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对研发的投入分国家预算资金投入、企业部门投入、国外资金投入和其它投入,业已形成成熟的研发投资机制。在联邦专项计划的框架下,俄政府更加注重创新基础设施发展、科研成果商业化机制建设、优秀科学流派的扶持和科技人才问题的解决。联邦政府还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预算外资金,鼓励工业、企业界等资助研发。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俄对研发投入的结构性特点是政府投入的比重在国内研发支出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投入,其省际分布状况潜在影响着各区域创新效率。基于2009-2016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区域科技人才与研发面板数据,在创新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分别考察科技人才数量与结构维度对区域创新系统三阶段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数量维度下,科技人才分布规模对区域知识创新效率、专利创新效率有非线性倒U型影响,先后从人才聚集规模经济效应转向不经济效应;整体集中度提高即全国科技人才分布相对集中有助于提升各地区专利创新与产品创新效率;在结构维度下,科技人才队伍中女性与博士研发人员越来越高的比重对知识创新效率表现为负向影响作用。最后,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背景,提出积极发挥人才集聚正向效应的建议。inno[]rlzb[]rlzb[]czpz[]czpz[]cyjg[]cyjg[]dwkf[]dwkf〖BHDG1*3,WK7*3ZQ,WK6。9DWW〗  相似文献   

3.
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2013-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结果发现:①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但主要增加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数总量,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上述结果在剔除直辖市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区域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集聚效应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主要机制;③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在东部地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政策工具强度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3-2016年城市数据样本,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分批次确立的特性,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的整体效应、长期动态效应和批次效应。结合城市创新微观主体构成特性,分析属地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及企业类型异质性对属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在长短期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越早确立的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企业集团作用大于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效能,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从项目部署、实施效果、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案例研究及广泛的调研,结果显示,青年科学家项目在围绕“四个面向”进行科技攻关、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青年科学家项目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松绑减负,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活力;放宽经费使用限制,提供稳定经费支持;探索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为其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赋予项目评价一定灵活度,引入跟踪评价机制;放宽对申报人的年龄限制,引入科研年龄指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打造国家科技中心有利于推进“创新湖北”建设进程.湖北省创新资源富集、创新优势突出、创新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区域竞争力不强、优势不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湖北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必须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集聚为核心,不断提升科技要素的集聚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力,着力提升国家科技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制造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000—2012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科技活动统计面板数据,构建了心理契约、创新气候与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显性指标体系,并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科技人才与企业之间显现出交易型心理契约特征,高级人才与企业之间显现出平衡型心理契约特征;组织创新气候各因素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影响各不相同,研发投入和政府支持力度为正向效应,技术引进、市场和技术竞争为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将校企知识流动过程分为知识研发阶段和知识转化阶段,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分别测度了校企知识研发效率和校企知识转化效率,并基于空间面板Tobit模型研究两种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的校企知识研发效率整体高于知识转化效率,并且两种效率均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性,莫兰指数验证了两者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高校层面,高校创新能力对知识研发效率存在促进效应,但是,对知识转化效率存在抑制效应,科研人员结构只对知识转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政府科研支持对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在省域层面,省域创新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水平对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只对知识研发效率存在促进效应;校企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类型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对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发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厚的专业积累与稳定的研究方向、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方法和系统思维能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4个典型特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要重点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各类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选拔机制、发展渠道和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对中国与世界上22个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竞争力、分维度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在经济发展、制度环境、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方面与创新型国家均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促进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研发投入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形式可能是非线性的。以中国2007—2015年30个省际(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研发投入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金融发展水平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研发劳动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基于金融发展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显著存在的;研发劳动投入能推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而研发资金投入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促进因素有研发劳动、城市化水平、政府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当金融发展水平处在不同区间时,研发劳动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万众创新”背景下,已有文献关注到企业创新投入在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但对中观视角行业表现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创新投入对行业成长性的影响机理以及行业研发环境和企业市场势力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与行业成长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行业技术环境和行业政策环境起正向调节效应,但企业市场势力会削弱上述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不受内生性问题的影响,且稳健性检验结果并未发生改变。建议构建包含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政策支持、优势资源整合及良好环境的营造,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知识二元性特征及其转化机制,科技人才政策应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引进促进培养为策略,以实现积累人力资本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根据知识二元性特征和产业技术水平两个指标,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分为4类,并构建基于知识转化的科技人才转型模型,而后提出系统的人才政策导向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文章通过从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创新环境方面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近10年来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山西省近10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DEA-Tobit模型研究财政投入力度、科研结构、开放程度、经济效益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并结合全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得出劳动生产率对全省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大,开放程度的作用其次,财政投入力度与科研人员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是逆方向的,而且影响作用相对比较小。最后,从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品牌发展现状表明国内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培育,而研发投入强度和专利产出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研发投入强度、专利产出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资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发资金投入的强度对于品牌的认知质量和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专利产出的数量在二者之间起到了完全的中介效应。应该提高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提高专利产出效率,充分利用并维护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科研人员绩效以及树立系统协同观念,以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武汉城市圈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挥武汉城市圈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需要依靠科技人才.而现实中,人才流向和分布上出现了不均的现象,这已成为当前圈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仅依靠高层次人才是不够的,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其思路为:发挥武汉地区国家实验室、科研所、设计院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才优势,根据科技人才的特点,按市场导向,由政府提供服务扶持来建立武汉城市圈初、中、高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4—2017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数据,从创新要素供给和产品需求两个维度系统分析房价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测算各传导渠道的分解效应,进一步探究城市“引才政策”在房价对创新负向影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城市房价会从新产品消费需求、政府科技投入、人才资本和企业研发投入四个渠道影响创新,除政府科技投入会带来正向效应外,其余均为负向效应;(2)房价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渠道具有区域异质性,各区域的重点传导渠道存在差异;(3)城市人才引进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房价对创新的负面影响,且这一缓解作用在区域间同样存在差异。因此,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关注城市房价对技术创新的关键传导渠道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考虑区域创新中政府、企业及市场间的作用,理论分析中国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30个省区(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及港澳台地区)2008—2020年面板数据以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效应及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和正向滞后效应;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力受到企业创新绩效、市场化程度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存在效力发挥的关键期。研究有助于理清区域创新中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对政府资金干预区域创新的形式作出思考,提升政府科技支出效率,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开发、利用好中小企业科技人才,把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创新成果,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全部工作的重点。当前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中存在投入不足,配置不合理,高级技工创新能力边缘化等问题。企业应主动出击,全方位选拔人才,为科技人才的创新提供服务,提高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丹  胡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0):128-136
科技创新规模扩张和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两条关键途径。基于现有研究鲜有结合科技创新规模和科技创新效率开展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系统筛选国家科技创新规模影响因素,并结合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创新效率变化指数,以及中国与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差异性。研究表明,R&D投入强度、R&D研究人员、专利申请量、科技期刊文章数、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科技创新效率是影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1991-201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呈指数增长态势,有力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除日本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九国整体呈小幅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