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透明度和融资约束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且当企业为非国企或工业企业、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股价越敏感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越明显;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文章考察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且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性高、非“四大”和分析师关注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审计投入与经营风险在非控股大股东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基于非控股大股东性质的拓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非控股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杨兴全  李沙沙  李闯 《财贸研究》2022,(11):69-81+110
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投资效率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提高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具有资金优配效应;其作用路径为抑制管理层在职消费及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异质性检验发现,当财富股价敏感性越高、股市压力越大、退出威胁可信性越强时,上述作用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且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利于投资机会较好公司获取增长期权价值,利于投资机会较差公司获取清算期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除了通过"用手投票",还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最终达到治理目的。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本文利用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在除控股股东之外还存在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基于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透明度进行异质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高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更低。在采用公司固定效应、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双重差分分析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细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本研究为保证股权质押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预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爆发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新财富》2010,(1):82-84
目前,国内的金融企业、实业集团进行了各式各样的金融控股模式的探索。其中,平安集团、中国银行、泰达控股等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金融控股模式,而泛海系在经过了一轮摸索以后,回归到另一条与其他民营集团不同的道路,目标是“绝对控股”,而非参与。  相似文献   

8.
金融企业的市场退出是为了减少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利用市场手段淘汰那些低效率的金融企业,一个有效的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必将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融资活动对企业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融资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息环境的好坏.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预测的角度出发,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信息环境.结果表明,金融化恶化了实体企业的信息环境,即金融化增加了分析师预测误差和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减少了分析师跟踪人数.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更强的分析师能力可以缓解金融化对分析师预测的不利影响,而较大的经营压力则会加剧金融化的负面影响.传导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化主要通过增加盈余波动性、降低盈余持续性和降低会计稳健性对分析师预测产生负面影响.最后,金融化带来的信息环境恶化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对实体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微观的企业信息环境角度出发揭示了企业金融化抑制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居民部门、影子银行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在内的四部门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资源供给和信贷利率的影响,并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企业影子银行化能为高生产率企业提供有效的替代性融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越大,但是企业影子银行化再配置的金融资源同样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无论生产率高低,均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中得到显著的融资约束缓解,而融资约束较重的企业中,仅生产率较高的民营企业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发展中得到融资约束缓解,生产率较高但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融资约束无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梦可 《北方经贸》2023,(8):102-104
绿色金融将金融理论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是解决环境规制等问题而衍生的新概念,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活水”给绿色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建立并趋于完善。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分析了绿色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对抑制“脱实向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既会由于“蓄水池”动机而上升,又会由于绿色转型的需要而降低。研究为探究绿色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与路径提供线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的局势下,一部分的地方省、市都已经展开了以整合地方的金融资源为前提的金融控制浪潮。如何组建起以金融控股模式来运行的集团,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当前我国各大地方区域的主要任务。因此我认为,金融控股以及其余的各种金融理念规划,都是具有体制、方向性的;由此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也是远远超越原本的经济范围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大股东制衡机制对盈余管理和盈利质量存在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两类不同盈余指标的代表,以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高,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低;(2)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对第一大股东(或前两大股东)的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低,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这表明,不同的大股东对不同类型的盈余指标存在选择偏好:控股股东可能偏好市场和投资者反应程度较为显著,盈余管理空间较大且相对易于操纵的盈余指标;而与之相反,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越有可能抵制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4.
赵蕾  王家庆 《商业时代》2012,(20):81-82
本文以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做集团控股组,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做非集团控股组,选取这七家银行2006-2010年五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两组银行的部分关键经营指标做实证研究,得到结论:集团控股组较非集团控股组信用风险较低,而流动性风险相差甚微。并针对实证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程都在不断加快。基于此,本文研究发现:(1)国内企业金融化起步较慢,仍赶不上国外企业;过度金融化导致部分企业脱离实体经济;(2)流动资产比率和企业金融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有利于融资,企业发展更为迅速;固定资产比率、留存收益资产和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呈强负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比率过高会减缓企业的发展,留存收益资产保留较多会导致企业缺乏投资资金;(3)货币资金占比和金融化程度呈负相关,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净额和金融化程度呈正相关;衍生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净额、应收股利净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净额、长期债权投资净额和金融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在金融市场参与度日益增加,资金脱实向虚为实体企业金融化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呈现的投资行为特征.这暗示着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使得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本文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给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都在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以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风险也不断凸显出来。本文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威胁以及解决策略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能够稳健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
郦晓 《中国工商》2002,(6):39-39
在新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目前则是一个突出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