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属管理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实施权属调整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双重差分值提高了0.056;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显著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且平原地区实施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提升效果高于山地地区。研究结论:应以完善权属调整法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保障,建立权属调整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联结机制,依据自然禀赋特征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的权属调整模式,为农田集中连片、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福州市白沙镇乡村旅游地区为案例区,依据农户现有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农户就业情况、主要收入来源、是否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四大标准,将白沙镇乡村旅游区农户划分成务农主导型、务工主导型、混合型、旅游兼营型和旅游经营型。以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适用于乡村旅游地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旅游经营型和混合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农户;五大类型农户的的五类资本的平均数水平较低,仅物质资本的平均指数较高为0.528,其他四类生计的平均指数都小于0.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管旅游优先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 文章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1)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2增至补偿后的0.323,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2)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人力、社会、信息、物质、自然、金融、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384、0.459、0.508、0.450、0.016、0.25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3)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 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开发下农户生计适应变化与影响机理研究*——以延安市乡村旅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延安市3个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适应性理论,分析农户在乡村旅游扰动下的适应策略与适应模式,定量测度不同适应模式农户的适应结果。厘清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提出促进农户及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参与性农户评估法及二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1)旅游开发造成案例地农户自然资本丧失,失地农户由务农或务工为主的单一适应方式向兼业型与非农型转变,分化为4种不同类型的农户,且各类农户在各描述指标方面差异显著。(2)农户的生计资本衡量3个社区旅游开发后的适应结果,生计资本普遍较低且内部各维度差异明显。对比4类农户适应结果可得:复合生计型>务工主导型>旅游服务型>社会保障型。(3)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深入解释当下适应结果对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影响农户选择意愿,其中可借款人数是最关键的影响变量。[结论]农户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生计动态适应的影响机制为旅游开发及基于此补偿制度是农户现在生计适应活动的外部起因,按照适应类型以及收入比重,分化为4种模式农户; 现行生计适应策略使农户适应结果迥异,生计资本的储量和结构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是农户未来生计选择的直接动因; 3个社区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分异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青岛市城郊4区3市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可持续生计水平呈现波动增长。(2)从时空分异特征来看,2010年各区市多呈失调状态,2015年以中级协调为主,2019年黄岛区实现优质协调,其他区市达到良好协调状态。(3)单一影响因子分析显示人口密度对2010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乡村旅游景点密度对2015年、2019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4)因子交互影响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各地区应着力于发挥乡村旅游资源要素集聚的推动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聚焦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计韧性理论作为人地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对推动社区、农户家庭风险的防范、可持续生计的建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将生计脆弱性、生计恢复力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相结合,建构生计韧性评估框架,并结合社区参与模式的差异,对旅游发展前后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变化进行评估和比较,据此提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对策。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建构存在正负效应,既能有效提升农户生计抵御能力,也会显著加大生计环境的风险;(2)总体而言,旅游发展能有效地提升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3)在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下,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改善效果不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越深,农户生计韧性水平就越高;(4)旅游发展越成熟,旅游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就越显著。基于此,要积极加大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力度,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地社区和农户的旅游参与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社区的自治水平和强化社区机构力量,以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推动乡村旅游地社区农户生计的韧性建构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农户行为理论中的行为动因决定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采用行为,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受到农业资源稀缺性的约束,由于农户自身生计资本的异质性,农户生计方式的选择和技术偏好都有所差异,导致农户在生产技术采用行为上也有差异。方法 文章基于农户分化背景下,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将农户的荔枝龙眼主产区广东、广西区域的农户荔枝龙眼技术采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二元Logit模型从多维的农户生计资本的视角研究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农户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五个方面影响着农户生产技术采用与效率。结论 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拓展多元化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户的社会资本;健全农村信贷制度,提升农户的金融资本;加快土地提质增效,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加强果园设施建设和完善补贴措施,提升农户的物质资本。 相似文献
10.
农村内生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仍然普遍落后于城市,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集体观念弱化、治理体系松散和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持续发展,未来应明确集体土地产权、发挥村庄能人的领导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技术等先进要素、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农户可持续生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旅游生计效率的概念及理论模型,构建生计资本的投入指标(旅游用地面积、旅游资金投入及劳动力投入)和以家庭旅游年收入为主的生计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丹霞山128个农户的旅游生计效率。结果表明,农户旅游生计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均值为0.7485,旅游对提升农户生计效率作用显著。旅游用地、资金及劳动力的投入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农户需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才能有效提高生计效率。家庭区位条件、教育水平、人情开支、旅游技能以及旅游生计方式数量对旅游生计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SLA)框架,对生计资本影响山区农户分化进行深入研究,为职业分化背景下促进农户多渠道创收以及实现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多值选择模型,以广西山区的540家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纯农户与非农农户向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分化;自然资本丰裕更能吸引农户向纯农户或以农为主的兼业分化;增加金融资本有助于兼业农户专注于农业生产,也促使非农经营主体投身于农业经营;物质资本影响农户向纯农户或以非农为主的兼业农户转变;拥有自身务工经历的农民更易于选择以农为主的兼业形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因提升其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投身于农业生产;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分化的程度因距离中心市场的远近而存在差异。结论 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向不同类型的职业进行分化,应从鼓励农户兼业化实现收入多元化以及鼓励乡村精英返乡创业的视角,适应不同类型农户分化需要,为调整农户生计资本,维持生计可持续性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落实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转变人们对乡村的认识,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灵体验和精神享受。文章简单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总结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希望能为推动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肥城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支撑肥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对促进肥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全域旅游的概念及特征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肥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肥城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存在着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和季节性明显等问题,并提出了应深化发展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乡村旅游的品牌意识,创新旅游产品;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健全基础配套设施;落实旅游人才扶持政策,旅游发展人才保障;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并行;依托"旅游+"、"互联网+"的发展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以期能促进肥城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家近年来对新疆实行对口援建的政策,对新疆南部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水平分别为0.4066、0.2065、0.2113、0.2369和0.4967,农户五项生计资本构成极不平衡,生计策略受到影响和制约,生计脆弱性突出。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对拉动乡村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乡村经济提升的重要支撑。本文在梳理我国乡村旅游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按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归类旅游人才,厘清各类旅游人才的具体作用,并从转变乡村发展思维、增强经济发展基础、创新企业发展机制与增强经济可持续能力四方面,分析旅游人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整合优秀人力资源、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脆弱性既是贫困的重要特征,又是返贫风险的核心根源。由于部分脱贫户受生计资本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欠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仍面临较大的风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脱贫。防范脱贫“脆弱户”返贫风险,实现其可持续生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已有分析框架进行梳理与述评的基础上,基于生计恢复力的理论视角,将可持续生计方法与恢复力理论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脆弱性——生计恢复力”理论分析框架。新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脆弱性的多重扰动因子与脱贫“脆弱户”的脆弱性形成,阐释了脱贫脆弱性与生计恢复力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关联。其中,缓冲能力、自组织、学习能力与自我感知是生计恢复力的重要表征。实现农户生计脆弱性向生计恢复力转变的关键路径在于生计资本的重组与优化,即要实现生计资本内部的结构式调整、外部政策对生计资本的调节、自我感知对生计资本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之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彻底结束,霍城县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较伊犁州其他县市,霍城县在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和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度上都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近年来,霍城县乡村旅游业出现了较多问题。根据实地调查,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分析限制霍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建议,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省发掘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产业,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但是,云南省乡村旅游产业也存在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足、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乡村旅游资源同质化问题严重和政府监管薄弱等问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加大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内涵、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加强区域间联动和转变旅游资源营销思维等具体措施,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促进云南省乡村旅游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