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分布动态法对比研究了1995-2011年我国210个地级市人均GDP和GDP的动态分布。研究发现:210个地级市人均GDP分布呈现绝对收敛,表明若当前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国际冲击没有较大改变,不同地级市间的人均GDP差距会缩小并达到一个稳态水平。但GDP分布呈现俱乐部收敛,即GDP水平较低的城市和GDP水平较高的城市分别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城市人均GDP和GDP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因素和要素流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汇率变动对服务外包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的驱动因素一直视汇率为外生变量,但随着汇率变动的趋势变化明显,汇率对服务外包的影响逐步内生化.通过在Antra's(2004)基于劳动工资率的两国模型与Ping Lo(2007)两国模型的扩展基础上,构建了汇率变动对服务外包影响的两国模型,分别论证了汇率水平趋势与汇率波动、人均工资率对服务外包的理论影响命题,并通过公式推导加于证明.该组命题通过1994年~2009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得到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水平趋势与波动幅度、人均工资率水平、人均GDP均对中国服务外包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汇率不应该排除在服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外,应纳入服务外包驱动因素或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地方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地方性GDP作为地方性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的计量检验,作出修正,证明了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此模型证实了地方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地方性GDP是地方性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服务的人均水平的重要解释因素。文章也对现今地方政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ML模型对全国30省2004—2016年的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探讨其时空演进特征,并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动态演进规律,省域间物流发展协调度有待提高;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生产率较高的省份趋于相邻,生产率较低的省份趋于相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密度、物流能源强度、交通运输强度和人均GDP,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市场化进程的正向溢出效应最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07-2009年有明显的上升,而影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因素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层面的广泛热议和关注。本文通过采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一个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决定模型,实证研究影响劳动报酬占比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资本产出比、失业率对提升劳动报酬占比有明显积极的影响,而投资率、出口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数对提升劳动报酬占比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服务外包产业升级是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基于服务外包产业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特点,本文从科技创新的视角,选取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与创新城市的交叉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及逐步回归法确定了影响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重要科技创新因素,包括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和人均GDP,具有潜在驱动倾向的科技创新因素包括大专院校在校学生数、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方程,计算分析自变量的弹性灵敏度指数,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应从挖掘专业人才潜力、增加科技投入强度等方面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各省电子商务百度指数和2014-2020年各省网上零售额,对其中国电子商务的热度从描述统计角度分析社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度;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结构从网络密度和QAP分析探析电子商务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⑴基于各省电子商务百度指数发现广东省电子商务百度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余30个省;西藏地区的电子商务百度指数值最低。⑵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2018-2020年的关联网络结构中均包含了31个省份,未出现孤立节点,具有较为典型的“东强西弱”的分布趋势。⑶QAP分析显示GDP、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5-64岁人口数、互联网普及率6个因素对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影响均显著,其中GDP、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互联网普及率在考察期间2014-2018年表现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主要受到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而农业人均GDP对其影响相对比较小。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会随之下降。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保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是基本要求。为此,必须降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改善农村交通现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补贴农民的教育支出,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维持在适当比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宿旅游的蓬勃发展,从宏观层面探讨其网络关注度和时空差异有助于民宿行业的资源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百度指数研究国内民宿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民宿旅游网络关注度在时间上呈倒“U”型分布,月际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趋势有所下降,年内月份变化多为单“峰”分布,高峰期为6-10月,低谷期为11月-次年2月;空间上呈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的态势,省际区域差异明显,但差异存在逐渐减小的趋势,区域间存在集中趋势,但集中程度较小;关注度与地区生产总值、民宿数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其空间分布差异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把握时机,强化民宿旅游淡旺季的差别营销;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民宿旅游行业空间布局;挖掘地方特色,提升民宿旅游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的海峡经济区的区域范围主要包括台湾省;福建省;以及浙江省温州、丽水2个市;广东省梅州、潮州、汕头、揭阳4个市;江西省抚州、鹰潭、上饶、景德镇4个市。截止2006年底,海峡经济区土地面积26.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74%;人口总量9918.5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7.41%;地区生产总值3.78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6.09%;人均GDP38015元,同期大陆地区人均GDP15973元,台湾人均GDP112686元。  相似文献   

12.
出口韧性在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通过真实出口贸易变化与预期出口贸易变化的比较测算2020年1月~2021年12月出口韧性,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Kernel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探究其时空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时空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自新冠疫情蔓延以来,中国经济基本盘承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出口贸易总体实现稳定增长,出口表现较强韧性。相比于出口恢复力,出口抵抗力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出口韧性表现为波动式变化,具有时序变化的阶段性,并存在地区与空间异质性。从国内宏观因素看,防疫政策力度与医疗水平是最重要的两项因素;从国际贸易因素看,出口贸易伙伴数量与最大出口国疫情严重程度是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最后基于结论为提升中国出口韧性的时间演化路径与空间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沈俊鑫  张超颖  李晶 《江苏商论》2023,(12):117-122
本文以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并对数据进行测算排名,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第一阶段超效率DEA的测算结果,第三阶段的测算结果效率值有所下降,而且各省份间差异明显,呈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在经济、政策、科技、贸易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中,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有R&D活动的企业数是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有利因素,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和进出口额占GDP比重则是不利因素。基于此,从实行差别化创新、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鼓励梯次联动区域创新角度提出建议,为解决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效率无效的区域问题提供研究视角与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丹 《商业时代》2012,(25):131-132
本文对欧盟NUTS2地区的人均GDP、失业率、人力资本和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欧盟区域差距进行测量。得出如下结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区域差距有所收敛,但是成员国内部差距却呈现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0-2011年江苏省能源消耗数据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基于STRIPAT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江苏省整体还是各省辖市,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但碳排放强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比重、碳排放强度和人均财富是影响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缩小城乡二元差距起着基础性战略作用。本文通过选取1978-2012年云南省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比较发现,云南省城镇化建设变化趋势纵向与全国保持同步,横向落后于全国和西部省份。运用动态经济计量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云南省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相互促进作用明显,人均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动城镇化率提升0.6575个百分点;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带动人均GDP提升1.47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江苏省1993年~2013年这21年间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造成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作定量的实证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将第一产业对我国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农村就业人数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发现,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受人均GDP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市有关数据,首先,分析了全局空间相关性,发现地区间人均废水排放存在着空间自相关;然后,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人均GDP增加对人均废水排放的影响,以研究经济增长是否加重了中国的排污负担,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废水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回暖乏力和国内经济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我国中部六省经济依然保持10%以上的发展速度,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的GDP总量达到8.318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超过23.5%。商贸流通业和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贸易引力理论为框架,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时空效应下的我国蔬菜区域流通的时空相关性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蔬菜区域流通具有显著的时空相关性,存在较强的时间动态惯性和空间关联特征,表现在地区自身发展存在连续性;相邻地区存在互补效应;蔬菜输出地区蔬菜生产劳动力、土地、输入地区城镇总人口数以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对蔬菜区域流通有正向影响,蔬菜输出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蔬菜生产价格指数对蔬菜流通有负向影响。其中,代表需求潜力的城镇人口数对蔬菜流通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