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红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保山金鸡革命老区为例,通过对金鸡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当前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红色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最大限度合理有效地挖掘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黑龙江省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在红色乡村建设、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和民族团结工作上取得良好成效,但也存在缺少相关高素质人才、乡村红色文化开发思路趋同、红色文化与乡村建设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为此,要强化政策引领、强调特色鲜明、推进深度融合来破解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助力黑龙江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价值。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保护利用空间大。进一步开发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培育专业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助推兵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张树锋 《山西农经》2023,(1):117-119
作为山西红色文化典型代表的吕梁精神,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道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第一批伟大精神。吕梁精神蕴含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展示与传播好吕梁精神,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利用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文化自信,吕梁精神红色文化必然要运用创新性传播的策略,强化品牌意识,推进数字化传播机制建设,促进红色文化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依托外部资源推动内生发展是乡村振兴新内源式发展路径的重要机制,实践中容易出现外部行动而“内”不动的困局。本文以新内源式发展理论为支撑理论建立外部资源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借助运动生物力学理论进一步理解内部资源、外部资源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内外合力促进乡村振兴的联动模型,对于理解外力推动、内生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绝佳的分析视角,同时借助个案研究方法探索了外力推动下乡村振兴的初始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发现,(1)重塑文化认同是破解内部弱参与的有效手段,但单向的文化撬动难以激活文化资源,以文化为载体的民俗活动能够强化村民联系,唤醒主体意识,这个过程需要依托外部资源的推动;(2)外部资源推动内生发展的着力点是形成内外合力,落脚点是重建村落共同体,促成村民的一致行动,从而保证乡村振兴的生命力和持续性;(3)乡村振兴新内源式发展路径的实现依赖于赋能、参与、认同的渐进式治理,其中,赋能是根本目的,其实现过程就是村民参与的过程,也是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郑胜男 《山西农经》2023,(1):97-99+103
乡村振兴背景下,坚持发扬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不仅顺应了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要求,更凝聚了赣南红色文化的物质成就与精神根基。文章通过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在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开发现状,探究了当前开发与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使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推动赣南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的红光村,作为唯一1座由西路红军创建的村庄,其独特的红色历史、红色资源、红色基因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文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开发乡村红色经济,开展红色旅游,对于实现村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吉安分行支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有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江西吉安是井冈山精神的发源地,全市有革命遗址973处,2019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为助力当地提升"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旅游品牌,近三年来,农发行吉安市分行累计投放红色旅游资源建设项目贷款11.36亿元,有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服务乡村振兴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是打造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发扬传承的重要宣传渠道途径。本文通过探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使得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更加具体、丰富、深入;同时,借助红色旅游承载的独特的文化价值,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红色旅游将优秀的红色文化渗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对促进我国良好的社会民风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芳玉 《山西农经》2023,(9):167-169
战旗村是有着红色革命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战旗村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着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多次获得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等荣誉称号。文章研究了近年来战旗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总结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其他乡村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概况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运用全要素理念,整合项目和统筹资源,聚焦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以红旗渠为主线“串珠成链”,实现19亿元贷款项目融资落地,为后续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内容统筹谋划、融资方案设计和银政企合作工作方法等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三亚市西岛文化旅游区独特的地域优势、厚重的红色革命资源、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海洋资源,为西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天然的区域优势,形成西岛旅游文化乡村振兴的品牌。但西岛的旅游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瓶颈。鉴于此,构建新型的发展模式是促进西岛旅游文化发展的关键。构建“红蓝绿”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红蓝绿”游览方式,拓宽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渠道,展示西岛旅游新的风貌,将是促进西岛文化旅游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力路径。  相似文献   

13.
纳桃村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特色村落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纳桃村蕴藏的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是可以与乡村文化振兴和康养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优质资源。建立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纳桃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村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别山"红色文化+"建设是对传统红色资源的二次发掘和精准定位,针对当前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现状,建议从旅游、特色产业、青年教育实践、基层治理等环节多元变革,进而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创新发展,逐步实现大别山乡村地区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张建 《山西农经》2023,(3):127-129
大湘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对于促进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在共同富裕的历史背景下,作为红色文化主力的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需要在城乡融合、区域发展的视野下,不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高质量发展,为湖南“三高四新”的发展目标作贡献。文章拟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大湘西红色文化的资源条件,对大湘西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提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见证了中国各族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着全国各族人民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牢固根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民族成分多元的革命老区,而且有别于一般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族特质显著、发展依赖政策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革命元素。具体到实践,亟待在审视均衡性治理与国家化整合、政策衔接与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历史牵绊与现实挑战,把握政策联动、社会巨变、生态治理、文化集成的“后发”优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振兴行动的开展,需要加快产业融合振兴,积极培育“红色产业+民族特色产业”;就地盘活党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发挥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浸润功能,防止返贫文化惯性并防范民俗异化;有效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扭转民主治理的“少-边-穷”困局。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探究辽宁红色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文章选取大连东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和网络问卷调查、相关人员采访等方式对我省红色乡村旅游用户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辽宁红色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了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设计策略,从而提升红色乡村旅游的服务体验,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希望能够对推动我省旅游行业服务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资源是延安市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亟待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使其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产业优势,从而助推延安乡村振兴。但延安市红色文创产业的发展仍不充分,基于现状,需要从产品、品牌、产业3个层面设计合理的发展机制,促使产品开发更能凸显延安精神,品牌宣传在文创市场上提高知名度,产业融合协调,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新征程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广西局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切实发挥机关党建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保障作用,以机关党建走在前,擦亮党建“红色”名片,赋能乡村“绿色”生态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工作强基固本,描绘乡村振兴最美画卷。  相似文献   

20.
李静静 《山西农经》2022,(6):149-151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凝聚群众共识,推动乡村善治具有政治引领、道德教化、制度创新、社会整合等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治理主体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因此,利用好、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独特功能,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自治、法治与德治融合共生,有助于将红色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内在优势与效能,推动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