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圣泉 《经济论坛》2000,(9):23-23,35
电视直销或称电视购物、空中购物,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什么是电视直销?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电视传媒销售商品。通过电视对商品进行全方位的操作演示,使观众对新产品功能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消费者如看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只需拨打一个电话,便会有人把商品送上门。电视直销的历史并不长,最初起源于本世纪60年代末期的美国,自出现之日起,电视直销业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到1996年,电视购物已占全美商业销售总额的2%左右,成为零售业格局中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电视直销业起步较晚,1992年8月,首家电视直销公…  相似文献   

2.
苹果电视的可怕,倒不在其能实现多大的销量,而是其设计电视产品的观念,有可能对传统思维形成彻底性颠覆5月29日晚,苹果CEO库克在《华尔街日报》举办的D10数字大会上接受采访时称,苹果正在研发一款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一句"难以置信",让人们对苹果即将上市的产品充满联想。业界分析认为,库克此处暗指的产品,很有可能是传言已久的苹果电视。"难以置信",留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想象空间。未来的苹果电视可能是什么样子?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苹果电视画出了不同的影像。研究机构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师乔杜里这样设想他心中的苹果电视:苹果高清电视跟  相似文献   

3.
孙婧 《商周刊》2013,(9):48-49
自2011年发布智能化战略以来,海信集团佳作不断,已然成为中国家电业在智能化大潮中最有建树的企业。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该如何整合?怎么让人在舒服的躺卧中享受到跟低头玩手机一样的乐趣?三年来,海信的一系列动作如与谷歌合作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就在逐一破解这些难题。“五一”临近,海信带来了自己全新的智能产品——VIDAATV,这款使现场体验者充分体验到“极简”乐趣的智能电视。进一步重新定义了我们过去很熟悉、如今渐渐新鲜的“电视”。  相似文献   

4.
经过2009年铺天盖地的宣传,即使丝毫不关心通信行业的人,也知道中国已然进入3G时代。然而3G究竟是什么?这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甚至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3G本来就不是一段话或者一个品牌能够解释清楚的概念,尤其对消费者更是如此。而“手机电视”作为一项大多数用户都能够轻松理解并且愿意尝试的业务,或许是让人们体验3G的优质媒介。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2006,(1):18
1月5日,松下电气有限公司推出了世界最大的103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开创了高清电视的革命。该电视有2.3米宽,1.3米高。这台103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2006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展出。在展会上也展出了三菱公司103等离子电视。三菱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当等离子显示屏超过100寸后,整个屏幕在放电性能和高图像画质方面会暴露出许多技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说是红叶了,多少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作用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从多方的采访中自己感觉到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并努力。  相似文献   

7.
综观各大电视台即便是全新的考评体系,其考评标准也永远离不开收视率这个硬性指标。“收视率”顾名思义是通过对目标观众进行抽样调查来反映电视观众收看电视情况的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笔者所在的大庆电视台近几年就把收视率作为了考核栏目人员绩效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提高电视收视率、更好地利用收视率依然是电视人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模拟电视传输设备相继退出电视信号传输舞台。如何改造上述设备用于传送数字压缩电视节目,让模拟电视传输设备重新发挥作用,我们就该方面做了些实验取得一些可行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杯已经到了,球迷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欣赏每场球赛了。家里的老旧电视,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现在都讲究大屏幕,穷人能在大屏幕上看球赛吗?有便宜实惠的方案吗?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们就为资金有限的“穷人”一族推荐几款适合看世界杯的投影机,有兴趣尝试大屏幕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10.
现在厂家推出的高清电视越来越多.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充分享受趋于完美的画质。当然选择一款功能强大的并且超大尺寸的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不喜欢大电视的吧。今天为大家介绍四款超大尺寸电视,看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基本状况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于1996年制定了美国数字电视标准,随后颁布一项条款,规定在2005年美国要完成电视发射与接受系统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过渡。由于数字化方案早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且技术支撑也已具备,因此当时各方均认为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会快捷顺利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岁末,关于数字电视标准的争论再度席卷彩电业。争论之因源于中央电视台联手日、中三家彩电厂商组成的数字电视战略同盟。这项战略合作的核心内容,是对于交纳了5000万元合作费的电视厂商,央视授权其在彩电机身及宣传资料上加贴央视高清认证标签“HDTV@”。中国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当然不应由央视制定,但它作为最大的电视节目供应商——且2006年1月1日,中国第一个纯数字频道在央视开播——使其确实具备影响市场购买的权威地位。由于“央视高清电视”价格中,已含第一年央视高清频道每月120元、一年1440元的收视费,因此更多的国内电视厂商…  相似文献   

13.
邱奇 《江南论坛》2004,(5):51-52
在各种传媒激烈竞争的时代,电视同样也面临新的挑战。当今电视媒体同行业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众多电视台纷纷将自己的节目上送卫星,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电视频道上星,这就意味着国内各电视台的节目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随着中国入世,电视媒体也面临国际化竞争。发达国家电视  相似文献   

14.
邓丽婷  萧涵月 《时代经贸》2010,(10):142-143
电视购物是一种利用电视、互联网、导购刊物等渠道向顾客传达商品信息,消费者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进行订购并接受配送到家服务的无店铺营销模式。这本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购物方式,但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商家任意夸大产品功效、恶意欺骗消费者,使得电视购物产业遭遇寒冬。本文主要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信号理论,以及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进行经济学分析。得出由于广告商善于掌控消费者的心理,通过虚假电视购物广告销售商品,给整个电视购物广告行业带来信用危机,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有力打击虚假广告并重塑电视购物广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第四媒体的出现.向传统煤体的未来生存提出了挑战。电视如何在市场上立足?电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为受窳制作出更多、更新、更好看的节目的同时,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电视购物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购物是利用电视媒介等渠道为顾客传达商品信息,消费者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进行订购并接受配送到家服务的无店铺营销模式。电视购物中的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低劣、售后服务差等问题突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文认为,应明确电视购物、电视购物广告的性质,并对电视台的地位和责任进行认定,以保护电视购物消费者权益。有关方面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后悔权",保护消费者隐私权以及改善电视购物消费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朱景  廖灵芝 《经济论坛》2007,(6):104-106
电视购物是通过电视媒介发布企业发盘信息、以寻求目标市场成员做出回应的直复营销活动。1996年,电视购物引入中国。最近几年,专业电视购物频道蓬勃发展(例如七星购物频道),开辟了巨大的电视购物市场,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满足了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正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宋爽劲 《新经济》2014,(24):86-87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普通的电视显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观影享受。在视觉上,除了要具备高清艳丽的画面呈现效果外,同时也需要拥有个性化的定制及人性化的服务体验,这点互联网电视无疑已经做到了。但若想要在听觉上更上一层楼,一套顶尖的Hi-Fi电视音响系统显然是不错的选择。相信本期《新经济》精心挑选的几款产品,一定能营造出极致的视听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经济月刊》2012,(9):154-156
2011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435部,261224分钟,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阻中国的动漫产业却存在繁而不盛、产量多精品少的现象。到底我们欠缺在哪里,动漫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吴升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85-186
手机利用电视直销渠道产生的渠道新价值,引发了手机电视直销的热潮。电视直销渠道与传统渠道进行整合,为电视直销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采用电视直销的新模式来销售手机,效果都超出想象,甚至是像中国联通这样的企业,也借鉴电视直销的模式,在电视上向消费者推荐起它的"双模双待"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