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业比较优势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四川省2001-2003年种植业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种植业生产中,稻谷,玉米,豆类,薯类,油菜籽,甜菜,烤烟和茶叶等生产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稻谷,薯类,油菜籽,黄红麻和茶叶等的种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总体来看,四川省在稻谷,薯类,油菜籽,黄红麻,烟叶和茶叶等的种植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反映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发现产业综合比较优势由产量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两者决定,并以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运用区位商和国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4个玉米主产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8q005年4省玉米加工业总体的竞争力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按照本文设定优势地区的选择标准,山东、吉林、河北3省属于玉米加工产业的优势地区,辽宁省优势较弱;就玉米加工业各子行业的竞争力而言,4个省均有自己的优势子行业,各子行业的优势地区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地处我国西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特色农牧区欠发达资源富集型城市的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保有状态和运行情况,以应对整个区域未来转型发展需求,[方法]基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针对新型资源型城市榆林市耕地、建设用地、矿产和用水等资源的承载力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与统计评价。[结果]榆林市耕地承载力均衡,粮食可以维持人们的正常消耗,但耕地发展潜力有限;建设用地承载力因城市化进程持续扩张处于"临界超载"状态;而能源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富集盈余,能够保证足够的区域发展需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成为制约榆林市能源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基于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灵活运用土地政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推动高端能化产业转型发展、开发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分区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也是实行土地分区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手段和法定依据;从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出发,运用综合指数法空间分区模型进行分区,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功能类型区,并根据各功能区自然经济和土地利用发展背景,分别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式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融合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并结合湖南农业现状,具体分析了湖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指明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路径转化.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包括海洋经济支持系统、海洋社会支持系统、海洋生态支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方法,本章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产业是吸纳就业率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针对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中海洋产业就业弹性问题,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陆海产业就业弹性状况、海洋产业各部门就业弹性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回归分析;通过对比和分析浙江省主要海洋产业部门就业力现状,得出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弹性的比较优势;并对未来浙江省海洋产业可吸纳的就业人数进行预测,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寻了山东省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给以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87~2003年山东省单位(1hm^2)农地收益和非农地收益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非农地对农地比较优势在1990、1991、1995和1996年出现下降。(2)单位(1hm^2)非农地与农地对GDP贡献率之比最大值为409.7(1999年),最小值为10.13(1991年),级差系数为39.43。(3)1987~2003年山东省当年GDP总量与建设用地总量相关系数达0.98,与建设用地增量相关系数仅为0.27。研究发现,新增非农用地受到上期用地收益差值的变化量影响,变化量越大则带来下一年非农用地增量越大,反之亦然。文章最后提出旨在提高非农用地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大省是新常态下三大产业共同发展,传统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的省份。对我国农业大省三大产业关联度的测算有助于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河南省社会发展处于中国农业大省的平均水平,能够较全面、准确地代表我国农业大省的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故以河南省为例,选取该省1978~2013年的三大产业生产总指数建构VAR模型,利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VEC误差修正模型、广义脉冲响应的方法对三大产业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了追踪、分析及预测。结果发现:(1)第一产业能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材料等物质基础,在前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幅度较大,但未来并不及技术进步对第二产业的推动力大,因而后期这种正向影响会逐渐减弱;同时,第一产业因为不能提供相关市场、技术及其他资源要素,对第三产业影响虽然是正向的,但是并不显著。(2)第二产业会因占用耕地等问题先负向影响第一产业,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产业会正向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辅相成,对第三产业有稳定的正向影响。(3)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及相关的技术设备,因而能对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产生正向且持续的影响,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加显著。可见,我国农业大省三大产业是动态的互动关联,因而农业大省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顺应产业关联度变化来发展各产业。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特色农产品及发展现状分析——以浙江香榧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一大趋势,是体现现阶段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源泉所在。以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市所辖的会稽山区的区域特色农产品——香榧为例,分析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理论推导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苏南地区在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苏北地区在农地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江苏省目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是江苏省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分析长岛县海岛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然后,分析了全球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四高"倾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港口经济迅速发展等。最后,通过分析国内外海岛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长岛县产业发展定位及产业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多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因此,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城市包容性发展已成为关注内容。通过梳理研究包容性发展的文献,发现了相关问题。作者以辽宁省的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发展机会公平、发展内容全面和发展成果共享这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综合加权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辽宁省城市的包容性水平。研究发现:辽宁省各城市的包容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处于高水平与较高水平的城市为沈阳、大连、盘锦、本溪和鞍山,省内其他城市均处于一般水平和低水平;各城市应因地制宜,整体提升城市的包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宋周  何燕 《农村经济》2004,(3):41-44
生猪产业一直是四川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却陷入困境。四川猪肉价格的低迷和川猪市场的不断萎缩,对广大农民的收入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对于“猪粮安天下”的四川而言,川猪能否走出困境,不仅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事。对此,作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并对四川如何抓住机遇,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以及观念、制度的创新而走出困境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探究耕地各功能间相关关系,并以大兴区为例加以应用。研究方法:基于"指标—过程—功能—需求"理论框架,构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有机碳密度方程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1)大兴区耕地生产、缓冲过滤功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健康功能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3)碳固持功能较弱,且空间分异较其他三种功能更为明显;(4)碳固持和健康功能呈现拮抗关系,其他各对功能间均有一定的协同关系。研究结论:基于过程的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特色农产品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潜在动力要素,依托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实现农村贫困居民脱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方式之一。文章从河南省柘城县三樱椒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出发,着力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问题,帮助贫困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期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依靠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脱贫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供应是政府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宏观调控城市土地市场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从土地结构配置效应、土地经济效应及土地公平配置效应入手,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武汉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进行定量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武汉市的土地供应配置绩效水平处于中级阶段,土地数量配置尤其是工业用地比例较大,土地空间配置较不合理;土地供给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比较薄弱。因此,应监控城市土地利用,探寻城市化过程中提高城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的途径,为其他同类城市提高土地供应配置效率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透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不难看出:农产品产业布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以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为主的形成阶段、以规模化建设为主的扩张阶段、以产业整体开发为主的整合阶段和以技术创新带动为主的提升阶段。目前,我国农产品产业布局总体上正处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为主的形成阶段,部分县域开始进人规模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20.
依据集群式供应链的研究,将家具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进行耦合,发展出一种新的家具产业模式,引入多级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开展家具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绩效评价,以顺德家具产业集群供应链为例,根据其绩效评价结果,从多个层面阐述了家具产业集群供应链绩效的保障措施,以提高家具产业集群供应链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