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听容  申婧 《中外企业家》2009,(18):178-178
自国家对西部地区进行战略开发以来,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投资软环境也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以成都市新都区的M镇为例,吸引投资者的竞争焦点从传统硬环境转向以投资服务水平为主的综合软环境上来。因此,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始终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连续九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2002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共吸收外资500亿美元、2002年1月至10月,新批外商投资2730家,同比增长35%。近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42万家。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外资本的投资格局、投资方向、投资策略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一、国外资本投资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蜂拥而入,进人的大部分是中间产品和劳动密集型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进沈阳市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改善民众的生存环境、节约资源、优化投资软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提升沈阳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加快沈阳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高校软环境评估的规范性是高等学校软环境建设的基础工作,保证了高校软环境评估的真实性,本文提出了高校软环境评估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步骤。高校软环境评估的可比性问题是不同种类高校竞争同类资源的一个依据,不仅是促进高校软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的升级和转型的参考和指南,本文提出了解决高校软环境评估可比性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5.
江苏各级政府适应外商对投资软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抓住入世后我国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的机遇,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加紧完善投资软环境,使该省出现了外资空前迅猛涌入、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的局面。为适应当地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帮助政府摸清该省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情况,揭示投资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江苏省审计厅组织13个省辖市审计机关,开展了一次全省外商投资软环境情况的审计调查,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结果引起政府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审计在服务宏观经济大局、…  相似文献   

6.
软环境就是竞争力,软环境就是党政形象,软环境就是发展条件,我们下大力气动真格营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发展,让人民满意。——中共眉山市委书记蒋仁富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中国引进外资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9亿美元,增长14.1%。我国对外投资增速将继续快于吸收外资,预计对外投资很快会超过吸收外资。中国即将成为净对外投资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的理论、政策和企业行为如何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创新引进外资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我们也需要创新跨  相似文献   

8.
广集博采     
中国吸收外资将采取八项新政策措施目前,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魏建国透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吸收外国投资将采取八项新的政策措施。一是健全吸收外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统一性,提高政策透明度;二是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三是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展技术创新;四是有步骤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五是积极吸收外资参与中国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六是继续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的政策;七是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出口,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八是积极探索以购并方式吸收外资、拓宽外商投资的方式。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成功地吸收了大量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1993年以来,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吸收外资大国,进入了一个吸收外资调整与提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张婷 《财会通讯》2021,(4):81-84
文章立足于微观企业视角,选择长三角地区639家上市企业,分析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企业过滤因子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企业研发效率存在促进作用,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企业家创新意识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构成企业吸收外资技术的过滤因子,只有当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内部控制质量都超过门槛值后,企业才真正具备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并转换为研发效率的能力.总体上,企业家创新意识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吸收外资技术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企业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11.
何其多 《价值工程》2011,30(15):63-64
建设项目投资环境是影响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建设项目投资环境主要包括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对建设项目投资环境的分析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吴仪发表演讲表示直销立法年底前公布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10日中午在国际投资论坛午餐会上发表"鼓励跨国投资扩大互利合作"主题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可望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直销立法等正在抓紧进行,将于年底前公布。 吴仪首先展示了中国吸收外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截至2004年7月底,外商在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49万余家,实际投入的金额近54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东北缺少的不是资源、政策、环境、人才等要素,所缺乏的是能够将资源组合在一起的机制的"软环境"。用交易成本来衡量东北地区的投资软环境其实是较高的,改善投资软环境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内容。一些东北的地方政府存在着两个问题:"管理错位"与"管理缺位"。东北在各地竞相招商引资的格局下,应该走出竞相攀比谁的政策更优惠的"死胡同",而把精力集中在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上。改善投资软环境,政府职能要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 当人们谈及投资环境,就会联系到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舒适完备的生活条件,水、电、气、热等齐全的基础设施。这当然是招商的基本条件,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和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形势,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软环境等愈加显的重要,这已成为跨国公司战略性投资的首选条件。可以说环境就是商机。投资环境问题应该说是今后招商引资的关键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营造环境比抓项目更重要,软环境要硬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建设环境,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不断改善提升硬环境和调整软环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到2000年全市累计注册三资企业455家,累计利用外资10.8亿美元,"九五"期间引进省外资金94.2亿元,廊坊、燕郊、安平、霸州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一批信息产业,一批跨国公司企业相继落户,这无疑不与我市重视和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相关。现在,就环境建设问题结合我市对外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研究》2010,(6):6-6,8
据悉,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中日投资促进机构第17次联席会议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促进吸收外资方式多样化,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信息》2011,(6):7-7
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但是与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吸收外资规模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多位官员4月27日在北京一个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大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7.
钱鹏 《活力》2003,(10):13-14
面对全国各地软环境建设激烈竞争的逼人态势,漠河县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正视现实,奋起直追,加快形成明显的软环境建设比较效应,才能实现追赶式奋进,跨越式发展,从而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抢得先机。近年来,这个县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经济”的观念,围绕整治服务、执法、政策、治安、人文五大软环境,全力打造政务创新、制度创立、政策创优、社会创安和文明创建五大硬工程。推动了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广场     
吴仪:中国要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外资本刊讯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近日表示,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但这些不足以影响经济运行的大局,中国经济从总体上来说也没有过热。针对当前国内出现的一些议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储备都很宽裕,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继续鼓励外商投资吗?吴仪指出,尽管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从人均吸收外商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看,中国吸收外商投资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更加积极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法,从理论、技术、政策、经济效益和民间资本实力五个方面对民间资本介入西部生态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以此来论证民间资本投资西部生态建设是可行的,并提出完善民间资本投资西部生态建设的投资机制和创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外经贸部日前召开了一次“企业资本国际化”高级研讨会,李玲把会议的一些主要观点归纳如下:今后,企业资本国际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和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吸收外资方式的改变,即将由被动合资走向主动筹资。80年代到叨年代初,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外资在华设立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但最近几年,相当一部分外资开始购买国有企业资产或股权。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投资国际资本市场,采取上市交易和发行债券的方式为企业筹资。这表明,国企在吸收外资上,已从波动合资转向主动筹资。“企业资本国际化”渐成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