27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相较于高校,企业技术转移的区域创新绩效更高;技术转移中心在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技术转移中心显著强化了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的区域创新绩效。结论不仅丰富了不同技术转移形式的区域创新绩效方面的研究,同时有助于明晰不同主体技术转移效果,为政府制定针对性帮扶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技术会聚备受关注。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2 025项中国专利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组织机构技术会聚程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技术知识成熟度和技术知识流动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机构技术会聚程度与其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组织机构技术知识成熟度削弱了技术会聚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组织机构技术知识流动性削弱了技术会聚程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组织机构提高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初期面临的实际问题,以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方式、组织结构为核心,研究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设立、人员构成、业务范围、运作方式等操作性问题。探讨了研究型高校与教学型高校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部门设置与组织模式,以及成立初期、中期、后期适合开展的工作与业务,提出"附属于大学、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制运作方式"是我国研究型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运作方式的有益探索,教学型高校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应以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灵活采用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与组织绩效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刚 《生产力研究》2011,(6):182-184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构的整合模型,论述其整合作用发挥的机理,并通过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旨在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文章得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组织雇员的行为而发生作用的,雇员行为影响组织的运营绩效,组织运营绩效又影响组织财务绩效,进而影响组织市场绩效;组织的雇员行为、运营绩效、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共同决定了组织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