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村治理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运用治理理论框架剖析,70年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多组织共同参与、克服乡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制度法律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乡村治理更加理性和自觉地行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一大趋势。国家转型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其条件。与现代化相伴随的国家转型体现在现代国家的建构。本文通过总结比较传统与现代国家乡村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考察不同时期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及其绩效,同时指出,民主合作模式代表了未来乡村治理结构变迁的理想目标与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乡村治理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英 《农村经济》2006,(11):17-19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简略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主要思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乡村治理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发展的现实为基础,提出21世纪乡村治理发展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并对21世纪乡村治理发展的机遇,选择等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梁惟 《农业经济》2023,(7):52-54
随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针的不断深入,为基层治理格局创新提供了机遇。乡村治理工作是我们社会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我国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技术作为现代治理机制的重要载体,符合乡村规范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治理需求,有助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转型升级。对此,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创新逻辑,多角度分析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的功能属性,通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治理结构,旨在明确数字资源配置等治理取向,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数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结构镶嵌于"乡政村治"的制度框架中,融合了乡村治理的实践面向,表现为以"乡""片""村""组"为基础的治理单元配置模式。文章通过考察转型期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控机制,发现乡村治理单元的配置逻辑兼有政治属性与行政属性,二者共同塑造了乡村治理结构,赋予其"虚实相生"的实践形态。其中,政治逻辑立足村庄治理单元,突出"块块"为主的政治动员,彰显了乡村治理的群众基础。行政逻辑立足乡镇治理单元,突出"条条"主导的行政控制,彰显了"事务主义"的治理取向。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辩证统一赋予乡村治理结构以弹性。当前的乡村体制改革需着眼于乡村治理的整体结构,审慎推进乡村治理结构的行政化,维系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均衡,以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不同的扶贫阶段进行了阐释,同时概述了中国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如形式主义与冒进主义、贫富的划分标准单一等,随后从多角度看待扶贫工作与乡村治理、扶贫工作与乡村治理相辅相成两个方面对农村扶贫工作和乡村治理的关系进行辩证统一的论述,阐明了扶贫工作对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最后从内生扶贫是脱贫的根本出路、及时转变扶贫工作方法、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利用劳动要素进行产业扶贫、以政府转型带动农村发展、发挥第三方力量进行评估等六个方面总结出中国未来扶贫工作的方向以期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努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12-14日,第二届“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学者分别进行了7个专题的报告与讨论,另外来自海外的3位学者还在7月13日晚奉献了“民主与治理:中外比较”专场学术报告。每场讨论都依次采取主持人介绍报告人、学者报告、评论人评论、听众提问以及报告人回应等程序。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是平等主体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不仅弥补了选举民主的不足,而且制约了行政权力的扩张。但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推进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政治实践还需进一步明确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耀丽 《农业经济》2014,(11):47-48
在当前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努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村干部对比传统村干部有着年轻化、知识化、阅历丰富化、时代化等特征。新生代村干部直接负责农村各项工作,对于农村发展起到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能帮助农村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复杂形势,在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及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提高新生代村干部物质待遇、逐步推进新生代村干部职业化、畅通选拨新生代村干部升职通道、加强新生代村干部约束监管,助力新生代村干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也面临着从传统村组管理向现代社区治理的转变。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主要面临两大困境:内部治理主体的缺失和治理体制的落后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了有利契机,乡村应该紧紧抓住优质社会资源输入不断增加的优势,通过激发乡村社会内生力量,创新治理的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组织治理权威等途径来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凌 《农村经济》2008,(6):75-77
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乡村的封闭性,推动其走向开放,把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外部的广阔地界联系在一起,村民超越乡村自治提出了更高的民主参与要求,这些要求推动了中国乡村从传统的村民治理向现代公民治理发展,乡村治理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开始了重构,并且重构后的乡村治理反作用于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14.
曲延春 《农村经济》2011,(11):16-18
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是平等主体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不仅弥补了选举民主的不足,而且制约了行政权力的扩张。但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推进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政治实践还需进一步明确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政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代,腾讯"为村"利用互联网助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精准脱贫、乡村振兴,逐渐成为一款针对乡村基层治理、助农扶贫的智慧平台.本文基于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腾讯"为村"平台治理的实况,探究"为村"平台在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为推动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乡村社会已经很难通过对道德、宗法和财富的认同来产生稳定的政治权威结构,而政府的任命也已经很难与乡村居民的认同保持一致。因此,为了产生较为稳定的乡村社会权威结构,并使这种结构保持一种强制力,就需要用制度设计来保证权力获取的认同度,比如民主选举制度的诞生就是如此。当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延续了改革之前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所以在有的地方,农村的土地所有权主要是在过去的生产小队,也就是现在的村民小组。但是,也有一部分地区不是这样,人民公社时期土  相似文献   

17.
新乡贤和乡贤文化已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和乡村治理传统,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时代价值和典型意义。新乡贤在民情联络、矛盾调解、道德引领和话语宣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地方政府可通过政策动员、项目推动、情感维系、身份强化,吸纳和动员新乡贤返乡。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参与和乡村治理有效:理论建构与实践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决定了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研究热点.故此,本文在综合交叉基础上提出老年人参与如何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这一研究问题.首先,从效果、效用和效率三个层面来阐释治理有效性,并以内生发展视角来对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进行理论建构.其次,通过实地...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虽然是近30年来乡村治理的制度性框架,但乡村实际的治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除了存在"1+N"的治理体系与"横向"的权力分割外,新的社会力量也在发展,主要体现为村民小组的作用凸显、宗族复兴及各种民间组织兴起,这促使着乡村治理模式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一些地区的农村,原来的村级治理单元被突破或重构,村民小组自治、片区治理等一些新乡村治理模式出现,使得乡村治理模式更加多样化。这使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利及主体地位凸显,促进了乡村治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邢勤锋 《南方农村》2014,(12):62-67
美好型乡村治理是安徽省结合农业大省的独特情况,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治理,亦离不开乡村治理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离不开在传统结构上探索科学合理的主体治理模式。本文联系当前美好型乡村治理的大背景,并对安徽乡村建设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围绕安徽乡村治理主体展开探讨,并分析其生成逻辑。最终,提出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主体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